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嘉德2016春拍预览 | 赵无极:隐隐强力 万象无极

 独孤式 2016-03-16

绘画是一生的事情,像做和尚一样。要不停地画,不停地画,一天都不能停。我能够生活,我要画画;我不能生活,我也要画画。一个人选定了画家这个职业就苦了。所以,你吃不了苦,还是找别的事情做。

  ——赵无极



 赵无极


赵无极:隐隐强力  万象无极


无极是海外最有成就的华裔艺术大家,他以吸收民族传统之神韵、博彩欧美绘画之精华、融汇东西之所长的独特画风,被世界艺坛推崇备至。


自1948年赵无极奔赴法国起,他的艺术风格从未停滞不前,而是发生着紧凑而环环相扣的递变:由50年代初保罗·克利影响的自然风景系列、50年代中期的甲骨文系列,向60年代中期的抽象山水系列过渡,至70年代凸显磅礴之气,再至90年代臻至写意空灵。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中寻求最佳平衡点的尝试中,历经了一条由具象、半具象、至符号化与完全抽象的创作道路。此次嘉德很荣幸在夜拍呈现出三件佳作《5.12.61》、《5.10.93》与《19.10.2001》,完整演绎了赵无极在四十年间超越自我、屡创高峰的艺术进程。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赵无极 5.12.61

布面 油画

1961年作

60 × 91.5 cm


《5.12.61》——回归传统,书写动势


《5.12.61》是赵无极跨越50年代绘画转型期的代表作,19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堪称其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关键转折,如艺术家所言,其象征着一个阶段的结束,与一个不可逆转的新阶段的开始。赵无极曾在1961年的自述中表示:“在我成为艺术家的过程中不能否定巴黎对我的影响,但我认为有必要同时指出,随着我的人格逐步确定下来,我亦重新发现了中国。”随着创作的形式愈趋现代,反而让他增添了探寻中国艺术本质的信心。


作品《5.12.61》构图可比北宋王诜名作《烟江叠嶂图》,山林层染呈现于眼前,远山隐映于云雾之中,暗示着空间的远近关系。《5.12.61》可见如《烟江叠嶂图》中的远近疏离,似有透视感,画面前方由密集且奔放的笔触主导,远方的交错虚实所汇集的笔触则似云雾中的远山,悠扬秀丽带给观众无限幽扬之感。如若按照古人之赏画标准,此件作品无疑可列入“妙品”:其情韵颇令人念及明人之写意,以至宋人之趣味也。



▲  北宋 王诜《烟江叠嶂图》(局部)


总览赵无极一生的艺术作品,以红色为主旋律的绘画作品实属罕见,而这件《5.12.61》正是以红为基底,承载并揉合黑色笔触,十分难得。就色彩而言,西方抽象艺术中,康丁斯基认为红色与黄蓝不同之处,在于红色稳定地盘据于面上;而红与黑的区别,在于红色具有沸腾的张力。此件作品中黑与红的对照,可视为阴与阳的象征,隐喻着古老东方的阴阳五行概念。占据了画幅三分之二的红色,如熊熊烈焰般吸引观者的眼球,当中丰富的层次与笔下气力颤动的痕迹,令人目眩神迷,如法国艺评家达根(Philippe Dagen)曾言:“当红的颜色在主导,不可避免有一种更强的肉体感觉,有如血流,生命的砰动以它最直接的形式来显示自己。赵无极将自身的存在最快捷地及最直接地表述出来,使他的生命变成了颜色和姿势……他全然摆脱了前人技巧、风格矫揉造作或任何质素的疑虑。”



  由左至右:尚·保罗·李奥佩尔,热尔曼,维爱拉·达·西瓦,皮耶·楼耶伯,左基·马修和赵无极,1952年在皮耶画廊合影


在此件《5.12.61》中赵无极以书写性的笔触来控制画面,带来动与静之间的汇集、停顿抑或奔流之感,虽然画面呈现出完全的抽象,但仍可感受到艺术家对于自然的洞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这种介于书写与绘画之间的笔触,充分运用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把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国美学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点,每一线均牵动作品的成败然而这种原始印记亦可视为是超越文化差异的。


画面虽然仅以线条与色彩为主,但线条里饱含赵无极对于纯熟技巧的自信掌握,若非胸有成竹,然则难以下笔。赵无极并非直接将中国笔墨移植到其抽象作品中,而是由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生命的透彻体验内化之后,所生成的直观意象。这种原生的感性可以超越媒材与绘画语言的隔阂,而达到世界性的高度。



赵无极 5.10.93

布面 油画

1993年作

81 × 65 cm


《5.10.93》——中和虚静,写意空灵


至90年代赵无极开始真正进入以表达中国文化精神的抽象艺术创作。年近70的他在其抽象绘画中已挥别了通过抒写心象自然来表现激越的情感,而是以抽象宇宙景观为借题来描绘内心感受的真实,追求对有限时空的超越感受和对外在客观现实世界束缚的摆脱的自由体验。


创作于1993年的《5.10.93》正是赵无极90年代的佳作之一,此时他突破原有的画面格局,完成了由“聚”至“散”的作品结构转变,不再以展现激烈的交织冲突为画面的中心,而是走进“中和”与“虚静”的空灵幻界,其色泽淡薄稀释,保留了抽象表现主义直率的滴流泼洒,同时也融入了水墨晕染丰富而细腻的层次,真正代表了赵无极古稀之年超绝的艺术面貌和不断革新的艺术理念。



▲  与汉斯·哈同在一起,1973年(D·拉布丹摄影


赵无极在自传中如此谈到他这时的心志:“现在我只一心作画,随当时的灵感,随色彩的需要。色彩是一切,什么也不是,要用的非常精简,甚至吝惜。”在《5.10.93》中,赵无极将油彩精简成四大色系,草绿与土褐色的彩笔在染着鹅黄与白的画布上相遇交汇,如同精灵般飞舞跳动,随着自由的笔触,如沐的春风流动其间,青黄翠绿的浅降色调洋溢着春的气息。


在这件作品的背面,赵无极题字“致Paola和Christian你诚挚的赵无极”我们虽然无从考证其笔下两位致意者的具体身份,但此亦赋予此作更深一层的寓意,将它化为一种永恒友谊与深切祝福的象征。



赵无极 19.10.2001

布面 油画

2001年作

129.5 × 161 cm


《19.10.2001》——艺境归一,已入化境


晚年赵无极的绘画达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中国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虚静忘我的精神境界在赵无极绘画中充分体现。作品不仅表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更注重表达物象之外的精神世界,那种让人展开丰富联想、妙不可言的象外之象。阿伦儒弗瓦在品论赵无极的《艺术》一文中写道:“赵无极的作品清晰地反映了中国人看宇宙万物的观点,遥远而腾耽反映出默念的精神,而非默念的具体事物。”这准确的解读了赵无极绘画的宇宙观。


此件《19.10.2001》在构图方面延承其常见的横向三段式空间分割,画面中段有最为丰富的色彩变化,因色彩而带动的空间动势和跳跃转折也因此集中于画面中段。画面上下方仍采用纯粹单色,出现大片留白,像一大片天地气势动荡,铺天盖地而来,有一种轻盈飘逸的情韵。也恰似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远景山峰、前景河溪隐约的构图安排,同时在有形及无形景物之间取得平衡,为观者保留想象空间。而画中的留白令人联想起宋代时期的构图特色,充满诗意,作品在微妙的色彩变化上,也仍保留了中国文化中的“空灵”、“精粹”、“纯净”的美感,已入化境。



▲  赵无极于巴黎工作室


赵无极的作品在各个时期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却有几个共同的特征一直贯穿整个艺术发展过程之中, 如以上呈现的《5.12.61》、《5.10.93》与《19.10.2001》注重书法式的笔触、开放式的构图、图画元素的均匀分布以及轻松地随意感。这些特征共同产生了一种抒情气氛,这种特殊的抒情感阐释了西方普遍意义上对“东方”遐想的心理期待;又将西方“抽象”绘画的理解东方化,使之在精神上得以融通,而成为东西方人眼中的成功的视觉经验,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点击下列标题查看更多嘉德2016春拍精彩内容:


关良:稚拙的中西调和者

颜文樑:色妍笔健的抒情诗人

戴泽:朴实的现实主义追随者

胡善馀:色彩语言大师

孙宗慰:西行艺术的开拓者

李瑞年:中国风景第一人

吴冠中:铁骨风筝 萦东绕西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嘉德官方微信

微信号:zhongguojiad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