分享

新农村建设工程规划实施方案

 喜喜喜喜笑笑 2016-03-14

   据万委农领〔2015〕4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工程,优化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搞好新村建设,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就2015年**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城南16公里处,幅员面积123.6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7216人、4588户,其中农业人口9471人、2687户。有耕地面积7235亩,其中农田3482亩,属川东北有名的农业古镇、茶叶特镇、工业重镇、商贸名镇、经济文化强镇,素有“万亩茶乡”、“中国富硒茶之都第一镇”之称。

   镇域210国道、襄渝铁路Ⅰ、Ⅱ纵贯全境,村级道路村村通达,交通十分便利。场镇城市规划建设4平方公里,承载人口达3万余人,主要街道5条。

   二、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万农委〔2015〕4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兴业、家富、人和、村美”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村相融,整体把握三种形式(新建、改造、保护),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治理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努力开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局面。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农民主体,让农民做主,让农民受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2、坚持产业先行,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促进新村与产业互相融合;

   3、坚持美化环境,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现代生活与田园风光互相促进;

   4、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突出山区特色,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三、2015年全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主要工程

   (一)**镇窝窝店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程规划实施方案

   窝窝店村位于镇南7公里处,210国道襄渝一、二线横穿全村,交通方便,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为2.61公顷,其中耕地516亩,现有四个社共220户,720人。按调整村社布局,重点建设中心村,通过自然村缩减、搬迁、合并推进农村人口相对聚集的原则,重点规划窝窝店,现集中住204户,666人,组织动员6户19人到场镇或县城购房居住。

   1.按照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标准,具体规划建设项目为:

   (1)集中彻底解决窝窝店人畜饮水工程

   水源选择老屋基河沟,需安装主水管道3.6km,建水池2个,规划蓄水110立方米,安装入户204户,工程概算投资共40万元。

   (2)规划硬化村道公路0.8km,自210国道窝窝店接口至茗海茶场,按群众“一事一议”,年内完成建设任务概算投入43万元。

   (3)规划茶叶产业发展1100亩,其中低改200亩、中改600亩,建高产茶园300亩,投入24万元。实现人均产业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4)增加体育文化设施投入,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电子微信通工程,概算投入10万元。年内组织文化体育活动6次。

   (5)配合后河漫水桥建设,规划建设引桥堡坎1900立方米。概算投入42万元。

   (6)聚居点综合体区域内补植树201株,概算投入7万元。

   (7)规划农村危房改造3户(王玖章等)。

   (8)规划沿后河86户分或合建化粪池,改变原粪便直排,概算投入9.3万元。

   (9)规划建设压榨式垃圾中转站1个(市环保局项目支持),新建垃圾池4个,概算投入8000元。

   (10)规划实施“五改”42户,概算投入7.4万元。

   以上规划年内实施项目10个,概算总投入183.5万元(不含压榨式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二)**镇枣树坪村新村聚居点改造工程规划实施方案

   1. 基本情况

   枣树坪村共8个社,432户,1307人,其中已经到市、镇集中居住的达230户,规划到村范围内集中居住的达45户。

   2. 工程规划实施项目、投资规模及完成时间

   (1)工程规划实施项目

   ①实施“五改”,提高村民生活条件,提升文明程度,实现农村环境生态化。

   a. 改灶:45户,实行客厅与厨房分设,改造灶台、厨案、橱柜,推广节能、节材灶炉,实现厨房卫生整洁、节能高效。概算投入27万元。

   b.改圈:20户,实现住房与畜圈分离,改变人畜混居。概算投入10万元。

   c.改厕:45户,采用水冲式厕所,排至化粪池,村庄内铺设污水管道,做到雨、污分流。概算投入22.5万元。

   d.改水:45户,以实现集中供水、自来水入户为主要目标,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安装PE主管4000km,水池2个110立方米,入户安装45户,概算投入31万元。

   e.改路:按照50万元/公里的标准硬化村道路4.9公里、硬化社道路500米(市交通局项目支持)。概算投入270万元,其中群众筹资22万元。

   f.投资15万元新建村委活动室一幢,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以上合计实施项目6个,总概算投入375.5万元,其中已落实项目支持245万元。

   (三)农村廉租房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根据万委农领〔2015〕4号文件,拟规划在龙须坝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农村廉租房10套,面积1200平方米,概算投入1360元/平方米(含土地征用及建设成本),共计163200元。

   (四)201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措施

   1. 成立**镇201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

   组 长:赵呈华(**镇党委书记)、张 永(**镇镇长)

   副组长:吕碧贤(**镇副镇长)、周彩平(**镇人大主席)、刘正海(**镇纪委书记)

   成 员:梁 忍(**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颜邦义(村规办主任)、董琴(财政所负责人)、兰金安(国土所负责人)、马明明(党政办负责人)、王守刚(窝窝店村支部书记)、甘万平(枣树坪村支部书记)、张益树(龙须坝村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颜邦义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2. 落实责任

   确保2015年新农村建设工程各项任务完成。年初与涉及村支部、村委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任务逐级分解。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由刘正海牵头负责;新农村聚居点改造工程由梁忍牵头负责;农村廉租房建设工程由吕碧贤牵头负责。所有规划建设工程必须确保在2015年10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3.坚持科学规划

   强化规划先行和规划水平决定建设水平的理念,建立健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科学规划机制,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优化资源配置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围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把投向相近、目标相似的涉农资金进行统筹投入,综合打造,成片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要与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统筹打捆推进,并向贫困村、边远村倾斜。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建立奖补机制,引导村组和农户盘活土地、房产等闲置资源。

   5.完善治理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各方参与、农民主体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让农民群众自主决策、自主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