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坐飞机”,陈飞波说。 这位刚刚正式出道民宿界的“福布斯2015中国最具潜力设计师30强”,出门大多开车,从杭州到北京就坐高铁。“信息的吸收不一定是通过奔走获得,一个人行走的路有限,但思想可以无限。生活本身不是非要有一个明确的动向或定义,顺势而为也许是一种更有乐趣的生活方式。” 大雪把竹子压成拱门,山水谈里炉火照天地……莫干四季,春可砍竹挖笋,夏能卧虎藏龙,秋尚踩叶拾栗,冬宜吃喝宅乐。“必须要有的玩”,陈飞波讲,玩,是最自然最自由的。 都是怎么个玩法?有的杭城朋友晚上下班想着去哪儿吃饭好,偶尔就会开车半个多小时到山水谈来。要喝了点小酒,那就住下,第二天早上回去上班也来得及。 曾经村里少年,置身山乡是格外放松的。冒雨在外面接朋友开心,夜晚搭起篝火开心,在这个“家”里吃起饭来也是开心。随着这两年群体生活方式的变化,陈飞波讲十年之后自己会有更多时间是在山里。一半时间工作,一半时间生活。 他希望来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另一种状态”。那是在城市里没有的状态,“当然来的人可能会完全不一样,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 不确定状态——陈飞波很喜欢自己的一路变化。学的是服装设计,毕业之后做了平面设计,2004年创办了陈飞波设计事务所。2010年,他成立设计师家具品牌触感空间(Touch feeling),从平面设计师转型空间设计师,同时为“江南布衣”、“速写”等服装品牌做零售空间设计。他还是产品设计师,触感空间的主打之一就是陈飞波设计的木面铁脚三角凳。 如今,他又把触角延伸到精品民宿,纪录电影中的山水谈就由他从内到外一手打造。“商业设计服务是比较理智的部分。我还保留了一个部分,就是我必须表达我。这是我最真实的部分。如果说这个部分没有了,做商业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走得慢一点,顺其自然,才能让设计生命线健康长久。这几年,陈飞波的生活观念慢慢改变,开始放慢前进的脚步,听内心真正的诉求。东方式的状态与表达也体现在设计语言里,室内景观保留了质朴怀旧的风格,并在营造中参考江南园林的取景法则,引美景入室来,质朴厚重的风格装饰着客厅每一个角落。 陈飞波向来只做感动自己的作品。他认为,设计和商业不是简单的植入,而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一个好的设计必须基于某种对商业的深刻理解;设计需要融入到整个商业运作,才能焕发最大的价值。有别于帮别人做设计服务,如今身兼甲乙两方,陈飞波接收了到很多以前不会有的反馈,让自己的设计进化。对于精品民宿这类更广泛消费群体场所,作为业主的陈飞波会更全面思考设计在其中的重要性。 早在2010年,陈飞波就已经带着儿子周末来莫干山了。也就是那时开始,曾经的民国度假胜地热度重燃,由杭州、上海带动了整个华东,甚至传到京城。传说春秋末期,干将、莫邪在此铸剑,加之民国时期政要、鸿儒、大佬往来于此,今又常有不同国家客人前来旅居,莫干山一带有不同于传统农家乐的深厚与开放。在这个氛围里,陈飞波敲敲打打了两个春秋,全面设计把控,有了现在的山水谈。 不过某个行业凡哪里一热,难免良莠不齐、炒作诸多。在陈飞波看来,做精品民宿讲求的是长期回报,不仅是物质的,更多是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需求。屋舍是人的映射,不存在能满足所有人的完美民宿,为了不影响客人整体的住宿质量,山水谈坚持不带宠物不打麻将。“当然要现在让我去挑毛病,还是有一堆。” 其实在山水谈之前,陈飞波就和一群会玩的杭帮子弟打造了蜜桃咖啡、青桃餐厅、SoLIFE、UTT、食课、ABC cafe,风靡全城。杭州本地也有这般玩出的精品民宿,栖迟、山舍、云夕深澳里、31间虚谷,处处风流别致。 他们逍遥的日常大概就是,专心地工作,痛快地游戏,然后见仁遇智,谈山笑水。 编写 / 单于立 来源:试睡大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