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这扇门里,他整整沉迷了35年

 汉青的马甲 2016-03-16


更多精彩节目 点击上方“二更一键关注




35年弹指一瞬

半世辛苦自不寻常

清风依旧,人世已换

昔日工匠终成大师



“制扇艺人从艺不从匠,我不是匠人。”年过半百的王健一手拿扇子,一手举杯品茶说道。说完之后他又哈哈大笑,爽朗性格真像活在扇子世界里的老顽童。王健是在1981年冬天进苏州扇厂做普通职工,35年弹指一挥间,当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一做苏扇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了。


当年的苏州扇厂采用流水线作业,生产的扇子是工业品。局限于单一工序里的王健,认为自己只是个工匠,称不上手艺人。倒是后来厂子倒闭了之后,王健才独立制作苏扇,开始成为真正的制扇艺人。然而在这大半辈子的制扇生涯里,王健的苏扇作品也不过寥寥几十件。


苏扇难学,光是做扇面一道工序,入门需要三年功夫;苏扇耗时间,扇骨竹材须存放八年,竹材破裂、发霉、长斑的都不能用。而钻研苏扇失传技法更是一项苦差事。如苏扇传统“穿面技术”,仅仅这一项,王健窝在家里十个月才研究了出来的。这期间就全凭着妻子养家糊口了。


因此王健常常笑称妻子为“老板”。在“老板”陪伴下,王健复原制造出汉代的合欢扇、南北朝的腰扇、明清时候的文人扇等历代名扇。其中苏扇古法技艺,他也多有复原与创新,这里面明式泥金扇便是王健的得意之作。


1982年,一把明代的泥金扇被送进苏州扇厂修复。金色扇面奢华含蓄,整体轻简素雅、古朴大气,令王健惊叹不已,心里暗暗想一定要学得这种技法。然而当时明式泥金扇工艺早已失传,王健花了16年,才让这一工艺重现人间。


如此辛苦,才能成就苏扇上品。而此种上品,王健只肯卖于懂苏扇的雅人,若是不懂苏扇之妙谛,不论出价多少钱,王健均一口回绝。一做苏扇艺人,便是跟发财无缘了。艺海浮沉多年,王健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扇子上,挣的钱也都换了扇子。


有一次一位顾客出高价买王健的扇子,王健看她不懂苏扇,执意不肯。那人之后央求多月,王健见她真是喜欢苏扇才同意,并亲自送至她手中,然后说了一句:这扇子就是我的孩子,以后跟你了,你得好好养它。




苏扇之雅在于怀袖之间,牵动吴门几百年书画、金石、篆刻、手工艺之精粹。故而有从艺不从匠,一扇清风,大雅有形。制扇艺人在一把小小扇子上肆意挥发、圆融创造,这实在是文化“博大精深”四字的最佳注脚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