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重建局15日公布一份勞動力研究報告,顯示波士頓經濟發展未能有效幫助底層收入者。儘管波士頓有眾多科技、生技、財經領域的高薪工作,但近半數波城人年薪不到3.5萬元。 更有甚者,如果把通貨膨脹因素也計算進去,波城工人薪資30年沒有增長。這份報告並顯示波士頓的經濟,與種族、階層、教育間的關係。波城缺乏讓底層人士力爭上游、努力爬高的經濟階梯。 波士頓就業市場中,約有40%的工作要求至少有大學文憑。這個比例高於全國平均的27%。而3/4擁有大學文憑的波城人是白人。不需要大學文憑的,大多是低薪、半職的餐飲、服務業工作。這些低薪工人必須做兩三份兼職,才能過日子。 該報告作者李瑪(Alvaro Lima)表示,分析人口普查資料而做出的研究,希望能配合本地職訓項目,創造一套突破收入停滯和協助低薪族提升經濟收入的策略。 研究報告顯示,在波士頓工作的上班族,只有38%住在波城;而住在波城的就業者薪資中位年薪為3.6萬元;遠比住在郊區、通勤至波城中位年薪5.6萬元的上班者要低。 研究報告指出,收入差異的主因是教育。但即使教育程度相同,仍存在收入差異。由於波士頓較多少數族裔和婦女人口,這些差異意味種族和性別歧視確實存在。 雖然到處都有收入差異,但波士頓的差異更明顯。根據布魯金斯協會(Brookings Institution)1月公布的研究報告,波士頓是全美100大城市中民眾經濟差異最大的城市。波士頓最富有的5%居民,年收入至少26.6萬元,是薪支底層20%民眾的18倍。 拉丁裔工人的中位年薪不到白人一半。有專科學位的拉丁裔居民,中位年薪約2.8萬元,比只有高中學位的白人還少2000元。 波士頓基金會會長葛洛根表示,除加強消除種族歧視和差異外,波城少數族裔必須通過教育和職訓改善收入情況,否則差異問題會日益嚴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