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4 作为一个外地人+十足的历史文化迷妹,老重庆对本猫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空闲的时候,探探老街,听听老故事,会让人对所生活的这座城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 ![]() 山城历史跌宕起伏,百转千回, 谁说她是文化沙漠呢?只是没有足够多的人去探寻那些过往而已。之前写过一篇“重庆这些地方正在消失,再不去就来不及了”,摄影师的镜头把岁月框住,好让成天奔波在钢筋丛林里的你我他也能嗅到一丝“慢”的气息——那味道是文艺的、发黄的、温馨的、酸涩的……真的,老重庆消失得太快,我怕来不及。所以,周末约了人,杀到下浩去了。 ![]() 其实早都听闻下浩老街大名,然苦于认路方面二级残废的个人情况,一直没去一度芳容。现下的下浩早已不是之前那个完整的了,好在我醒悟得早,还来得及看看最真实的旧痕迹。 ![]() 在下浩,随便拍张照都能装逼 山城历史跌宕起伏,百转千回, 谁说她是文化沙漠呢?只是没有足够多的人去探寻那些过往而已。之前写过一篇“重庆这些地方正在消失,再不去就来不及了”,摄影师的镜头把岁月框住,好让成天奔波在钢筋丛林里的你我他也能嗅到一丝“慢”的气息——那味道是文艺的、发黄的、温馨的、酸涩的……真的,老重庆消失得太快,我怕来不及。所以,周末约了人,杀到下浩去了。 ![]() 其实早都听闻下浩老街大名,然苦于认路方面二级残废的个人情况,一直没去一度芳容。现下的下浩早已不是之前那个完整的了,好在我醒悟得早,还来得及看看最真实的旧痕迹。 ![]() 下浩街区是南岸龙门浩街道临近南滨路的一段,其主要街道是下浩正街、董家桥、觉林寺街、葡萄园等,这里是到龙门浩码头的必经之路(陪都时期,龙门浩码头是连接渝中半岛与南岸的交通要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小型企业陆续迁入下浩正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下浩街区一直是南岸长江边上繁华的街道。 下浩由几条纵横交错的小街巷组成,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下浩社区一直是南岸长江边上繁华的街道。 ![]() 由于东水门大桥的修建,下浩社区的大部分街道面临拆迁的命运,不少媒体都对这里进行过报道,但仍有很多人不知道这里的存在。 ![]() 如今,繁华褪去,落寞却不寂寞,浓浓的市井味让依旧留在这儿的人日子更加从容,让来来往往的旅人更加触动。 ![]() 老街留不住向往繁华、渴望新鲜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离开了这里;而小部分恋旧的中年人和老人留了下来,用日子书写着街巷最平实与本真的样子。 ![]() ![]() 这些手艺人,住在这里,工作也在这里。他们不需要灯红酒绿,不需要闪闪发光的珠宝名牌,每日与这些木料工具作伴,晒着太阳,看着懒散的阿猫阿狗,就是最惬意的事。 ![]() ![]() 这里的小动物似乎早已习惯了人来人往,连拍照都很配合。在阳光下呼呼睡着,两耳不闻窗外事,那副与世无争的样子着实羡煞人。 ![]() ![]() ![]() ![]() ![]() 董家桥21号,是重庆开埠时期法国永兴洋行高级职员的住所和活动会所。虽已破败潦倒,但高贵、优雅的贵族气息仍依稀可见。 ![]() 就在这栋别墅里,诞生了一处恐怕在全国也是最早的假合资案:重庆当时的豪门黄家与法商永兴洋行谈妥合作条件:成立聚福洋行,贯以“法商”二字对外;法国人不参加经营管理,不问盈亏;聚福洋行每年致送法方“挂旗费”银子3万两,按月支付2500两。当时社会是“百姓怕官,官怕洋人”,这样就可以成功唬住贪官污吏,避开了军阀、土匪,聚福洋行获得可观经济效益。1942年6月13日,在官僚资本支持下,聚福洋行船只才改挂中国国旗。 ![]() 下图这里曾经是个舞厅,如今早已破败不堪,没有往日半点繁华,一切纸醉金迷都在废墟中灰飞烟灭。 ![]() 街巷之间,一家歇脚的茶馆,网上小有名气的“冻绿房”。人均40元,喜欢坐多久坐多久,路过看看,人气确实不错。 ![]() ![]() 狭窄的小路,动人的老街。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