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杨晓琳

 百了无恨 2016-03-15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

——100名优秀书法人才培养计划



  杨晓琳 祖籍山东。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襄阳市书画院院长、襄阳市美术馆馆长。系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书协主席团委员。被襄阳市政府授予“襄阳百杰”文化人物、襄阳市隆中文化专家。作品获湖北省政府屈原文艺创作奖最高奖。 

  出版有《玉树临风》《秋水》《杨晓琳书法作品集》《三珠树杨晓琳书法作品选集》《杨晓琳海风墨韵作品集》《文波墨澜》等。




书法集评


刘正成:晓琳的遒与媚

  周汝昌先生三十年前在《美学》杂志发表了《论遒媚》,他以钟繇和王羲之作品为例谈书法的审美标准,即力量与姿态的完美融合。以是观之,历代女书家囿于其心理的社会角色定位与世俗的审美选择,无论书与画皆能立辨作者性别。蔡文姬、卫夫人并未有真迹传世,今天见得最多的是宋宁宗宫人杨妺子、赵孟頫夫人管道升、邢侗妹妹邢慈静、黄道周夫人蔡玉卿、钱谦益夫人柳如是等名媛之书,皆以“媚”见长。唯有武则天是一个另类,其亲自书丹的《升仙太子碑》不仅有她新造的八个汉字,其中楷书似褚遂良,行书似唐太宗,遒劲有风骨,毫无女人媚气,还有唐太宗最喜欢并创制的飞白书戛戛独造!近百年来,女性解放,争得宪法平等,其影响自然及于艺术审美观念。尤其近三十年改革开放新时期,追求中性意识的女艺术家不仅着装头发中性化,唱摇滚亦有男人霸气,书画亦不例外,这是几千年中国艺术观念的一大变化。由是观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蜚声当代书坛的杨晓琳,其书画作品的风格选择为这个时代作了很好的记录。先看其画风格,花鸟取吴昌硕的苍劲老辣,山水则取黄宾虹的浑厚华滋,完全看不出作者的性别身份。其书纯以她的襄阳老乡米南宫为则,在米氏的姿媚翩跹之中更有挺拔硬朗的英气透出。这种风格表现力的实现,不仅建立在她二十多年来对米芾技法的深入领悟和完全掌握之中,而且与她的诗人情怀相契合,故其点画精准到位,更有浓郁的书卷气令人寻味。她的小楷书尤得王献之《十三行》风韵,清丽俊朗,饶有韵致。偶有榜书,气雄力健,有丈夫气概。如果以“遒媚”二字论之,足可当也。前些天,晓琳来京过访,示以新诗新书新面貌,真有士别十年,不可思议之感!嘱志数语,聊记感慨耳。


徐本一:杨晓琳之俏

  第一感觉,就是俏。俏爽的用笔,俏倬的结体,在一拓直下中既有驻顿的凝劲,又有锋芒的峻快,也能看出在自得的运笔中的几分矜持。有时候放开去,随手缭绕,表现出一种不经意的散漫,又与前面的严密形成反差。都说点画是书者心的节奏,手不过是心的仆人,笔则仆人手上的鞭子,文字是马,跑动起来,看到了各种俏姿。

  第二感觉,还是俏。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俏好。游学南北,寻师访友;吟诗作画,云步舞剑。于是视界开阔,学识日富,展览中露峥嵘,雅集上抒情愫,此是切入高端群体而有自我提升。可贵的是能意识到独立风格,在中囯文人精神境界的观照中,保持敏感度。

  第三感觉,仍然是俏。诚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之俏。我眼前浮现起三十多年前,搀扶舒同老临场挥毫的那位小姑娘,俏模俏样,文气和灵气合为欢喜的模样,宛如一朵新时期文艺春天的报春花。三十年弾指一挥间,但报春的姿态还在,并将长久地烂漫绽放。


胡传海:晓琳乃当代帖学女书家中代表人物

  书法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到一个必须强调书法家整体素质的时代了。杨晓琳书、画、文三者相得益彰,同时对书法历史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独特的感悟,对生活的态度有着女性敏锐的视角。所以,她的作品首先是不落俗套,没有习气和流行气。其次,她的作品(特别是尺牍类小作品)具有一定的技巧和表现力,每幅作品都有着迥异他人的思考点所在。第三,她的作品常常有着女性的小心思、小情调、小清新的意味在,它化为一股淡淡的情韵在纸面上流淌。杨晓琳是新帖学女性书法家中的代表性书法家。



作品选刊

行书气和柏老联




行书为有扇面


行楷《爱莲说》横幅


楷书一身扇面



行书夜雪小品


扫二维码

关注更多作者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