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库信息:重构“大内控”体系

 LJ大道行思 2016-03-16



互联网金融的财务管理,是服务于公司整个运营需要而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这一单一理念,财务体系的设计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传输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导向。

盘点2015年网贷行业,从年初的里外贷爆雷,到年中的泛亚危机,再到年终的e租宝事件、大大集团被调查。e租宝“巨雷”背后,将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拖入了换档车道。


去年12月2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给超常态野蛮扩张的P2P乱象套上了紧箍咒,全面清理整顿、依法合规发展将成为今年互联网金融改革的重头戏。


对互联网金融今年的监管趋紧,证监会原主席、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周道炯曾在去年12月份表示,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逐步完善、统一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自律,要尽可能地提高市场透明度、服务专业度。鉴于目前出现的一些乱象,行业内部应加强行业监督,形成政府监管为主、行业监管为辅的多方面监管机制。


对于2014年以来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部分机构肆意践踏监管规则,设立资金池、自融、自保、非法集资等现象充斥着互联网金融行业。今年,行业监管会有大的动作和调整,整个行业都将面临新的洗牌。

在两年前成立的银库集团创始人王清,在杀入年轻的互联网金融领地之后,以自身在美国丰厚的金融背景和积淀回国创业,在国内互联网金融的江湖中搏杀出一片天地。而今,面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日益趋紧的监管,曾任职花旗保险、德意志银行、中国银行高管的他,诚恳地提醒自己的合作伙伴CFO姚宝辉,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是金融就要安全,速度越快,风险越大。坚决不能设立资金池,银库集团的优势就是合规、合法,做好信息中介平台,要从资金出借方的利益出发,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发展业务,而不能单纯追求规模。经济下行期,从事网上信贷业务的风险比一般时期要大很多,一些不符合监管要求,打擦边球、自融自保和资金池操作的企业,将被清除出场。


在合规下创新


在互联网金融大潮的席卷下,从2012年起航,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京东白条引领互联网金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去年10月网贷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万亿元大关。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数量达2612家,较上年同期增长70%,而在美国则不到100家。


如何在数千家互联网金融的红海里赢得投资者的信任,逆市增长?姚宝辉总结道,合规是银库金融产品创新的根本。他带领的财务团队站在多维管理的新视角,在产品规划、研发设计、运营管控的过程中发挥大财务的职能,确保公司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良好控制力。“金融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资产重组、私有化、投资管理的全面金融服务,成为一个真正强有力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科技公司。为此,银库设立了‘综合账户’,按照流动性和回报率划分投资产品,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同时,P2P业务可以为投资人临时发生的流动性需求提供配套产品,使用投资人在综合账户中的资产进行质押,既可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起到良好的风险防范效果。”姚宝辉介绍说。


恪守“抓大趋势、抓主营利润、抓现金流、严控风险”的投资准则,支持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也是银库的主要领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姚宝辉解释道:“大趋势是指在未来5年可以实现高速发展,在此期间,行业不出现周期性。医疗、新能源、互联网、消费行业的模式改进,以及新技术革命这五个行业未来具有大趋势,这也是银库自营及投资业务的方向。抓利润和现金流,就是要求直接开展的或者投资的任何业务必须在一年内实现利润,不仅要求利润,我们还要求正的现金流,不烧钱,要对股东、开户高度负责。严控风险,主要是指控制被投资企业实际控制人的道德风险。实际控制人的道德风险,被投资企业的控制环境,直接关乎项目的成败。为了保证项目投资资金与项目预期完全一致,保证投资人的利益,银库财务采用了直接控制被投资企业财务的做法。采用财务共享的思路和方法,在股权退出、被投资企业成为公众公司之前,由银库财务作为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向被投资企业提供财务会计服务。一方面,可以降低被投资企业设立初期的经营成本,集中资源搞研发、铺市场;同时,也可以通过财务信息动态反映出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在资金收付、资产增减、关联交易等方面监控被投资企业管理团队、实际控制人的道德风险。”


不惧风险


互联无国界,广为流传海内外的金融界最重要一条金科玉律是,任何高回报都伴随着高风险的诱惑。现实是规则永远是滞后于业务发展步伐的,从信用、监管、放贷到制度,起步不久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仍处于野蛮生长期。当所有人一起涌入一个行业竞相逐利的时候,泡沫往往就产生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撑起美国声名显赫的第三方支付先驱MMF的3.75万亿美元,瞬间人间蒸发。始料未及的是,中国市场向来缺乏理性,每当一个新兴的行业或者盈利模式产生后,便会有千万个跟随者产生,而监管制度缺位也给参差不齐的互联网金融埋下了跑路、破产的危机之雷。


未来金融生态发生的改变要重构,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环境下,金融生态实际上是一个扭曲的生态,这个需要进一步反思。中国法律有些滞后,由于社会发展在加速,立法有严格的立法规定,所以需要我们调整法律理念和一些立法思路,跟上变化的节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民间金融的运行状况无以监测,所以需要让它阳光化。


“技术只是解决的一种思路,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法律制度是不是能够真正地夯实基础,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法律非常关键。”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盘古智库学术委员黄震教授指出:“在这个追求互联网快速变革的时代,千万要保持心理的健康,否则我们的心理会失衡。这个时代很多人已经得了互联网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这点我们做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灵。P2P平台定位的就是信息中介,不能试图也成为资金中介,更要注意,不要扭曲自己,成为信用中介。互联网金融既要在市场层面实现法制化,防止有钱就任性。同时,又要尊重法律的局限性,这样才能够发挥P2P优势,形成一种分布式的资金匹配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


左手掌运营,右手控风险。对于银库集团的深度潜水,银库集团财务总监姚宝辉表示,“互联网金融的财务管理,是服务于公司整个运营需要而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这一单一理念,财务体系的设计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传输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导向。为此,银库集团的风险防范,将不局限于财务部门内部,而是辐射到了管理层面与业务层面的大财务概念。”


2015年8月6日,银库金融宣布完成A轮战略融资,此轮融资由美国美拓资本领投,瑞峰资本担任本次融资的财务顾问,共计融资金额1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完成之后,银库金融将启动“互联网金融+”战略,发力互联网金融及相关业务。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战略布局和银库融得巨资之后,如何平稳降落?姚宝辉认为,“运营与风险是一对并蒂莲,公司发展的初级阶段风险管理一般处于次要的地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扩张时,必须立足现实,投资者并不期待百花齐放,把有限的资金投到多个领域。当走过发展的萌芽期,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时,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便成为重中之重。由于银库业务有跨境投资、并购等海外业务,这无形中增加了经营风险。关键时刻,如果财务风险管控弱化与缺失势必影响财务管理效率,增大跨境业务的风险,也会增大各个区域与当地的合规风险和税务风险。因此,在介入各个具体项目时,我们会以资本流动为线索,在每一个环节全面梳理公司所得税、流转税、征管要求等要素,评估税务风险。在合同制定时,针对重大风险设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在合同条款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对银库权益的保护。同时,我们也会适时在建立新业务时,积极地和税务部门沟通,以最真实和最前沿的表述,赢得税务部门的认可,积极主动应对税务风险。为防范互联网金融的国际业务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果,重新审视与调整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内部财务管理的需要、审视交易记录和财务制度与流程的可操作性,以适应外部审计的需要,这也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不变准侧。”


重构“大内控”体系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完成北美上市,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IPO,当日比68美元的发行价上涨了36.32%,总市值达到2383.32亿美元,激起千层浪。去年,两家美国P2P公司LendingClub和On Deck Capital相继在纽交所上市,一度引发业界广泛关注。2015年12月18日宜人贷也已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而与此同时,陆金所也被爆在港交所借壳上市。


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梦想上市大潮相呼应的是,P2P平台跑路、倒闭、陷入兑付危机等负面信息也层出不穷,截至去年11月底,P2P累计问题平台数量达1100多家,占比将近1/3。反观那些“跑路”的P2P平台,虽然不少也建立了网站和APP,但本质上仍以线下推广为主,是非常传统的民间融资形式,其商业模式、行为及技术特征与互联网思维相去甚远。


如何后来者居上,为投资者省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意识和文化的扩展,管理好企业运作需要更好的风险意识和流程程序,以保障企业的高速、稳定发展。公司的重大风险一般包括决策风险、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很多公司试图通过改善内控体系来防范风险的发生而未将风险管理看作一项系统的工程。跳出单纯从内控角度控制风险的局限性,通过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来解决公司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尤为重要。


上市仅仅是公司成长和发展的手段,绝不是终极目标,通过上市,增加股东投资的流动性,也是银库遵循的给股东创造价值的原则。根据业务板块、财务状况选择适合的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是银库集团这两年的重点,但在姚宝辉看来,独特的风险管理融入内控的模式从企业的目标设置开始,着重强调运营过程监督和预警,同时考虑传统内控所强调的合规性、资产安全、财务数据安全和准确。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一般要经过一个较长期和痛苦的过程,经常要涉及到管理结构的调整、权力结构的整合、作业流程和财务流程的重整。而这需要从组织体系、职责体系、系统架构、政策程序等方面对这些薄弱模块进行改进、规范、提升。既包括原则、政策与导向层面,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自身细节的调整与完善,从细微之处规范以落实管理层的要求,增强内控机制的执行力。


通过多年企业历练和内控咨询服务的砥砺,姚宝辉深切地体会到:“内部控制防范风险,要想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真正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关键取决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管理和政策监管的契合度和对创新种子的宽容与培育,即内部控制在多大程度上融入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并通过与其他各种管理体系和管理工具的有机结合,使企业释放出更多的效率和效益,以使目标扎实落地。”


从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初创期的内控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公司的内控体系并不健全,CFO帮助企业建立起有用、可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风险的根本出发点和让企业永续长青的共同基点。在这一大原则下,我们不得不提萨班斯法案,姚宝辉最为期待的是,严刑峻法、完善公司内控,不仅银库赴美上市要遵循,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运营中,构建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推动内部控制真正落地,激发管理者内心的理解与响应。通过深入理解与企业家思想的探察,我们发现目前处于超高速发展时期的中国互联网金融,阳光金融、诚信体制、监管效率是当下最为关注的目标,包括政府和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在内的内部控制机制怎样激发各个层面更多的活力和价值增长潜力,帮助企业跟上健康发展的节奏,重构大内控体系,将是2016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新的地平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