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 按照国家医学考试网上现在公布的日期 3 月 17 日 24:00 报名就会结束,同学们注意关注国家医学考试网的通知。 3 月 10 日前报名的同学请务必再次登录医学考试网核实信息,必要时重新报名,以免出现信息错误或被删除。 福利 现在参加「2016 丁香园执业(助理)医师全程班」的学习,不仅有执考辅导专家为你系统讲解考试重点、难点,我们还赠送以下福利: 1.「执医真题题眼绝杀专题」视频反复看; 2. 报名立即获赠价值 288 元的《执业医师手把手教学霸笔记》,与执考视频课程同步,涵盖历年考点,包含各系统知识精华; 3. 报名立即获赠价值 98 元的「掌上题库」专业版,随时随地练习真题,手机刷题随时涨分; 4. 查看第 12 节课有 VIP 群群号,加入 VIP 群,执考辅导专家 F 老师亲自答疑,一对一解惑;每天还有作业发布,督促复习。 题目练习 1. 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内压力最高 A. 心房收缩期末 B. 等容收缩期末 C. 心室收缩期末 D. 快速充盈期末 E. 快速射血期末 A. Na+ 内流 B. K+ 外流 C. Ca2+ 内流 D. Cl- 内流 E. Na+ 泵离子流 2. 心肌细胞 1 期动作电位主要离子流量是 3. 心肌细胞 3 期动作电位主要离子流量是 4. 心肌细胞 4 期动作电位主要离子流量是 答案 1. E 2. B 3. B 4. E 心脏生理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1. 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次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 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心动周期时相可分为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和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 在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上升和下降速度最快,快速射血期末心室内压达最高值。 心室充盈主要依赖心室本身舒张所致的低压抽吸作用,心房收缩不起主要作用。 3.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1)每搏输出量 一次心博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2)射血分数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3)每分输出量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液量。 (4)心指数 每平方米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5)心脏做功量 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称为每搏功。 4.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前负荷 改变心室肌收缩前的初长度,能增减心肌收缩力,这一机制也称为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 (2)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搏出量增加,反之则减少,这种机制与心肌的出场度变化无关,又称等长调节。 (3)后负荷 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动脉血压增高,搏出量则减少,结果造成心室内剩余血量增加,充盈量增加,如果后负荷持续增高使心肌长期加强收缩,最终将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 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1.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0 期(去极化过程) 细胞膜那通道突然大量开放,Na+ 由胞外迅速大量流入胞内。 (2)1 期(快速复极初期) 膜对 K+ 通透性增高,K+ 外流。 (3)2 期(缓慢复极期或平台期) 膜慢钙通道开放,Ca2+ 缓慢内流,同时膜对 K+ 通透性增高,少量 K+ 外流。 (4)3 期(快速复极期) 慢钙通道关闭,膜对 K+ 通透性增高,仅 K+ 外流增多。 (5)4 期(静息期) 细胞膜钠泵转运增强,泵出 Na+,移出 Ca2+,摄回 K+。 2. 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普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形成与心室肌细胞基本相同,不同在于 4 期电位不稳定,出现自动缓慢去极化。 窦房结 P 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后出现明显的 4 期自动去极化。 3. 心肌的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1)兴奋性 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兴奋性为零。 相对不应期:钠通道已逐渐复活,此时用高于正常阈值的强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 超常期:膜电位基本恢复,绝对值低于静息电位,略低于正常阈值的刺激便能产生动作电位。 (2)自动节律性 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的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 窦房结、房室交界、希氏束和蒲肯野纤维的自律性高低依次为 100 次/分,50 次/分,40 次/分和 25 次/分。 (3)传导性 心肌细胞膜任何部位产生的兴奋可以通过闰盘传播到另一个心肌细胞从而引起整个心房或整个心室的兴奋和收缩; 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速度很不均匀,末梢普肯野纤维传导速度最快,房室交界处传导最慢。 (4)收缩性 心肌收缩的特点:同步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 Ca2+ 的依赖性。 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能力以及细胞外 Ca2+ 浓度等影响搏出量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肌收缩。 4.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1)P 波 反映左右两个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2)QRS 波群 反映左右两个心室的去极化过程。 (3)T 波 反映良心是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4)U 波 有时出现在 T 波后的一个低而宽的小波,方向一般与 T 波一致,意义和成因不明。 (5)PR 间期 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由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到达心室并引起心室兴奋所需时间。 (6)PR 段 兴奋通过心房之后在向心室传导过程中通过房室交界区非常缓慢,电位记录不出来形成 P 波后的 PR 段。 (7)QT 间期 反映心室开始兴奋到复极化完毕的时间。 (8)ST 段 代表两个心室均处于去极化状态。 题目解析 例 1 心动周期各个时相心室压力的变化特点为: 等容收缩期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 快速射血期室内压达到最大; 减慢射血期室内压下降并略低于动脉压; 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 快速充盈期心室抽吸血液快速充盈心室,心室压力回升; 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心室压力因血液充盈而继续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等容收缩期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但在快速射血期末心室内压才达最大值。 例 2~4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各时相的主要离子流为: 0 期:Na+ 内流。 1 期:K+ 外流。 2 期:Ca2+ 缓慢内流,少量 K+ 外流。 3 期:K+ 外流。 4 期:Na+ 泵离子流(Na+、Ca2+ 外流,K+ 内流)。 |
|
来自: chenshaofan11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