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老刘tdrhg 2016-03-16

  陶器、瓷器固然精美,但一不小心就容易破损。当心仪的茶盏、紫砂壶、花瓶等陶瓷器皿,一不留神磕了边,或是摔碎了,那将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因此,逐渐诞生了瓷器修补的技艺——“金缮”与“锔瓷”。修补陶瓷器的工艺,倭人修补工艺叫“金缮”,中国修补工艺叫“锔活”。金缮,是陶瓷器修复工艺中装饰手法较强的一种,不仅仅用于陶瓷器皿的修复,还可以应用于对竹、木、牙、紫砂、玉器等的修复。金缮修复方法比较符合亚洲人的审美理念。如果操作者有高超的的手法、优雅审美的设计,不但可以还原本已破碎的原作,而且还能增添一种难以言喻的“残缺的美感”。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张友海,雅号墨卿,是湖北省和武汉市非遗名录金石全形拓艺术的传承人,收藏各类古砖两千余枚及各类古瓷残片、文房雅玩、老家具。除此之外,墨卿还有一手金缮的绝活,能让破碎了的美器再放光彩。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下面这件元钧瓷茶盏,墨卿兄收到的时候已经是支离破碎,经过墨卿兄的妙手回春,它又以新的面貌重绽光芒。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笔者曾一直有个习惯,文房用具可以用老的,小木器可以用老的,有些茶具可以用老的,但入口的器物是万万不用老器的。但是,见到这件金缮过的钧瓷茶盏之后,万分喜欢,于是乎,打破禁忌,杀菌消毒后拿来品茶之用。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北宋时期,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为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花釉瓷经过长时期的探索,窑变技艺已经日渐成熟,经自然窑变形成的绚丽釉色玉润晶莹,已绝非唐时花釉瓷所能比拟。窑变釉以其惊心动魄的美丽震动了朝野,受到了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的喜爱。到了宋徽宗初年,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宋徽宗传下旨意,在禹州钧台附近建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且每年只准进贡36件,作为传世国宝遮藏,其余的一律杂碎深埋。因此后来就有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一说。北宋钧官窑缔造了钧瓷艺术的辉煌。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长江以北落入金人统治之中,宋钧官窑自然烟消火灭。

  元朝统一中国后,为钧瓷的生存提供了相应的条件,钧瓷窑变艺术得以传播延续,并播火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中国陶瓷史》说:“钧瓷的烧造虽始于北宋,但钧窑之形成一个窑系,主要在元代。”元代钧瓷一般较为粗糙,胎骨厚重,釉厚欠匀、色暗而多棕眼,釉法堆积如蜡泪。不论造型还是釉色都根本无法和宋钧官窑相比。但在仿钧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较大的窑口,也出现了一些钧瓷佳品。

 

 

 

------------------------------------------------------------

刻记武汉——张友海砖铭碑拓专题展

 

金缮之元钧瓷茶盏

木叶纹黑釉茶盏(一)

木叶纹黑釉茶盏(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