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砂全面观——入门必读

 peterhoogh 2016-03-14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博物》将中国地下的珍宝开采进行了一次罗列,朱砂采集难度位居榜首。

朱砂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虽说历史久远,但是进入文玩圈时间并不长,大家对朱砂的了解多数是停留在朱砂入药、制作印泥、颜料等用途上。近些年,朱砂制品越发多样化,按照矿的材质来说,市面上分为四大类。


要给大家理清楚这四类朱砂,还得先从采矿说起。朱砂矿的开采极为困难,通常这些矿都在深山中,需要爆破开采,先前粗放式的开采使得朱砂矿已经枯竭,国家管控相当严格,只有在极少地方还被允许手工开采。朱砂矿并非跟煤矿一样,找到矿眼,一铲一铲挖出来的都是矿,朱砂伴生矿极多,还需粉碎、萃取、淘洗、提炼等。遇到天然的成块朱砂,一直都难能可贵。

朱砂矿分为三大类


朱砂粉制品

如(图一)在众多伴生矿里嵌了些许朱砂就是可以用的朱砂原矿了。耗费大量人工萃取出其中的朱砂粉,劳工量相当大。有时候一个成年男子勉强能抱起的一块矿,粉碎淘砂后,也不见得能得到一勺朱砂矿粗粉,但是我们生活中多遇到的朱砂却是由此而来。


朱砂粉经过冷压制便可以呈现格式造型,做工也很精美,表面经过抛光处理后呈现艳丽的中国红。


即便形式多样,真正的朱砂粉制品内部切面还是保留肉眼能看到的朱砂细粉,在光照情况下能看到许多金属光折射点,更多辨别方法可以加微信了解。


朱砂矿制品

这类矿很少,大小不一,通常被用来磨制成各种珠子、手把件、摆件。打磨后的矿呈酒红色,肉眼能看到深浅不一的朱砂色带,并伴有金属光泽。所谓的色带是因朱砂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纹理走向,其中特别纯的朱砂显现出来的是鲜红色,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血线,血线面积越大越红,更为好。跟赌玉石一样,只有打磨后才知道矿所含伴生矿有多少。多数磨制出来后,珠子表面就能看到伴生矿,也就是所谓的杂质。杂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成品的价格。这类朱砂大多都不透光,精品者在高光下呈现半透明状,如果运气好,能遇到全透光的,这意味着这块朱砂在形成过程中的精纯度相当高。


晶体矿制品   

这是朱砂矿中的上品,享有“软红宝石”的美誉,晶体朱砂矿稀罕少有,它以结晶体的形态独立存在,大颗粒的晶体朱砂实属难得,通常直径2.5cm以上的晶体就是博物馆收藏的珍品,而这个尺寸以上的朱砂晶体只有在我国出产,目前藏于中国国家地质博物馆的“朱砂王” 晶体长达6.54cm,短径3.5cm,重237克。其质地纯正无瑕,颜色鲜红明亮,菱面体形如鱼鳍,晶体完整良好,光芒四射,五彩缤纷,瑰丽奇特,令人神迷,这枚辰砂王的彩照, 于1982825日被中国邮电部发行的“T73”矿物晶体纪念邮票。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上已知发现最大的天然朱砂矿物晶体。如果打磨成形,也就鸽子蛋大小的一枚珠子。


通常晶体朱砂矿被制成戒面、吊坠等精细的饰品,决定朱砂晶体价格条件较多,一般按照晶体大小划档次,晶形完整、棱角清晰、色泽鲜红、透明度好的给予加倍计算。因此透明、半透明的纯净朱砂,以体型大,结晶好者为收藏上品。


朱砂晶体矿有极高的折射率(钻石为2.417,辰砂为2.905),在国防运用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间,海外矿物晶体收藏者纷至沓来,不绝于途。这些年,不少档次极高的中国朱砂晶体精品流入他们之手。有心人只要浏览一下刘光华博士2006年出版的《中国矿物精品与产地指南》就不难发现,书中那些精美绝伦的朱砂晶体图片,产地全部是中国,但收藏者却绝大部分是外国人!


还原矿制品

大家都会心存疑问,朱砂矿只有3种,制品怎么会有4种?这种就是还原矿,也叫人工合成朱砂。它是用汞加上其他化学元素把汞还原成朱砂的形式。还原砂呈色泽猪肝色,通体均匀,没有天然朱砂形成的痕迹,也无血线,但是它没有任何的伴生矿痕迹。呈肌肉纤维状,仔细看表面能看出来,剖开后看更加明显。


仅凭外观比较,还原砂的金属光泽度比原矿要差些,请看对比图。


作为文玩饰品,各自都有欣赏群体,从价格上说同等大小的还原砂珠子自然要便宜许多,产量大,基本能保证颗颗大小一致。原矿随矿形而定,只能手工打磨,破损率高,如果制作一个手串,难免规格有微差,矿石颜色打磨出来也略有差异,在规格上追求完美的朋友会比较难受。


以上就是朱砂原矿制品的大类整理,各种塑料朱砂与低含量朱砂不在整理范围内,希望对大家甄别朱砂能起到一点作用。朱砂奇品很多,其中晶体矿还有更细的品种与等级分类,以后有机会再详尽阐述。想了解更多朱砂信息请关注源于朱砂微信。


源于朱砂感谢广大藏友的认可和支持,欢迎扫描微信二维码索要《当代手工艺》杂志之专刊《源于朱砂》。结天下友,传播朱砂文化。


本文由源于朱砂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