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不是把杀猪刀,时间是把美工刀

 從頭再來916 2016-03-15


文 | 路铭


当人的年龄处于明晓事理到十八周岁这一阶段时,他一般总是希望自己快点成长。这个年龄段的人羡慕着成年人的生活,羡慕着成年人相对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自由。


他们盼望着那一天,能够像成年人那样,依靠自己的勤劳,挣钱养活自己。

接下去,人有十年左右的开始走出家庭和走向社会、职业寻找与事业定位、追求成功、谈情说爱和谈婚论嫁的适应社会、快速成长和取得成果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盼望自己长大的愿望已不再像童年和少年那么强烈,因为他体会到了成人生活的矛盾、艰辛和不易。


三十岁可能是人生的心理转折点。因为当人一旦过了三十岁,从岁月的半山腰上俯视后生,会突然有一种登高之感。如果事业和家庭不是很成功的话,还会隐隐浮现出一丝遗憾。遗憾自己的生命已经走过将近一半的路程,同时社会的一些陈规陋俗又会在无形中强化这一心理。尤其是如果人到三十岁事业还没有任何起色,职业生涯还在动荡不定之中,当事者的心理上会生出紧迫之感。十多年前,很多单位的招聘启事上都写明应聘者年龄需在三十岁以下。另外如果人尤其是女孩子三十岁还没有结婚或谈婚论嫁,一般家里的亲人会为之着急,周围某些人对她的判断也会向另类靠拢一些。


当人过了三十五岁,会觉得自己更加接近了生命的一半。此时的男性也开始为自己的事业、婚姻和家庭着急。以传统的择偶观念看,女性的身价也开始下跌。


当人一过四十岁,顿有一种辛苦攀到了半山腰以上,回头向山下看去的悬空之感。这个年龄的女性在世俗的眼光中,几乎是名副其实的老姑娘,似乎成了婚姻老大难。男性则已经到了事业成功与否的分水岭。在世俗的眼光中,人在这个时候如果还没有成家立业,工作上没有出成果,或者没有混到一官半职,或者自己创业还没有成功,那么他的一生也就基本定型。


人一过五十岁,生命的一大半似乎已经走过。他会有一种攀登生命的高峰,不知不觉超过了三分之二的感觉。未婚女性在旁人眼中变成了大妈,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女性也到了退休的年龄。那些事业平平的男性,在职场上也失去了大部分的竞争力,只能在现有的岗位上识相地做到退休。


当人过了六十,生命几乎更加接近峰顶。回首向下观望,想必会有一种恐高感。这种岁数的男女全部到了退休的年龄,已经结婚成家的大部分也有了第三代,没有结婚成家的要么坚持独身,要么也找到了老年伴侣。对于辛勤工作几十年,领取养老金的人群来说,唯一可以欣慰的是不再需要早出晚归,少了些为生计拼搏的局促。


以上所讲的是人在各种年龄层次的感受。实际上,一是由于人一旦过了十八或二十岁,心理上会从羡慕比自己年长的成年人,渐渐转变为羡慕比自己更加年轻的后生,由此会产生一种高估自己年龄,觉得岁月紧迫的错觉。二是是传承在传统文化中的对于年龄判断的因素在起作用,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落后,古人对于人的寿命的尺度要短于现代人的寿命尺度。唐朝诗人杜甫有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生活在距离今天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那时七十以上的人已经属于高寿,而如今的中国,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现代化,七八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所以如果人能够战胜这些传统和心理造成的因素,就可以大大提高对自己年龄和生命力的自信。十八或二十多岁的人固然不必为自己的年轻自卑,因为年轻是最大的资本。


三十岁的人更不必为自己的事业平平而遗憾,在古人的寿命尺度中,三十也仅仅是“而立”之年。今人的三十岁更属青壮年。三十岁的人思想更趋于成熟,知识和社会经验更加丰富,更可以是事业的起步之年。三十岁的女性也到了身体和思想更加成熟坚强之年,她们已经不再是单纯幼稚的萝莉,随着知识和阅历的积累,随着事业的初创或成功,她们可以成为气质高雅的万人迷女子。四十岁的人,按照古人的标准,更是到了“不惑”的年龄,说明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更加趋于客观与合乎理性与实际。不惑也并不代表安于现状,也不代表停止对于未来的设问和探索,四十岁同样可以是事业的起步线,比如小米的创始人雷军的事业就是从四十起步。四十岁的女人或已经为自己开创出了一片事业的天地,或者成为了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或可以继续把自己打造成为风度不凡,气质超群,让男女同时崇拜的成熟少妇。


五十岁的人“知天命”。但通过平时不断的学习和健身,不但可以“春长在”,而且可以保持如二十多岁时那样的理想和希冀,更可以真正开始自己想从事的事业。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学大师,2008年已经是101岁,他说:“我的人生是从五十岁开始的。以我的经验来说,五六十岁是人生的折返点,由此人生可分为两段:50岁以前。是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50岁以后、经济基础已经垫定,职业也已经完成,这才到了实现自我、创造自我最有价值的阶段。”在他的眼里,五十岁也才是刚刚走到了人生的半山腰上。我国也有一些企业的创始人,当年也是在五十到六十岁之间起步事业,最终把企业打造成国际知名企业的。五十岁的女人尽管不再适合生育,但是他们依然可以通过平时的体育锻炼和养生,使自己的身体保持四十岁那样的活力,像著名电影演员刘晓庆,五十多岁时依然看上去如四十少妇。年龄在六十到七十岁之间的人,古代称为“花甲”或“耳顺”,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人生饱经沧桑,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得他们待人处世更加沉稳,气质更加深沉含蓄,她们依然和男人一样,可以和爱人恩爱如昔,依然可以享受满目青山的黄昏之恋。


刘晓庆依然可以在太平洋中畅游,北方的大爷大妈依然可以在零度以下的冰天雪地中破冰冬泳。至于“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同样不是年老悲观的借口。古人姜子牙一生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七十二岁后出山,辅助武王伐纣,兴周灭商,周朝建立后,被封于齐地建立齐国。


现代人由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观察世界的眼界开阔,七老八十之人更可以继续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城市住宅小区中有专门的老年活动和阅览室,有些旅行社也会组织七十以下老年人旅游。今年春季,北京798艺术中心上演了一场特别的时装秀,电影《重返20岁》中扮演角色的王德顺老爷子登台走秀,七十九岁的身体,看上去不输五十岁的男人。他平时每天健身二小时以上,每周一次速滑。速度和耐力不输年轻人。写到这里,我想起网络上看到的一句话:“时间是把杀猪刀。”这句话说出了岁月的残忍,时间的无情,时间有时候真的会把一切抹杀。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多看看身边正面的事例,会发现对于始终保持理想和追求的人来说,时间非但不是一把杀猪刀,而且可以是一把美工刀。时间时刻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就看人怎么去安排和使用它。人的年轻与否更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取决于一个人看待生活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始终缺乏理想和追求,就会在对于生活的被动等待中虚度人生,就会在对于困难和挑战的逃避中荒废人生。表现出整天无所事事,给他人以少年老成,死气沉沉的模样,显示出的相貌和形象的观瞻也往往要大于实际年龄。


反之,如果一个人心怀善意和远大理想,在成人后,主动克服当时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大的心理错觉,有意在生活的艰难困苦中磨练自己,在磨练中坚定自己的信仰,培养自己的毅力;人到中年后,继续保持年轻时的理想和追求,继续从事自己爱好的职业;人到老年后,主动去战胜人的岁数攀上高峰的恐高效应,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思想,追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对世界的爱心和对事物的好奇。


做到以上这些要点,那么时间这把杀猪刀就会变成美工刀。最终这把掌握在自己手上的美工刀,就会把人生雕刻成一件深沉美妙并且永不衰老的艺术作品。


*作者:路铭。来自读者原创投稿。首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深夜散文」经授权发布。


▼深夜短暂陪伴5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