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天飞讲西游|第三十三讲:黑熊怪,孙悟空的看守内阁?

 飞月流星 2016-03-15

不知不觉,已经三分之一了。今天的故事是火烧观音院。

这个故事,早期西游故事没有见到,似乎出现得较晚。金池长老贪图唐僧的袈裟,想烧死唐僧师徒,不料玩火自焚。结果僧房都着了火,只有唐僧睡的禅堂,由于悟空用天庭的辟火罩保护而安然无恙。然后这袈裟就被黑熊怪偷走了。这个故事的原型,可以说渺茫难寻。只能从史料里慢慢扒。但还真能扒出一些好玩的东东来。

佛衣会本是孙悟空的老案子

黑熊怪趁乱偷去了袈裟,偷就偷呗,还要广而告之,要做什么“佛衣会”?怕人不知道?这就可怪的很了。这个佛衣会,大概是从早期西游故事里的“仙衣会”借来的。

贫道曾经提过一本书《朴通事谚解》,对,就是里面有李雷和韩梅梅对话的那一本,是朝鲜人学汉语的教科书,里面提到了元代的《西游记》,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西游记》(这个《西游记》是元代的《西游记》,不是今天看到的《西游记》)云: 西域有花果山,山下有水帘洞,洞前有铁板桥,桥下有万丈涧,涧边有万个小洞,洞里多猴,有老猴精,号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入天宫仙桃园偷蟠桃,又偷老君灵丹药,又去王母宫偷王母绣仙衣一套来,设庆仙衣会,老君王母具奏于玉帝,传宣李天王引领天兵十万及诸神将,至花果山与大圣相战,失利,巡山大力鬼上告天王,举灌州灌江口神曰小圣二郎,可使拿获,天王遣太子木叉与大力鬼,往请二郎神领神兵围花果山,众猴出战皆败,大圣被执,当死,观音上请于玉帝,免死,令巨灵神押大圣,前往下方去,乃于花果山石缝内纳身下截,画如来押字封着。

我们看这里孙悟空的造反故事,基本都全了。与今天相同的是花果山、水帘洞、铁板桥的名字,征讨孙悟空的几路天兵:天王、木叉、二郎还有巨灵神,如来也有一个“押帖”。不同的是压住孙悟空的不是五行山而是花果山本地。还有一个情节,就是这位齐天大圣偷了王母的仙衣,要做“仙衣会”。

做“仙衣会”这个情节,不仅在这本元代的《西游记》里,也牢牢地保留在元代(或明初)《西游记杂剧》里,剧里他本有个老婆,是抢的金鼎国的公主。里是这样说的:

(孙行者)我偷得王母仙桃百颗,仙衣一套,与夫人穿着。今日作庆仙衣会也。(下)

(李天王上)小圣乃李天王是也,奉玉帝敕令,西池王母失去仙衣一套,银丝长春帽一顶,仙桃一百颗。不知被何妖怪盗去,着令某追寻跟捕,点起天兵往下方。

然后孙行者就对公主说:

我天宫内盗得仙衣、仙帽、仙桃、仙酒,夫人快活受用。

(公主唱)王母仙衣无分着,金灿烂光闪烁,多管是天孙巧织紫霞绡。(行者云)银丝帽子,丑的带了便可喜。(公主说)大圣,你且先戴一戴。你去玉皇宫偷得银丝帽,抵多少琼林宴颁赐金花诰。

也就是说,本来“仙衣会”是孙悟空的专利。他去偷的王母仙衣,是为了哄老婆开心的。谁知到了今天的《西游记》里,这个案子居然转手了。贼头变成了黑熊精,孙悟空反倒成了理直气壮上门讨要的主人了。事实上,早期的猴精故事,他们干过不少坏事。他们都是孙悟空的原型,只是今天《西游记》为了美化孙悟空的形象,把这些坏事都转嫁了。我们会陆陆续续看到一些。

但是这位黑熊精,也保留了一些不俗的特征。例如他并不吃人,而且住的地方相当清雅,比如孙悟空变成金池长老去找黑熊精,书里是这样写的:

行者进了前门,但见那天井中松篁交翠,桃李争妍,丛丛花发,簇簇兰香,却也是个洞天之处。又见那二门上有一联对子,写着:“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行者暗道:“这厮也是个脱垢离尘,知命的怪物。”入门里,往前又进,到于三层门里,都是些画栋雕梁,明窗彩户。只见那黑汉子,穿的是黑绿纻丝袢袄,罩一领鸦青花绫披风,戴一顶乌角软巾,穿一双麂皮皂靴。

孙悟空一见这洞府,就说“这厮也是个脱垢离尘,知命的怪物”,纻丝,就是染色的丝织成的缎子。吴自牧《梦梁录·物产》:“纻丝,染丝所织,诸颜色者有织金、闪褐、间道等类”。乌角软巾,更了不得了,这是一种古代葛制有折角的头巾,常为隐士所戴。杜甫的《南邻》诗:“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不全贫。”这就是一副森女——森熊的做派。难怪清黄周星评这幅对联:“不知何人大笔。”

况且这狗熊的文笔,也不是盖的。他给金池长老写的那封信,绝对的四平八稳,不带一点妖精气的:

侍生熊罴顿首拜,启上大阐金池老上人丹房。屡承佳惠,感激渊深。夜观回禄之难,有失救护,谅仙机必无他害。生偶得佛衣一件,欲作雅会,谨具花酌,奉扳清赏。至期千乞仙从过临一叙。是荷是荷。先二日具。

侍生:明清时书信里后辈对前辈的谦称。回禄就是火灾。这信居然是狗熊写的!所以清人有句批:“既与东土相隔万里,定然书不同文,何况怪物乎?此帖却宛然唐风。大奇!大奇!”

孙悟空变的金池长老

所以作者对黑熊精是很有好感的,他一不吃人,二不害人,交接的朋友,如苍狼怪、白花蛇怪,他们在一起谈论的是“立鼎安炉,抟砂炼汞,白雪黄芽”,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吃人的角色。所以观音菩萨对孙悟空说:“那怪物有许多神通,却也不亚于你。”以至于把他收为守山大神了。

黑熊怪和禁箍咒

我们知道观音把紧箍咒给了孙悟空,把禁箍咒给了黑熊精。这位黑熊精为何获得了和孙悟空差不多的待遇呢?

这方面资料很少,贫道只能提出自己的推测。

大家很容易注意到:在《朴通事谚解》提到的《西游记》,以及《西游记杂剧》里,花果山的位置,都不在“东胜神州”,而是在唐僧必经的西天路上。也就是说,今天《西游记》里的五行山,其实就是早期西游故事里的花果山。

这两本西游故事,还是从唐僧从长安出发演起的,而不是从孙悟空的出生演起的。孙悟空虽然重要,但也只是西天路上一个厉害妖怪而已。

贫道讲过,西游故事更换过男一号,从唐僧换成了孙悟空。今天的《西游记》为了更换男一号,就把孙悟空的故事放到了最前面。这时,花果山再放在“西域”的唐僧取经路上,就非常不合适了,因为这还是在原男一号唐僧的笼罩之下。不如把花果山整个地移走,移到一个和取经路线无关的位置,才能凸显孙悟空的独立性。况且,这本来也是“齐天大圣”信仰的发生之地。回到“东胜神州”,也算实至名归。

然而,花果山从西天路上搬走之后,势必会留下一些痕迹,比如“仙衣会”。我们看,收伏孙悟空和收伏黑熊怪,地理位置是紧挨着的,在书里这两个故事也是紧挨着的。早期西游故事里,孙悟空偷仙衣,也是在这个逻辑上的位置发生的!

但是为什么不把“仙衣会”情节一起带去花果山呢?今天的孙悟空不也偷了蟠桃御酒仙丹了么,多偷一件王母仙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也好理解,他偷去没有用!这是孙悟空形象的提纯造成的。

我们已经看到,在早期故事如杂剧里,孙悟空本来也是很有淫荡的,他偷仙衣,是为了宠他老婆的。但今天的《西游记》里,作者刻意删掉了这些东西,于是孙悟空偷蟠桃、御酒、仙丹都可以理解,至少有利于增加他的法力。他本来就有一身盔甲,也没有老婆,还偷王母仙衣做什么?他又不是内衣收藏癖!

所以,“仙衣会”是个好玩的情节,作者觉得“仙衣会”是有的一写的,不写可惜了,正好唐僧身上也有这么一件著名的袈裟,干脆借坡下驴,编一个黑熊怪盗袈裟。仙衣会改了佛衣会,于是这件案子,又转嫁到黑熊怪的头上了。

所以今天的佛衣会就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早期的猴精偷仙衣,他招呼左邻右舍的妖精来吃饭,情理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离天宫毕竟太远了。饶是如此,还有小神仙跑到天宫告了密。今天的黑熊怪,离观音院区区二十里路,还要招左邻右舍的朋友来吃饭。这岂不是不打自招?这就是从老故事改编过来留下的一些不合理痕迹。

所以黑熊怪本来就是原始西游故事里孙悟空的一个替代品、一个分身。是替孙悟空留守在此,完成仙衣会任务的。所以书里对黑熊怪的描写,第一,是菩萨说的:“有许多神通,却也不亚于你。”第二,他的做派,和其他妖怪大大不同。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第三,他的住处黑风山,听名字好像很挫,但作者却处处点染,“万壑争流,千崖竞秀”、“却赛蓬莱山下景”、“却也是个洞天之处”,一句差评都没有,待遇和花果山一样。这和后来的妖山妖洞,动辄“屹嶝嶝怪石,说不尽千丈万丈挟魂崖”的描写,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洞天”,作者很少用这个词形容妖精洞的,这反倒和花果山相似了!

然而今天的这座“黑风山”,在《西游记杂剧》里却是猪八戒的山。其实就是说,黑熊怪把老西游故事里猪八戒的某些元素,也借用来了。

理解了这个,我们大概也可以理解,菩萨也给了他一个禁箍咒的原因了。因为他身上,本来就继承了旧故事的孙悟空成分(兼吸收了一点猪八戒的成分),他的地位本来就和孙悟空有一拼的。

火烧观音院的原型

先说西北大学郝润华先生的一个推测,这个故事的前半段,似乎与日本真人元开的《唐大和尚东征传》有关。这本书不是讲西游的,反倒是讲“东游”的,是说鉴真大师应日本朝廷的邀请赴日弘法的经历的。

这本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日本宝龟八年(777年),日本派来的遣唐使来中国报告鉴真大师逝世的消息,在扬州龙兴寺举行大法会纪念。这座龙兴寺曾经失过火,所有的房子都被烧毁了,唯独鉴真大师住过的房子没有被烧。

这场大火,貌似还很有名。日本僧圆仁有一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也记录了,只是更加详细。说这座寺曾经起过一场大火,房子都烧了。渐渐烧到法华院,有一位高僧灵祐,在法华院的禅堂里诵《法华经》,忽然院里刮起一阵大风,吹回了火,保全了禅堂,所以这座禅堂人称“回风之堂”。

这两段故事,和今天《西游记》故事相似之处,就在于都是寺院起火,都是有德行的高僧住的禅堂没有被烧。此外,旧小说里经常有这种事:因高僧大德或佛法护佑,一个特定的位置得以保全的传说,比如《太平广记》里就有:

南朝时,吴兴郡里曾经失火,延烧了数百家,唯有一座草搭的经堂一点事没有,人们都以为是佛祖显灵了。

僧人法智,出门在外,走到一片荒草连天的漫洼野地里,忽然一阵风,野草呼呼地烧了起来。法智急忙默诵观世音菩萨圣号,结果这片草地全都烧尽了,唯独法智容身的地方一点事没有。

晋朝有个叫竺长舒的,天天念《观音经》,后来在吴中,城里失火,眼看着民宅一栋接一栋地烧了过来。竺长舒家正在下风头,他赶紧一心一意念观世音圣号,结果火头到了他家,一下子一阵大风把火头吹回,火就灭掉了。

这事还没完,有趣的是后面:

城里有几个小混混,听说竺长舒这么灵,就很不愤不愤的,说:“哪天咱们去点他家房子,看他是不是真不怕烧”。过几天晚上,这几个混混趁大风正紧,带着干柴火把去烧竺长舒家。结果堆好柴后,这几个混混围着房子转着圈点火,怎么点怎么不着。折腾了一宿,也没点成。天亮竺长舒出来了,几个混混吓得赶紧磕头求饶。竺长舒说:“我也没什么神通,只不过念观世音圣号,凡事就逢凶化吉。”

我们看这几个故事,一是大火一起,别的地方都化为灰烬,有高僧坐镇的房子或地方烧不着。二是都是观音菩萨保护。灵祐和尚那个故事,虽然没有提到观世音,只说念的《法华经》,但我们只要知道赫赫有名的《观世音普门品》正出自《法华经》,就会觉得这事和观音姐姐不是没有一点关系了。

尤其是最后竺长舒这个故事:住房独存、坏人纵火、坏人求饶,以及观音名号,这几个都全了。

其实《观世音普门品》里就有:“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当然不是说,《西游记》就是从这几个故事里取材的,况且这火也不是念观音圣号才灭的。观音自己还保护不了她的“留云下院”。只是说,观音信仰从来就和这种火灾中的奇迹有关而已。

一些小问题

除了刚才这几个问题外,还有几个好玩的小问题。

86版《西游记》,孙悟空见到黑熊精,有这样一句台词:“你这妖怪,是烧窑的,还是卖炭的,黑得俊俏。”其实原著中台词是这样的:

行者暗笑道:“这厮真个如烧窑的一般,筑煤的无二,想必是在此处刷炭为生,怎么这等一身乌黑?”

这里涉及到一个名词,筑煤。光看表面意思,好像就是挖煤,其实这是个误解。筑煤是捣墨的意思。古代制墨,不是今天的墨汁,而是墨锭,这种墨锭是用松枝烧烟,烧出的灰称为煤。制成墨锭之前,要用杵捣细,称为“筑煤”或“捣煤”。所以我们看墨上经常写“五万杵”、“十万杵”。这就是用杵捣墨的次数。清沈钦韩《宁国县志物产风俗序》:“桕子榨油,松明筑煤。”明程嘉燧《古松煤墨记》:“余博访烧松捣煤之法。”这都说的是制墨而不是挖煤矿的煤。

筑煤

刷炭也是这个意思,古代制墨,将松枝放在竹棚内燃烧,烧尽后,煤烟会附着在棚顶。这时工人进棚,刷取棚顶炭灰,即为制墨锭的原料。故称“刷炭”。一般来说,古代的“煤”反倒多指这种“煤灰”,指今天的煤块是比较晚的事。

刷炭的棚子

另外就是观音院的组织。我们看到,这位金池长老,在观音院内部还是很有声望的,而且徒子徒孙众多。这座观音院,很可能就是所谓“子孙庙”。禅宗寺院,分十方丛林与子孙丛林。十方丛林可以公开传戒,聘请高僧担任住持,寺产由僧团共管。子孙丛林不能公开传戒,但住持必由本寺僧人担任,即可以世袭,寺产为师徒私有。僧人可以自行收徒,徒又收徒,于是形成师祖、师父、徒弟、徒孙类似家族的支系,一个支系称为一个房头,所以下文说此寺有“七八十个房头,僧人二百余众”。

关于辟火罩,这个贫道也没有查出什么来历。但是这个罩子是广目天王的,我们前面讲过,这位广目天王,梵文名字叫“毗留博叉”,手下管着一群龙王。李靖之所以成为托塔天王,就是因为先有的代龙王行雨的传说,和这位“毗留博叉”相混。又因“毗”字和“毗沙门”相混了。所以广目天王恐怕本来就和灭火有关。上次有位网友@春生他爸 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毗沙门天王,送给玄奘法师一个钵盂,过火类坳的时候,拿钵盂对天宫一喊:“天王救难。”火就灭了。这也许和辟火罩有关吧。总之贫道还会继续挖掘,没有很强的证据不作结论,这些列出来,供大家开脑洞。

李天飞《西游记》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

本文作者:李天飞: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现任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责编有《花间集校注》、《中华书局藏徐悲鸿书札》、《张籍集系年校注》、著名学者编年事辑系列等。个人著有《西游记》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亦工诗词、书法。宗二王帖学一路,发表有文学、经学、书法相关领域论文及书评、随笔多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