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版本分析 人教版2013年4月第5版,2013年7月山东第一次印刷。按照十八大精神和社会现实状况,新教材修订部分内容。 第一目 货币的本质 老教材原文: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早期有牲畜、布帛、贝壳等。后来,贵金属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新教材修订: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早期有牲畜、布帛、贝壳等。后来,贵金属金银等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这些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第二目 货币的基本职能 老教材原文: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新教材修订:删除老教材中“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第三目 纸币 老教材原文: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铸币。金属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会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货币,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它同足值的铸币一样使用。后来,又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新教材修订: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的,每做一笔交易都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后来,又产生了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所以,纸币成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老教材原文: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新教材修订: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经济生活的开篇内容,也是学好经济生活模块的基础。升入高一的学生虽然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该框题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适当讲解的同时,可以通过一些生动形象、模拟实际生活等课堂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欢迎大家关注历史学习的公众号:历史时空(lishishikong),有历史各种资料展示,一个号包含全部高中历史内容,你值得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