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常实用,我到大医院看病的五点体验感受!

 濮水新声 2016-03-15

碧翰烽:非常实用,我到大医院看病的五点体验感受!

近日,关于“看病难看病贵”再次引发热议,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人人都到大医院看病”。

对此,有专家或领导提出要实行严格的分级诊疗制度。事实上,这在当下中国难以行得通。一个基本的现实就是,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比较落后,无论是医生还是设备,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基层医疗的不信任感在增强,即使是简单的手术,也会千方百计去大医院。

这几年,我陪亲人到省城几个大医院看过几次病,有两次是住院动了手术,其它几次都是门诊检查或后续的治疗与复查。从进院到陪护到出院,所有的环节都经历过了,也是真正体验感受过了。累,不仅是身累,还有心累。总的来说,大概有五个方面的真切感受:

第一,排队。在大医院,排队是基本课,如果你想去大医院,这个是必须的。因为这里的人实是太多,不是一般地多,要么是从全省来的,还有全国来的。曾经在电梯里听一位患者家属比喻,大医院就像个菜市场,到处都是人。既然人多,就得排队:一是挂号要排队。不一定排了就有,我就曾排队排了好久,到了窗口告诉你某某专家号没有了。我没找过号贩子,毕竟在大医院门诊看的比较少。二是住院的床位要排队。由于我是事先咨询了有关情况,所以来之前就电话预约好了,少则三天前,多则一个星期甚至更长。记得有一次住院时,有位外地的老人带孩子来看病,苦苦恳求护士将孩子收下,说是怕耽误孩子上学,可是护士的确没有办法,并拿出一个登记簿,说这上面有好多人提前预约了,现在也没有空床。即使是走廊上的床位也没有。所以很多时候,大医院是赶病人出院的。三是坐电梯要排队。尽管医院的电梯很多,但由于病人、工作人员、病人家属以及探视的人实在太多,有的大医院还在电梯外侧划出了排队口,安排保安专门负责。不过,坐的多了,有的人也悟出经验了,无论单层、双层电梯,只要能上就上,大不了多走一层而已;有的中下楼层的人往往是等不到电梯的,因为人多,电梯很容易超载,根本不会停,所以他们往往只要看到电梯停,就会进去占个位子,不管是上还是下。四是检查要排队。在大医院,各种各样的检查是很多的,有些是需要自己去排队的,有的甚至还要预约,这个时间也是够折磨人的。五是交费结帐要排队。我记得有一次是后续治疗完了要结帐,因为时间是中午,要到门诊排队,结果取了个号,前面还有六十多人,幸好遇到个熟人,他排的号较为靠前,而且他是住院的,可以等上班后到住院楼去办,住院楼的人要少一些,于是他就把号给我了。另外,还要去餐厅吃饭、开车停车等等都要排队。

第二,高价。这个也得有心理准备。到大医院,享受的是专家教授,还有好的设备设施,何况又是在大城市,高价是肯定的。尤其是做了大手术的,钱几乎就成了白纸,根本不经花。如果不是有医疗保险,恐怕更多人承受不了。即便如此,作为农村人,以及那些收入很低的人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而且住进了大医院,不只是在病人身上要花钱,还有其它一些相关的花费,想想在大城市,也就明白了。还有一个遭受诟病的就是在大医院停车,这个费用也很高。有时候就在想,既然是在你医院看病,为何车位不能免费提供一个?

第三,医术。这点是肯定的,也是很多人选择到大医院看病的主要原因。我之所以如此坚定,宁肯非常不方便,还有排队,包括要花不少钱,就是对于大医院医术的信心。我陪亲人做了两次手术,真正体会到了大医院的不一样,有时候觉得好可怕的病,在他们那里就能迎刃而解。这点是一些小地方医院无法实现的。记得一次和某大医院医生聊天,说起基层医院的现状,他说,就某个具体的手术而言,基层一个医院有时候一年也只能做5台,医术的提高不仅在于理论,更在于实践的经验,如此之少的手术,又怎么能够提高基层的医术呢?而大医院的机会,以及收入、地位的原因,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涌向大医院,即使在基层医院做的好的医生,也极可能被大医院“挖”走。人往高处走,这是一个定律。关键就在于大城市与小城市,有了“高”“低”之分,而且这些往往就是人为造成的,并非完全是市场决定的。

第四,淡定。在大医院看病,你一定要学会淡定、从容。有的医生、护士很热情,很愿意和你交流,也常常面带笑容,让你感觉很温暖;但有的也很冷漠、生硬,你往往说几句话,他也懒得搭腔,很不耐烦,还觉得你特别啰嗦。其实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想想人家一天到晚,就这样忙碌穿梭,而且处于紧张之中,也真是不容易。还有,就是对于亲人住院时的一些病情反应,家属往往很紧张,但医生或护士往往不以为然,你不要觉得他们不重视,事实上他们看的多了,不算什么事。不过,说实话,住在医院里,病人和家属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医生、护士能多问问、多看看、多交流,这样不仅让病人和家属心情愉快,也有利于身体健康,还加深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与感情。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是很难的。所以说,无论是医方,还是患方,只要多一些换位思考,尤其是不要把钱、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没有那么多的矛盾与问题。

第五,熟人。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中国是个熟人社会。找熟人就是找方便、找安心。尤其是对于要住院的病人来说,能不能提前把床位约好。如果有个熟人能够帮你的忙,就方便多了。否则完全靠自己的话,就很可能要提前来医院等待。这个熟人就是医院里的医生、护士或其他人员,他们天天在医院里,对于程序、套路以及人员都是相当熟悉的,所以办起事来要顺当得多,毕竟医院大了,你找个“门”都特别费劲。还有有了医院的熟人打个招呼,总觉得放心安心了许多,现在的社会信任感并不高。另外,作为病人或家属,也要多与医生、护士交流沟通,并建立联系,尤其是后续的咨询、治疗与复查,就可直接与医生联系了,不需要再找熟人了。对此,当然有很多人会有看法,觉得这是极不正常的,可是眼下的情况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想要解决,非一朝一夕,所以有时候只能先现实一点。

几点经验:一是尽量不要到大医院去看门诊,人实在太多,这种情况下看病往往会影响心情;二是一般的病尽量不要去大医院,即使挂到了专家号,也往往是几分钟的事,不会让你有多少感觉的,有时候还很失望;三是对于医院里的熟人不可轻用,一般的病不要麻烦。还是尽量按正常的规则、程序去办;四是尽量避开高峰期,主要是周一、周二的人特别多。

对大医院的几点建议:一是把服务态度做成品牌,就像医术一样,这个应是大医院的短板,要把各个方面的人管好、培训好;二是可以考虑弱化甚至是取消一些普通的门诊,主要做好住院和大病的治疗;三是推行互联网+医疗模式,实现挂号、咨询、诊疗、检查、交费、购物、餐饮等关联共享,不要让病人到处去排队办事,尤其是做一些重复性检查,做到在网上直接办理或共享。

其实,有些建议不只是大医院,对于整体的医改来说,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把基层医院做好做实,让老百姓觉得放心安心,真正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而不是营利性质,真正让医务人员和患者都有尊严,重建医患信任,还需要下定决心,务实改革,才会让医者、患者和社会都有很好的体验与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