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淘书那些事儿

 007学习 2016-03-15

  爱书人淘书就像爱漂亮的女子逛街挑衣服一样,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近来读书界津津乐道的《买书记历: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一书,作者都是当下名头响亮的藏书家,听他们绘声绘色讲述淘书那些事儿,让我不禁想起茨威格《看不见的珍藏》结尾的话:“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陈子善教授是读书界的名人,他用八个字来形容读本书的感受:“津津有味,备感亲切。”这也是我读此书的真实感受。止庵、傅月庵、谢其章、胡文辉等39位爱书人集体回忆他们买书的经历,虽然文章有长有短,写法各有不同,但中文外文,古籍今籍,娓娓道来,可谓精彩纷呈,蔚为大观。我与其中的几位有过一面之缘,边读书边回忆在厦门琥珀书店听傅月庵闲聊台湾旧书店、陪赵国忠和谭宗远夜逛厦门书店、在鼓浪屿与陈子善微博对话的情景,备感亲切。

  我也是经常出入书店的人,有过在北京潘家园、上海城隍庙、苏州古旧书店等淘书的经历。1995年我还在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时,有一次在潘家园地摊上以极低廉的价格淘到一套13册的中华书局精装版《顾维钧回忆录》,这套1983——1993年陆续出齐的“大书”,后来在我写作反映日军侵占台湾50年历史的长篇纪实文学《拥抱阿里山》时帮了大忙。一个周末,我和书友结伴逛厦门一家旧书店,意外地在乱书堆中发现了一套我梦寐以求的1981年版《鲁迅全集》。这套30多年前出版的16卷精装旧书,虽然纸张已经泛黄,有几卷的书角甚至被虫子啃坏,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下,喜滋滋地把书带回家,精心地一卷卷擦拭干净,然后窝在舒适的沙发上随意翻阅,很快在书中发现了几条有用的材料,并据此写成了两篇有趣的文章,发表后得到文友的好评。

  当然,我的淘书经历与书中各位爱书人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自愧弗如。本书中,《渔王村书肆之忆》的作者谢其章、《冷摊夺魂记》的作者柯卫东、《寻访老版本》的作者赵国忠算是前辈了,他们经常天不亮就出门,一人背一个双肩背包,结伴乘公交车逛潘家园,之后更凑在一起晒战利品,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再继续作战。《潘家园旧书摊忆往》的作者韩智冬出道也早,他家离潘家园只有一箭之地,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他曾有九字真言“许它没有,不许你不去”。本书编者陈晓维感叹:“多少好书之徒持此大明咒念诵修行,终成正果。”

  他们这拨人都赶上了好时候,赵龙江写的《拾到的知堂遗物》,说的是他在中国书店书市,一块钱买到有鲁迅父亲伯宜公题写书名、周作人撰写跋语的小书《异书四种》。这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但馅饼只会往那些终日在旧书世界里流连沉潜的脑袋上砸。王洪刚和艾俊川精通版本,他们买书常能发现旁人估量不到的价值,因此可以人弃我取,披沙拣金。像王洪刚文中所说的配齐方以智《药地炮庄》和明版《四书金丹》,艾俊川买到插增甲本《水浒传》残叶,除了机缘,更有着扎实的版本学、古代文献知识做后盾。好书遇到伯乐,是人的幸运,更是书的幸运。

  这些人中,不少是真正的书痴。哈尔滨的臧伟强为了心仪的珍本书不惜壮士断腕,千金买马骨。有时候他在拍卖会上的“非理性行为”,常常使朋友们担心他是不是“疯了”。为了研究一部书的版本,他可以大年夜把自己关在堆满藏书的办公室里,饿了泡碗方便面,困了就往沙发里一倒。曾出演电影《神探亨特张》的史航,凡是自己喜欢的书,总爱买了复本送人。因为他欣赏痴人贾宝玉,别人大都爱标榜人无我有,而贾宝玉是会为自己有玉,他人没有而生气的。他喜欢的书,总会留一两种放着,舍不得读。因为怕全都读完了,剩下的几十年人生不知该如何去度过。

  本书编者陈晓维也是藏书家,文章写得好,他的书话集《好书之徒》是我的枕边书。谢其章称赞他的文字“有一点书话的元素,有一点随笔的风致,有一点考据的艰涩,有一点收藏的趣味”。他在本书编后记中说:约编这样一本搜书文集,既是向未来抛出的一只盛满现世光华的漂流瓶,同时也是向旧时光投去最后的一瞥。我想,藏书乐趣多多,淘书的故事会代代延续,永不枯竭。(何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