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相抑郁预测因素

 lsjtg 2016-03-15

 

从抑郁障碍中识别双相障碍,从首发抑郁发作中尽早预测双相障碍,对避免误诊尤其重要。以下10条线索可以帮助防止误诊和漏诊:

 

1.早年发病:通常指<25岁起病。Burke等的研究显示,双相障碍Ⅰ型(Md,即躁狂重、抑郁轻)平均起病年龄为18.0岁,双相Ⅱ型(Dm,即抑郁重、躁狂轻)为21.7岁,而单相抑郁为26.5岁。

 

2.发作性心境不稳定:指心境波动很大,抑郁、焦虑、欣快、烦躁不安、紧张、激越、易激惹、冲动、愤怒等病理情绪呈短暂发作,持续数小时或1-2天。Perugi和Akiskal指出,心境不稳定是双相Ⅱ型临床表现的核心,抑郁患者若有突出的心境不稳定,往往预示双相障碍Ⅱ型。

 

3.抑郁发作伴不典型特征:包括食欲亢进,体质量增加,睡眠过多,灌铅样肢体麻痹体验,短暂欣快发作,伴精神病性特征,伴各类焦虑和恐惧、强迫、惊恐发作等,伴经前期烦躁障碍、癔症样烦躁,抑郁发作具有季节性等。

 

4.抑郁频繁发作:指1年内抑郁发作>4次。Bowden认为,抑郁如果发作急骤、频繁发作、缓解时间短暂,往往提示为双相障碍。

 

5.抗抑郁药治疗引起转躁:DSM-5分类上将物质/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及其他医学状况引起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纳入,不再作为排除标准。

 

6.双相障碍家族史阳性:双相障碍患者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患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

 

7.病前情感气质:Akiskal认为,情感旺盛气质、心境恶劣气质、环性情感气质与易于激惹气质等4种情感气质与心境障碍关系最为密切,是病前最主要、最核心的情绪与行为类型。并强调应特别重视抑郁伴情感旺盛气质或循环气质者,因为这类患者很容易自然转躁或在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后转躁。

 

8.边缘性人格障碍:比较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共病率发现,双相障碍Ⅱ型抑郁患者较单相抑郁高8倍。有研究显示,在全部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中,曾有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者占44%,加上抗抑郁药所致轻躁狂发作者,该比例上升到69%。

 

9.轻躁狂发作的病期标准:DSM-5明确了轻躁狂只要病程达到2-3天即可诊断双相障碍。

 

10.烦闷性躁狂:与欣快性躁狂相比,临床上烦闷性躁狂更常见,其主要表现为烦躁、焦虑、沮丧、易于激惹、冲动、自控下降、缺乏理智、活动性增高、思维过分活跃等,这些表现可以在抑郁相中间插或交替出现,易被误诊为激越性抑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因素有助于提高双相抑郁的识别率,但应警惕诊断的扩大化,临床诊断仍必须依据现有的诊断标准。对于这些患者,在未明确双相障碍诊断之前可选择“转相”风险低的抗抑郁药治疗,并加强随访,若出现明确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时及时更改诊断和调整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1.赵靖平,方贻儒.双相障碍的早期识别.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44(4):240-242.

2.方贻儒,汪作为,陈俊.关注双相障碍概念与分类诊断的演变.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48(5):257-2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