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养生的奥秘

 昵称31646569 2016-03-15

书画养生的奥秘

中国养生网http:www.  2009-09-05 11:20   我要投稿
古往今来,我国许多名人和艺术家,都“以书为乐”“以画为寄”,他们深知书画养生之奥秘。据记载,世界上许多书画高手多长寿。 历史上有这样的传说,隋炀帝病魔缠身后,御医百
相关关键词导读 

  古往今来,我国许多名人和艺术家,都“以书为乐”“以画为寄”,他们深知书画养生之奥秘。据记载,世界上许多书画高手多长寿。 

  历史上有这样的传说,隋炀帝病魔缠身后,御医百药无效。民间名医莫君赐应召进宫治病。诊断后,送来两幅画让其观赏。隋炀帝令人挂于卧室壁上。其中一幅《京都无处不染雪》,气势磅礴,只见雪落乾坤,漫天皆白。惰炀帝看得入迷,顿时觉得心脾凉透,积热消退。另一幅《梅熟季节满园春》,满枝熟透的梅子,隋炀帝看后顿时满口生津,垂涎浴滴,口干舌燥逐渐消失。于是每日反复细细观赏,犹如进入画中,忘却了病痛。就这样,半月之后,隋炀帝的病竟慢慢好起来了。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书法迷和书法家,他对习书曾有这样的名言:“欲书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这里说的“收视返听”和“绝虑凝神”,是指习书者习书时心要静下来,排除一切杂念,达到思想高度集中。在姿势方面他说:“肩欲其平”,“身欲其正”,“两手如抱婴儿”,“两足如踏马镫”。这“肩平”“身正”“手抱”和“足踏”,对老年人来说,正是一种养生的方法。

  宋代著名词人秦观曾患肠胃病,久治不愈。好友高仲特地带来一幅珍藏的山水名画。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作的《辋川图》。高仲说:“你经常看这幅画,病很快就会好的。”秦观半信半疑,便让家人挂于卧室,每日细细观赏。每当他看到这幅山清水秀的辋川别墅图时,就仿佛离开了病榻,进入了那迷人的画境,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森林中的婉转鸟鸣,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好不豁达。经过十日的“画中游”,秦观食欲增加,肠胃病逐渐好了。

  著名书法家肖劳先生说:“书法和气功有同样的功效,挥毫运笔,犹如做气功,有助于健康。”他又具体的阐述说:“写小字用坐势,要坐得端正,高低适度,得心应手。这种姿势在气功中有‘静坐’之称,正所谓:人每端坐,则身心各得其宜,各施其功,任其自然安行,坐一刻,获一刻之僧。如果写大字则站立,则犹如骑马势,亦如气功、太极拳的站桩。这种坐势和站势,都有助于调心、调息。”

  上海书法家苏局仙先生在102岁生日时,有人问及他养生秘诀,苏老笑曰:“惟书法而已。”因为练书法必须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在入静的境界里抒情画意。正所谓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学书。不同书体的练习和创作对人体有不同的好处,对身心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内练作用。如练楷书可以去烦恼,练隶书可以使人恬静,练行书可以使人产生激昂之情,练篆书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专心致志、调息凝神的运动,是调节人体机能的好方法,它能使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所以,持之以恒,经常临池学书,能够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书画家刘海粟自幼到老,一生都在书画艺术的海洋中遨游,心理得到净化,筋骨得到锻炼。刘海粟十上黄山,洞察大自然的神韵,为黄山创作出大量的杰作。他回顾80年来艺术生涯时说:“作书作画,养气健身,确有延年益寿之功,书画创作与一切劳动一样,都有先经过一段‘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阶段。”寥寥数语,道破书画家长寿之秘。江苏 胡晓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