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说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社区的“名师工作坊”

 江山携手 2016-03-15

教育部颁布《关于组织“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邀标及参训学员选派工作的通知》(教师司〔2013〕66号文),要求各个承办项目的单位构建“教师工作坊研修平台”,要求平台按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构建,符合“国培计划”——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网络研修平台评审标准,重点打造教师个人学习空间和教师工作坊,实现资源聚合。

在国家文件里,从行政管理层面第一次提出“研修社区”和“教师工作坊”等概念。这就意味着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社区”和“工作坊”已然从民间和学术层面升格,被官方认可,成为构建完善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需要介绍两个概念:“教师专业成长社区”和“工作坊”。

首先,什么是“教师专业成长社区”?社区,是一个社会组织概念,即城市密集人群的基本居住单位和所处环境,在我国区委会为社区的主管单位。所谓教师专业成长社区,是基于网络应用平台,本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取向或研究志趣,汇聚在一个“群”里,形成的资源分享和集体探讨机制。

最早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社区的构想来自美国,之后被引植到台湾,由官方支持,依托大学和研究所,构建了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社区。构建这个社区,需要几个条件:其一,平台和支持平台的资金和人员维护;其二,领衔研究的专家资源,即工作坊的主持;其三,构建种子教师的研修团队;其四,资源库构建和网络下面的研修活动支持。我在台湾学访中,与本项目负责的老师交流,他们以为这是一个基于教师自愿参加,体现主动发展的专业支持平台。这成为教师培训、学科领域召集人组织的教学研讨、教师学历进修之外,更多体现教师互助学习的一个新的补偿形式。我以为这个设想与我国各地尝试构建的“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辐射作用的设计类似。

再说,什么是“名师工作坊”?“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在19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则是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甚至在争论都市计划或是对社区环境议题讨论时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社区,以“网络聚集”为基本方式,形成有一定凝聚力和灵活性的学术交流群,就是名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坊,首先是一个网络联系密切,形成研究共同取向,由专家教师领衔的一个组织团队,此外也注意在线下的实际活动交流。由此看,名师工作坊,与之前我们熟悉的“名师工作室”类似,可是在网络联系,辐射范围、开放度与扩展影响力上,还是在最初设计上有一定差异的。

以教师专业成长社区和名师工作坊为突出标识的这个教师学术交流合作机制大致如此:

                        教师专业成长社区

 

 

 

 

 

 

 

这样的一个基于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术研究平台与社区,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也就是顶级设计,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专家资源和各个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号召力的名师,组成一个专家指导团队。而这个团队的构成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以理论和学术研究为专长的导师团和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专长的名师团。在支持教师发展中,这两类专业领导者无疑同样重要。第二个层级,主要由遴选的体现较大覆盖率的种子教师组成,他们应该是区域的教研员、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教研组长、重要课题组负责人、或者是有一定学术辐射能力的优秀教师。他们参加由顶层设计中的名师工作坊学习,成为这个团队里主要参与者,依托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他们的“种子”作用就需要发挥出来。每一个人在所在区域、单位,依托各自的平台,或者时师徒关系、校本教研、区域教研活动、课题组研究等,与合作者一起,在实践中发挥小团队的引领作用。第三个层级是种子教师所辐射的一般教师,或是学术研究中的活跃分子。他们具有草根特征,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最基层,主要面对的是具体问题,而在他们的专业成长中,饥渴于得到专业支持。而种子教师的辐射机制无疑正是解决这个需求的。

这样的一个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在国家层面支持之后,在“国培计划”落实和一些区域的教师发展项目中得到应用。我们目前了解到,北大研修项目,也就构建了双导师制的工作坊,为选送的国培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并鼓励这些种子教师服务基层。北大的所谓双导师制,指的是构建了两条线并行的工作坊——导师工作坊和名师工作坊。从这个计划的实施看,初具模型。国培项目中,上海师大在具体培训中,努力饯行工作坊的合作性和研究性,发挥分享和互助优势。我们从网上可以看到参训的老师有这个方面的评价,感觉受益。

我们以为构建基于网络的,体现专业学习特征,以分享和引领为主要表现特征的教师专业成长社区的构建,以及更多的名师工作坊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可以作为在实体层面,转变培训模式、教研指导沉潜基层、开展校本教研的形式的有益补充。在很多时候,两者的虚实互助,资源共享,机制整合,还能更好服务于科研、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

工作坊是一种基于学术思想和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传播的设计,强调专家和名师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这与体现行政管理的思维方法有所差异,即可以作为教育行政推进教学改革的有益补充。工作坊因为定位在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是为他们获得专业上的交流提供平台,满足教师在职业发展上的认同需要,所以可以获得草根教师相应,是较为有效影响教师行为的组织方式。从现实教学管理中应用的“名师工作室”机制的运行看,这个机制是否发挥作用,与三个因素直接相关:一是行政支持力度如何,如给予人力和财力的扶持;二是,领衔教师是不是有一定的号召力,并且需要投入更多关注;三是,兼职活动与本职工作怎样协调。应该看到,一批名师工作室在实际教学研究中,有广泛的辐射力,另外一些就比较沉寂。这说明,关于这个机制的运行还缺乏必要的管理。若开掘和繁荣教师专业成长社区,激活或再建一批名师工作坊,需要在深化管理上,有所动作和举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