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运动叫「脑力运动」

 EDPMM 2016-03-15

看Dr.魏如何分享记忆法则

如果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决赛时间能推迟两个月,那这档节目的收视率可以稳稳地超过同台绝对的王牌节目《非诚勿扰》。金秀贤、周杰伦的到访能量当然不可小觑,但除了受到“粉丝效应”的追捧之外,《最强大脑》戳中一大群观众的是那些看起来有着“特异功能”的选手。这一次观众不再是看热闹,网络论坛讨论反馈的是人们对选手超强记忆的惊叹、羡慕以及思考。

关于记忆,《美国医学协会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人类大脑经常进行测验,记忆对养生极具好处,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长者应该进行“智力”锻炼,以帮助延缓记忆力衰退。

年龄与记忆力似乎总是背道而驰的,年龄越大、头脑越迟滞,再加上越发简化生活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更加速了我们“丧失记忆”的速度。我们可以肯定,电视节目中的那些“怪选手们”确实不是天才,但他们的确有超乎常人的记忆能力。他们在舞台上的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到,原来有一种运动叫做“脑力运动”,有一个世界级的比赛叫做“世界脑力锦标赛”。2014年1月3日《最强大脑》首播日出现的选手郑才千放出话来:“他们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这不过就是一种训练!”

这算是一种蛊惑人心的方式,但对于电视观众,我们更多的只是不想让记忆力远去。我们对记忆的衰退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恐惧感,因此,借着“大脑疯”的风头,把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找回来。

没错,就是他!这个单眼皮、小眼睛男人有很多脑残粉。和节目中出现的那些大咖评委相比,Dr.魏算是脸最生的、最没名气的,但,他是最权威的。从节目首播后屡遭质疑,到粉丝数暴增,一票观众为他而关注节目,Dr.魏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尽管他还是在北大教书,还是经常出现在学校的健身房里,但走在学校里,真的会有女同学看到他后大声尖叫。Dr.魏出现在MJ的镜头前,无疑,他就是本期最重要的那个big bug!

魏坤琳

不懂娱乐的科学家不是好判官

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组通过果壳网找到自己之前,北京大学教授魏坤琳已经是一只科研八爪鱼:用体感游戏帮助中风病人康复、在步态实验室里实现普通人定制鞋的研究、工学实验室里对一系列机器人调兵遣将..间或他还进军生物领域,找来民工、阿姨帮忙打地鼠研究自然手如何变成鼠标手—如上很难懂吗?笔者已经尽力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用最简单易懂的话语来罗列魏教授的科学研究,但是,科普工作之路何其迢迢,只有他才有资格说。

“学术界没有参悟到这本质是一个娱乐节目”

魏坤琳有一份“找茬王”方舟子都无话可说的“黄金简历”:2000级北京体育大学生物力学学士,2003年-200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分别获得运动控制和电子工程的硕士学位,2007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运动控制的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和芝加哥康复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加入北大心理学系——当然,这些还不足以把他捧上“男神”神坛,还要够帅——但《最强大脑》真正开播前,节目组还把宝押在了内陆综艺首秀的周杰伦身上。

甚至,第一期样片剪出来后,制片人特地打电话给魏坤琳,要他做好“可能挨骂”的心理准备,“电视观众并不认识你,你在台上把选手赶走显得有点面目可憎。”意料之中的首期媒体看片会,记者们也表示了这样的担忧。首期播出后,“魏坤琳请闭嘴”成为微博排名前十的热门话题,这同样也在魏坤琳的意料之中。但压力并不会因此了解而消解。那是他压力最大的一段时期。除了网友说什么的都有,做科研的同行们也在跟帖评论,主要“罪证”认为他没有把科学道理说完全,甚至说错了。

魏坤琳所在系的党委书记看过首期节目后也叮嘱他,“可得好好说!”直到第二期播出,才得到党委书记的肯定,“更精彩,因为你说得好了一点。”

实际上他在舞台上说的话大多表达的是幕后科学评审团的意见,更何况真正播出的节目是被剪辑到“断章取义”的版本,这位将科学作为唯一标准的判官一针见血,“我觉得学术界没有参悟到这本质是一个娱乐节目。”

但直到今天,魏坤琳才知道节目组一开始的寻人标准:这位懂大脑的科学家更要懂得如何让科学娱乐化,也要学会反低俗化。当时被果壳网的朋友手舞足蹈地“忽悠”,“我要把你包装上舞台做演讲,还要采访你,让你成为科学家明星”时,正在实验室里疲惫工作的魏坤琳唯一的叮嘱是,“不要让人家觉得我总在玩啊!”

“吊儿郎当玩得很厉害”

事实上,魏坤琳喜欢玩。他的理念是,“要研究运动,首先自己要对运动有激情,并且有兴趣挑战新玩法。”据他的粉丝学生们踩点,北大的健身馆,一周至少可以看到三次魏教授。平时除了在健身房,他还喜欢滑雪、潜水、冲浪,真正给他戴上“教授男神”桂冠的是微博上两张在健身房和潜水的照片。

当然更让粉丝和朋友们点赞的是他的随性轻松,“节目热播、人言杂多,我们这些身边的朋友替他着急,但他好像一点也不紧张,生活丝毫不受影响。”

“学霸”魏坤琳自小玩性大,用他一句又可能招人口舌的话说,“不然也不会只考上体育大学啊”。不过准确而言,魏坤琳的“玩”纯属好奇心的趋势,这个水瓶座怪叔叔的涉猎领域很广,甚至包括八竿子打不着的历史,“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大学里的魏坤琳同样属于“吊儿郎当玩得很厉害”的人,并不会使出全力学习,这也是他现在遗憾的地方,“如果我再多努力的话,学术上应该会更加扎实。不过我总体表现还行吧,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是我老师最牛的学生。”

不过,科学家玩得都很高级。运动控制出身的魏坤琳曾经“进军生物领域”,在国际顶级生物学学术期刊《Cell》的子刊《Current Biology》发表文章,研究一双“自然手”变成“鼠标手”到底产生了哪些变化。魏坤琳的研究源于一次生活中的观察:看到父母用鼠标时,手像鸡爪子一样紧张。他突然意识到,“我们以为这么自然的动作,实际上却是个这么不自然的东西。”

于是,魏坤琳跑到工地找了好多民工,又通过家政服务公司找没用过电脑的阿姨,给他们钱,让他们来实验室练习打地鼠,通过打地鼠训练,让以前没有用过鼠标的民工、阿姨,也都成了运动泛化的好手。他当然不是真的纯玩,“人的泛化能力实在太高超,但泛化也是可以学习并且需要学习的。之前的康复学往往忽视这一点,病人在康复科做很多训练,花很大的气力,但回家之后,仍然不能用手拧开门锁,或者端起炒锅。只有把对泛化的训练考虑到康复的过程中,才能让康复的成果更好地回归到实际生活中。”

“节目流行了,相当于科学流行起来了”

参加真人秀节目,魏坤琳不是没有私心——当然,不是为了微博上长那点粉丝带来的虚荣。更值得魏坤琳高兴的是,更多人对认知科学开始感兴趣了,“这个现象我很喜欢,因为这对学科的传播有促进作用。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好多人对选手进行揭秘,节目中的呈现毕竟是有限的,很多东西没有说明那么透彻,于是激发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魏坤琳在《最强大脑》出镜的背后有一个以北师大心理学系的系主任刘嘉为首的强大的科学家团队。刘嘉对着魏坤琳感叹,之前谁知道北大心理系?现在那么多人都通过你这个节目知道了,对宣传我们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是大有助益,而且有了名气,招生都会容易一点。

科普是果壳达人魏坤琳一直致力的方向。他太了解国内科学人对科普工作的巨大努力与微不足道的收效,《最强大脑》让他看到了一点希望,“节目流行了,相当于科学流行起来了”,而魏坤琳最直接想传达的教育理念是:大家要学会看待自己的才能,无需补短,但一定要会挖掘并发挥所长。

录制周玮那期节目时,这个素来冷面的判官情绪难掩,一时激动,跑上台站在周玮旁边。魏坤琳有他自己的痛心,“周玮因为不太一样而被当成异类甚至傻子,直到在节目中展示了天才的数学能力才被称作‘最强大脑’。类似的天才被生活蒙尘,太可惜了,节目的能量在于,唤醒人们发现并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游学美国近十年的魏坤琳尤其肯定美国的教育观,学生在某个领域是最牛的就可以了。弹钢琴的顶级高手不用学习数学,而很多人的最大优势如果能够和工作结合,就会对社会发挥很大作用。在均衡教育观下长大的魏坤琳的数学也是短板,但并不妨碍他成为运动控制领域的专家,“成功无需追求全面发展,更无须补充短板,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真正需要了解的是,是否知道每一个孩子的长处,是否提供了条件让他们的兴趣和这些长处契合?”

MJ:有梁冬和你在节目中的你来我往,文科生和你交流会不会有压力?

魏坤琳 当科学和常识产生反差,自然会产生争论,这非常好!没有他们的质疑,就不会激发我说出更多的科学解释。我太太也是文科生,不妨碍交流。

MJ:通过参加《最强大脑》,你自己有什么最直接的收获?比如,有些研究更容易申请到资金了?

魏坤琳 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好处,但通过节目可以挖掘一些研究对象。比如数笔画那个人,我们直接和系里做视觉的老师联系,加上中山大学做自闭症的老师(因为这个还和语义加工有关)。来吧,大家一起玩吧!这样的研究做着很好玩,虽然和我们本职工作差得远了点——只有汉字才有笔画,在英文世界里可能还没有这玩意儿。通过这个节目,现在已经找到三四个潜在研究对象,没准还能凑齐五六个人呢,那就有科研的意义了,没准能找出些共性了。

MJ:其实节目中“文科生”的发言,我们自知漏洞在哪里。

魏坤琳 我也知道,诡辩术。必须强调的是,诡辩术其实是个中性词,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点。梁冬老师一说“类比”,我就知道,这是诡辩术的一种,但是我自己不太懂,所以接不了招。

MJ:和选手们在节目后都有后续的联系吗?他们的共性是什么?

魏坤琳 大家都在微信群里互动,会一直保持互相的学习。尤其是最后几期的国际比赛中,中国选手最终以团结求胜。

大多数人都没有奢望过自己会有如《最强大脑》中,那些“超能力”选手所拥有的记忆力,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脑容量的存储空间在不断地减少。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在理工科考试中不允许将计算器带到考场的国家,我们接受的早期教育中一直被告诫:计算器这种便携的工具会导致我们的大脑越来越懒惰、越来越秀逗。可事实上,我们在被“蒙蔽”了整个学生时代后,依然发现,曾经勤于动脑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将发挥脑力运动持续发展,健忘症低龄化趋势势不可挡。

5个信号 说明你遇到了“记忆神偷”

列举5个生活中最常出现的健忘场景,不要小看它们,出现的频次越高,说明你被“偷”得越多。

1.遇到熟人时,人在眼前,却一下子忘记了对方的名字。

2.话到嘴边偏偏就忘了。

3.计划好的事情无意中就遗漏了。

4.手机、钥匙、钱包总是不知去向。

5.每天都会花时间回忆门是否锁好、煤气是否关好、电源是否断掉这些问题。

4种方法 提升你的记忆力

1.夜猫子没有好记忆

人在进行脑力活动时,脑细胞需要大量的氧气。如果大脑处于倦怠和亚健康状态,其记忆力势必大打折扣。记忆力减退是脑疲劳必然的表现形式。要缓解脑部疲劳,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睡眠不仅能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对保护脑组织细胞亦有裨益。

2.音符是个化学物质

听悦耳的音乐,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改善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思维发展,使人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良性调节。听轻松愉快的抒情音乐,还可使人体内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对改善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均有裨益。

3.花香是良方

闻花香。如果在书房或学习的环境里摆上兰花、茉莉、米兰等植物,使空间充满缕缕清香,会使人头脑清新,精神振奋,有助健脑提神、消除疲劳。

4.穴位疗法

每天花上几分钟时间,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等,或用手指梳头,能缓解大脑疲劳,振奋精神,增强记忆。

3个科学记忆时间段

好的记忆都是通过科学的训练获得的,包括理解记忆;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觉、听觉器官的功能,强化记忆;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增强记忆力。

利用上午9—11时、下午3—4时以及晚上9—10时这些最佳记忆时间来进行记忆等。

7项运动 升级脑力

查阅世界各国政要、财富新贵的自传或是博客,你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热衷运动——运动除了让他们具有充足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运动更让他们的脑力升级。我们的大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成年后神经元细胞会继续产生和变化。虽然其中一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但是如果我们坚持运动,就可以促进脑细胞的再生!7项运动有助于脑力升级,有助于脑细胞再生的运动最显着的标志——充分调动肢体的有氧运动!

Walking

健走

健走作为一项有效的心肺练习,比较普通的行走,心率至少提高13%,大脑获氧量至少增加5%。如果再有一副健走手杖,直立行走的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双手,做到手脚并用四肢协调,促进脑细胞新生。普通步行也可以!每周3次普通步行,每次30分钟以上。大脑的学习能力、注意力和抽象推理能力也可提高15%。

Dance

舞蹈

男人的运动能力强于女人,那是因为男人更善用左脑,更容易掌握平衡。缺乏稳定的平衡能力,不但肢体动作不灵活,而且会严重影响左右脑功能分化的正确发展,特别是左脑的组织、推理及理解能力。人类和动物不同,动物的很多技能是天生的,比如猫爬树的本领、青蛙游泳的本领。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掌握所有的技能。反过来通过对这些技能的学习我们又锻炼了大脑。

Boxing

搏击

搏击运动手脑并重、不停地跳动全身活动。你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在大脑缜密的、快速的考虑之后进行的。你的大脑皮层神经处于最适宜的兴奋状态。你观察敏锐、记忆清晰、思维活跃,创造潜能得以发挥。

Skiing

滑雪

滑雪时眼、手、腿、脚的密切配合能最大程度地训练我们的反应速度。尤其是高山滑雪更是制造了强烈的成功感,提高应对各种挑战的自信心。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同时得到锻炼。

Bicycle

骑单车

仔细回忆一下,关于单车的记忆,是不是很美好、愉快?研究证明这美好的情绪当时真的产生过,因为适当的运动能分泌一种荷尔蒙,这种荷尔蒙使我们心胸开朗、精神愉快——骑单车就能产生这种荷尔蒙。踩单车的动作可以压缩血管,使得血液循环加速,大脑摄入更多的氧气,所以骑车后你会觉得头脑清楚、思维清晰。开宝马的很可能是送外卖的,骑单车很可能是CEO!这就是华尔街的新气象!

Table tennis

乒乓球

科学研究表明:乒乓球运动要求大脑快速紧张地思考,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供给大脑充分的能量,具有很好的健脑功能。打乒乓球时,眼睛以乒乓球为目标,不停地远近、上下、左右调节和运动,不断地使睫状肌和眼球外肌交替收缩和舒张,促进了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能有效地改善睫状肌的功能。

Orienteering

定向越野

定向越野是指参加者借助地形图和指北针,按规定的顺序独立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地面检查点,并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全赛程的运动。定向越野要求参加者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学习能力。可以说是走出校门后,对数学、天文、地理、生物、物理等知识的再学习和再实践。身体越动越健康,脑子越用越灵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