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耀仁 依靠模本检验作品真伪 在上一期的《归类绘画元素的真迹模本》中,笔者分析了王蒙真迹的各类元素,以这些元素作为模本,可以检验存世作品的真伪。虽然山水画包含诸多元素,但有时候关键的几个元素,即可断定真伪乃至创作时段。 《花溪渔隐图》,共有三本,全部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曾造成多方困扰,而王季迁和李霖灿两位先生通过文献考据和图像对比,认定经项墨林、梁清标递藏的乙本为真迹(注1),此论已被学术界公允。其实对于熟悉王蒙绘画元素的鉴家而言,通过右下角林木、土坡和小草等元素,已足够判断(图1),此外,此作丘壑皴法也接近《秋林万壑图》(图2)。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溪山风雨册》,诸多元素不但与《夏山隐居图》和《丹台春晓图》相似,并且其两岸一江图式也是元代中后期最为流行的图式。更重要的是,上海博物馆的《山水三段》,从整体格局到局部元素,均与上述作品相互交集或吻合,由此推断为《溪山风雨册》的散页,具体论证可参阅榕溪园第4期(注2)。有趣的是,《山水三段》曾被吴湖帆、张葱玉、谢稚柳、张大千、徐邦达等前辈一致定为赵孟頫真迹,半个世纪以来未曾被质疑,2007年仍然被请回赵孟頫的故乡湖州博物馆参加《归去来兮——赵孟頫书画作品回家展》。 同属故宫博物院的《关山萧寺图》,钤有清宫五玺和“太原王掞藻儒父章”等印,款识为“关山萧寺,黄鹤山中人王蒙(下缺数字)画于建业书房”。《大观录》著有相同画目的作品,其中自题二诗,并题识“王蒙叔明诗画”。同书在《丹台春晓图》中言:“王奉常先生藏元贤画,于山樵、子久独多。山樵诸种俱散斥不少靳,惟此图与《关山萧寺》,宝爱不舍。”因两款识内容明显有异,徐邦达据此以为“时敏应有王蒙自书诗题,可见并非一本”,从而认定“摹本无疑。论绢、墨、色彩气息古旧,可能要到明代上中期”(注3)。之后,傅熹年也断为“明人摹本”(注4)。但通过比对,发现丘壑悬崖、林木杂树(参照上期图5、图7)、甚至芦草(图3),均与《葛稚川移居图》相似甚至一致。相比之下,此作丘壑已出现卷曲的牛毛皴,或时间稍晚。 从合理的逻辑出发,当实物图像的信构成清晰的证据链,且其结果又与文献相左的时候,我们只能撇开虚拟的文字,而遵循真实的图像信息。在强大的证据链和原始文献甚至权威群体面前,我们只能选择前者。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溪山高逸图》,曾刊发于《故宫藏画大系》等重要出版物。此作气息古雅,笔墨老道,若以图式、气息、笔墨判断,很难找出破绽,但通过比对系统模本,发现所有元素均与王蒙真迹不相符合,但夹叶树的树干结构和双勾叶技法却与文徵明《太湖揽胜图》完全一致(图4),柏树的处理方法在文徵明的作品中更是常见,如故宫博物院藏《沧溪图卷》和榕溪园藏《前后赤壁赋图卷》等作品。王季迁在20世纪80年代也有过文派模仿的观点(注5)。此画上部空间闭塞,山头明显被切断,有可能是参照《具区林屋图》被损情节而有意所为。 同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东山草堂》,也曾多次出版,但其绘画元素与真迹系统比对,无一符合且相形见绌。其款识显示书法素养严重欠缺,甚至不知如何提按,其印鉴甚至与某个作坊相关。 存藏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松下著书图》,无论人物、林木、小草、泉溪、山石等绘画元素,还是款识书法,均有异于王蒙任何时期的真迹,此作的诸多元素,竟然与过云楼所藏的《稚川移居图》,以及曾出版于吴湖帆《丑簃日记》(注6)和徐邦达《国光艺刊》(注7)的《煮茶图》等作品有清晰的关联(图5),显示同属一人的特性。其中《稚川移居图》,留有早于王蒙40年离世的韩性的题跋,其时间倒流也遭人诟病,且项墨林所有藏印也与真印不符。
《修竹远山图》已知有两本,题识内容一样,均属两岸一江图式,但具体丘壑有异,都曾经清宫旧藏,而今,一本庋藏台北故宫,与真迹元素不符;另本私藏瑞典,其丘壑元素与《素庵图》一致,应为真迹。
通过比对王蒙真迹模本,目前存世的王蒙真迹大约24件,具体如(图6)所示。另外,据《吴湖帆文稿》称:“《林泉清集图》虽声名显赫,然同样具有三本”。目前已现身两件,属于典型的王蒙格式,元素也相近,但较为单薄,显然是依据底本的摹作,还有一件传说私藏美国,目前未见高清图。
检验的过程和结果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真迹之间的多项元素必有关联,同一元素相似度较高; 第二、真迹的元素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变化发展的。 第三、真迹与伪迹之间的元素相似度缺乏或很低。
从检验结果可知,一旦某个元素出错,其它环节也将无一例外地出错,这就是说,任何赝品都经不起真迹系统的检验;而真迹作品即使整体外貌有异于常态,也总能够寻找到其中相符的重要元素。这些新发现的元素,又可作为新数据纳入系统,如此循环,整个系统的数据便会愈加完善和强大,其真迹遗漏的可能性就越小,任何赝品也将无处遁形。
(原载《中华书画家》2015/1,略有修改)
注释: 注1、王季迁、李霖灿《王蒙的花溪渔隐图》,台北《故宫季刊》第1卷第7 期,1967 年。收录于《中国名画研究》(上),台北艺文印书馆,1973 年,第211-215页。 注2、康耀仁《王蒙<溪山风雨册>考》,《中华书画家》2014 年第6期。 注3、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下卷(文字版)。 注4、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文物出版社,1985 年。 注5、徐小虎、王季迁《画语录之九·梁楷王蒙》,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27 号,1985 年,第78-82 页。 注6、吴湖帆《吴湖帆文稿》,吴元京审订、梁颖编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年,第279 页。 注7、徐邦达《国光艺刊》创始集,1939 年,第8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