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话的后半句竟然才是真相!

 昵称31414327 2016-03-16



【导读】

自古后句出真相,来看看这些你熟悉的话到底是怎么说的?


第一句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意思是:

孔子说:“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方:原由,道理。

——所以说不是不让出门啊!


第二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论语·子路第十三》

意思是:

说的话就一定是可靠的,说一是一;做的事一定是真实的,说到做到。孔子说这种人是认死理的小人。“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现在已经越扯越远,变成“言必行,行必果”了。


第三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意思是: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表明做什么事都不要绝对化,要适可而止。永远有你达不到的东西,又何必苛求。

——其实小编觉得加上后句也还是蛮受鼓舞的,有一种飞蛾扑火的壮烈感。(在想啥呢?!)

第四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离娄上》

意思是:

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种之说,但孟子说过有五不孝),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

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一:舜出家在外;二: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古有以帝王为父母一说;三:舜的父亲对他很暴力,即使这样他还是很孝顺。所以君子们都认为一样)。

——结果和生孩子续香火根本就没有关系啊!被逼婚的同志们你们可以奋起反抗了!

第五句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意思是: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来由,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说的是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现在的重庆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里面的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结果张献忠答应了他。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他是为了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啊。

——所以这不是一个潇洒的故事而是一个十分苦逼的故事。


第六句

“用九,见群龙无首,。”

——《周易·乾卦》

意思是:

可见连绵不绝的龙身,预示着事物处于蓬勃向上的急速发展阶段,并且此时龙首还未见,表示事物的最终发展方向还没有显现出来,此时怎么做都是合理的,如果龙首已现,则发展脉络已清晰,再不按已形成的规则进行就不好了。龙,阳物也,乃至刚至阳之物,代表了积极、正义、坚强不屈。“群龙”无首,一群“龙”在一起各尽所能,团结互助,忠心不二,积极发展,何须“首”的出现?故曰“吉”!

——这卜卦的口才太棒了!

第七句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公冶长》

意思是:

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古人说“三”的时候,往往不指确数的“三”,而是表示次数很多。

——所以不要再给拖延症找借口了,孔子都看不下去了。

第八句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意思是:

人老了就很容易忘记很多事情,但是却无法忘记心中所思念之人。这是白居易诗作《偶作寄朗之》的最后两句,连在一起看挺浪漫的,拆开只读前句,就成了老头老太们的自嘲了。

——下次长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别忘了追问一下“相思之人”,说不定还能挖出长辈们浪漫的故事呢。

第九句


“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

——《中庸或问》卷三

意思是:

指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制造车辆,使用起来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合。辙:车轮轧过的痕迹。闭门造车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比喻做事不考虑客观情况,脱离实际。

——又是一个褒义变贬义的句子。

第十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内篇·大宗师》

意思是:

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我们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这句估计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了,分手必备之佳句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