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 · “跨界王”陈飞波:设计就是用不同的手段去做精确适配下的创造

 正午文化 2020-07-17


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再到空间设计,几十年来,陈飞波自由切换着自己的身份和创作方向,当别人惊叹他的创造力时,他却说细节的精致,比大胆创新更难。

陈飞波是设计类杂志编辑的“最爱”,

因为几十年来,

他不断转变着自己的设计方向,

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

再到室内空间设计,

每隔一段时间去采访他,

都会收获新的惊喜。

他是设计领域名副其实的“跨界王”。

大学时代,陈飞波原本学的是服装设计,

毕业时,他却发现国内原创设计不受重视,

服装厂的设计师都在盗版国外的服装样式。

不愿同流合污的他毅然改行做了平面设计,

一做就做了十几年。

期间,为不少国内独立品牌设计品牌形象

还得了多个平面设计大奖,

他设计的海报作品《肆》,

获得“平面设计在中国”的金奖,

并入选英国V&A设计博物馆。

陈飞波很早就开始探索用中文字体表达时尚的可能性,由他设计“速写”男装品牌采用纯中文的传播方式,在当时的服饰行业独树一帜。

但他渐渐发现

平面设计已满足不了自己的艺术表达,

他希望用更大体量、更有体验感,

能够和更多的人发生关系的设计去表达自己,

于是他走进了空间设计领域,

并创办了陈飞波设计事务所。

陈飞波的设计,

呈现出一种不浮夸、原始且接近本质的状态,

他习惯从自身需求出发去做设计。

因为喜欢亲近自然,

他常采用木材、大理石等为装饰材料;

因为热爱古旧的气氛,

他就在设计中大量运用铜元素,

铜质的吊灯、铜质的洗手台、铜质的料理台……

他的作品从不追求风格上的一致,

也甚少限制材料的选择范围,

对他来说,

一切能体现个性、符合需求的东西都是好的。

“食课”是一家主打自然、温暖的日常美食餐厅。

围绕这个主题,

陈飞波在选材上遵从了

传统质朴、可持续性、纯天然的原则,

以竹为主体材料,

从墙面的竹板、天花板的手工竹编,

到楼梯扶手上的老梅竹、餐桌上的竹筷,

形成视觉上的关联。

再配合木、琉璃、黄铜等中国传统材料,

竹木的清雅,陶器的质朴,

琉璃的剔透,黄铜的庄重,

传统端庄、自然清新的饮食环境就此形成。

陈飞波最新的作品地心餐厅

营造一种令人内心平静的黑暗状态。

餐厅内外所有的细节和环节,

都极力配合这种气氛的营造,

老木的桌椅、裸露的水泥墙壁,

尤其是水泥面上的那盏“月球灯”。

迷你的led灯就隐藏在这块铜版天体背面,

每秒都在变换着亮度,

就像人的呼吸一样,由弱及强,

似乎有了生命,

让人不由随着环境变化而转变了心情。

陈飞波超前的设计理念

也让寻找适合的家具变成了难事。

在给甲方做室内设计时,

陈飞波干脆自己动手设计空间所需的家具,

一来二去,随着经验的增长

2010年他成立起自己的家具品牌“触感空间”。

天寓501公寓是陈飞波的私宅,也是他个人风格和喜好的集大成者。

从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到空间设计,

陈飞波从不觉得跨界有什么难的.

 他说:“设计最难的并非创新,

而是精确适配下的创新。

就像是一身合身的衣裳,

穿到这个人身上好看的衣服,

也许另外一个人就未必合适。

设计如何前卫、大胆,

设计观念或视觉语言深度,

也不能超出项目需求和受众接受水平。”

每一次创新陈飞波都要琢磨很久,反复修改。

他和朋友做“山水谈”民宿项目,

为了能使人在“山水谈”中,

打开色、声、香、味、触五种感官,

陈飞波整整花了2年时间去实验,

“山水谈”里的每一件家具,每一个设计细节,

都做了细腻的处理,

自主设计的家具、纯手工打制的铜盆

甚至茶几上不起眼的日本茶壶喝茶,

都由他亲自设计、挑选,一遍遍来回地调整,

把控住细节来提升最终的完成度。

在设计之中徜徉,

跨越一个个领域,不断挑战自我,

对陈飞波来说,

设计没有界限,设计只是一种手段。

“真正好的设计无不是在细节上,

体现设计师的动人之处。”

正午文化: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再到空间设计,您是如何逾越不同领域之间的鸿沟的?

陈飞波:平面、产品、空间设计等,我认为只是表达的手段不同,思维原点是一致的。设计就是用不同的手段去解决问题,最根本的还是根植于头脑中的意念,从事物本质出发去思考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开始设计之前首先不要被头脑中先入为主的概念约束,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做了才知道行不行。

正午文化: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陈飞波:我所秉承的设计理念是“合适的设计”。设计中最难的环节往往并非创新,而是在精确适配下的创造;同时,在设计中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设计细节也非常重要,真正好的设计无不是在细节上体现设计师的动人之处。

正午文化:在您看来,什么样的设计作品可以被称为“好设计”?

陈飞波:一个好的设计需要直指人心,产生共鸣。人对美的事物的感受是共通的,而且这些感受又随着时代在变迁,如何去体会并且用专业的手法传达,需要设计师懂得生活,关心社会和个体生活的演变,并且洞察人们心理、精神等领域的觉知与反应。

正午文化:近几年您一直在从事民宿、餐厅等商业设计项目,下一阶段的您工作重心是否还会转移到其他领域?

陈飞波: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这个观点我特别认同。设计师是为大众服务的一个行业,服务内容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变化,设计师要做的是敏锐地捕捉市场,并且在专业领域内适应变化甚至引领变化。因此,我从来不对自己的工作重心做任何预测,只是静心观察,适时改变。

·

·

·

END


陈飞波

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产品设计师,

陈飞波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家具品牌触感空间Touchfeeling创始人,

民俗山水谈民宿创办人之一。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