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争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一般只关注问题本身。似乎如果我们对问题足够熟悉,就有把握在争论中取得胜利。其实,有时候输赢并不在于争论什么问题,而在于与什么人争论。 颜回有一次上街,听见卖布的商人在和一个买布的顾客吵架。 只听见买布的在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快给钱吧。” 买布的虽然认识颜回,可是他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来评理啦?要评理就找你老师孔夫子来评理。走,咱们去找孔夫子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那么你错了呢?” 颜回听见这买布的这么大口气,心里吃惊,但不好意思退出赌局,只能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反正死不了,赌就赌呗。 两人来到孔子处,说明了情况。孔子笑了笑,说:“颜回啊,亏你跟了我这么多年,这么简单的数学都不会算,三八就是二十三。你输啦,赶紧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孔子见颜回不开心,于是开导他说:“颜回啊,你以为我老糊涂了?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跪倒在地膜拜老师。 其实,出于修养的原因,孔子并没有说穿这件事的本质。一个在买东西的时候会说三八等于二十三的成年人,其实是个纯粹的无赖。与一个无赖争论三八是否等于二十三,约等于在浪费时间。 因此,可以猜想,即使那个无赖不是赌上自己的生命,而是跟颜回一样只是赌一顶帽子,孔子一样会判他赢,判颜回输:颜回输在跟一个无赖浪费时间。 那个无赖倒也不傻,他指定就要找孔子评理。因为只有孔子才会关心他赌命的后果。如果他直接找的是县官,保准他早就人头落地了。可是他这一招也用不上第二次:因为他再找孔子评理的话,孔子肯定大门紧闭,理都不理他。连颜回都不会来和他争论。 谁会和一个无赖浪费时间呢?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编撰,转载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