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学园_孩子自主学习的信号,你误读了哪些?_语言、认知能力

 chubbygirlss 2016-03-15
孩子自主学习的信号,你误读了哪些?
  来源: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中心
  成长是种本能,如果一心想要将知识“教”给孩子,那么结局可能会令你失望。对于孩子来说,自主学习反而是掌握技能、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而作为家长,要能够探测到孩子自主学习的信号,及时给与辅助,帮助他更顺利的完成学习。然而不幸的是,许多家长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进行了“误读”,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将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扼杀在了摇篮里。
  把执着的学习误读为“倔强”
  “尝试-失败-尝试-偶尔成功-总结经验-再尝试-成功”,这是通常是孩子在学习时的基本过程。新的技能就这样在不断的执着试错过程中慢慢习得的。不过,这个过程往往会把家长看得很着急,忍不住出手干预——或帮忙或阻止,而一旦被孩子拒绝,便不免给他贴上“倔强”的标签,然后以更加强硬的态度去干预。其实,身为家长真的无需如此,给孩子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支持、多一点协助,可能效果会更好。
  把学习的本能误读为“多动”
  当孩子全神贯注于自主学习时,常常会让家长感觉他一刻不停,不是动动这个,就是碰碰那个,完全没有“静下心来”学习的样子。这又会让家长情不自禁地给孩子贴上了“多动”的标签,认为他对于学习三心二意。其实,对孩子来说,这个尚且崭新的世界还没有抹杀掉其天赋的本能,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吸收信息的方式才与成人迥然不同,也比成人更高效——无需摒心静气,在看似随便的“碰碰摸摸动动的一心二用”中便吸收了有用的信息。
  把思维的外化误读为“话唠”
  将思维过程说出来,可算是孩子自主学习时的又一个特点。然而,如果家长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便会认为孩子不能“安静地思考”,偏偏要把所思所想一字不落地叙述出来,而且还常是自言自语,简直像个小“话唠”,有些家长还会对此感到焦虑,认为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殊不知,这是孩子进入思维外化阶段的特点之一,而家长阻止其描述思维过程的行为,无异于要求其停止思考。相反,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将所思所想一一呈现出来时,积极了解他的想法并准确加以把握和引导,那么想来孩子学习的效果势必会事半功倍。
  把探索的热情误读为“不听话”
  在孩子进行探索时,不可否认会有许多“一根筋”的表现,这真是让家长大伤脑筋。特别是当家长看到他的行为注定失败,尤其是可能带来不太愿意接受的后果时,第一反应通常是指导或干涉。不过孩子通常并不买账,执拗地继续坚持着自己探索的方式,不肯轻易服输。而这种反应会让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一根筋”。事实上,孩子的这种探索热情正是其自主学习力获得发展的基础,也是他学习得以深化的动因。如果家长能够耐心地等待,适时地介入给与辅助,那么孩子可能会通过探索学习和发现更多。
  把独立的意识误读为“叛逆”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概念之后,“我自己”可能就会成了口头禅,这也使得许多原本已经形成规律的日常活动陷入混乱——抢餐具、抢衣服,用发脾气和哭闹拒绝家长的帮助和干涉,当然他自己也尚无能力很好地完成,结果就是搞得“一地狼藉”,让家长感到头疼不已,认为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突然开始“叛逆”。其实,这个混乱的阶段正式孩子要开始“自主学习”的宣言,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地给与鼓励和恰当的辅助,那么就可以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益匪浅。
  把模仿的行为误读为“退步”
  有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试图模仿比自己小的孩子的行为,这不仅让家长惊慌起来,认为孩子出现了能力上的“退步”。其实,观察力和模仿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没有这两种能力作为铺垫,那么想让学习效果得到深化与巩固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家长不大惊小怪地进行压制,而是接纳他的这个行为,并鼓励他更仔细地观察、分析模仿对象的行为,那么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便得以获得保护。
  你观察到了宝宝哪些自主学习的信号呢?点击“添加我的妙招”分享给更多家长吧。
  喜欢崔玉涛医生的育儿知识?
  更全的知识&独家崔医生语音
  只有育学园APP里才有哦 马上下载 >
   收藏 相关知识:
  热点知识
  更多相关文章 全部 ? 挫折教育,你是否掉进过这些误区?
  2015年最大的收获……
  让宝宝从第一次开始就爱上洗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