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定了的灭亡 【原文】父师若曰:“王子!天毒1降灾荒殷邦,方兴沉酗于酒,乃罔畏畏,咈2其耇3长旧有位人。今殷民乃攘4窃神祇之牺5牛牷6牲7用以容,将食无灾。降监殷民,用乂8雠敛,召敌雠不怠。罪合于一,多瘠9罔诏10。 “商今其有灾,我兴受其败;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诏王子出迪11。我旧云刻子12、王子,弗出,我乃颠隮。自靖13!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14行遁15。” 【译文】父师这样说:“王子!上天很厉害地降下灾祸给我们殷商,而君臣上下却沉溺于酗酒,一点也不畏怕,违背年高德劭的旧时大臣的教诲。如今殷商的人民偷盗偷窃祭祀神灵用的猪牛羊三牲,并藏起来,而食用不会受到惩罚。上天向下监视殷民,我们杀害仇人又横征暴敛,召致敌仇却不懈怠。众多罪过合于一,众多受害人无处诏告。 “殷商如今有灾,我们君臣都会蒙受败乱;殷商就要沦丧,我们不能去做奴隶的臣仆。我劝告王子逃出去。我原先就劝告箕子、王子,但你们不出逃,我们就要颠覆坠落了。自己安静吧!人们自己去献身先王,我不考虑去逃亡的事。” 【说明】本节是父师回答微子的话,父师先说明了目前殷商的处境,认为已经不可能挽回,但我们身为殷商大臣,因此不能逃跑,要安静地接受命运,用自杀身死来回报先王。但微子没有听从父师的话,而是远避他乡。微子的后代即是春秋时期的宋国。箕子是纣王的叔父,也因多次劝谏而被降为奴隶。比干也是纣王的叔父,也因力谏纣王而被剖心处死。微子是在被商纣王废除子爵的称号后,是在箕子被囚,比干被杀后逃离的。而商纣王就是因为不使用、不重视微子、箕子、比干这样仁民爱物的人材,再加上他自己的荒淫暴虐,也就注定了他的灭亡。 本篇《微子》,着重探讨的是危机来临时的问题,商纣王荒淫无度,眼看危险即将来临,微子就与父师、少师商议,如何面对危机,拯救殷商王朝。但父师劝告微子,让他逃出,以保存殷商王朝的血脉,而他自己却准备以身殉国。 —————————————————— 【注释】1.毒:(dú独)《庄子·胠箧》:“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水经注·河水》:“有九折坂,夏则凝冰,冬则毒寒。”《书·微子》王引之述闻:“《广雅》:‘毒,安也。’毒天下者,安天下也。《广雅》训毒为安,盖《周易》旧注也,视诸说为长。”俞樾平议:“《尚书·微子篇》‘天毒降灾荒殷邦’,《史记·宋世家》作‘天笃下灾亡殷国’……是毒通作笃,笃通作督,皆声近而义同。”这里用为厉害之意。 2.咈:(fu伏)古同“拂”。《书·尧典》:“吁!咈哉,方命圮族。”《书·大禹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三国魏桓范《世要论·谏争》:“咈人之耳,违人之意。”这里用为违逆、乖戾之意。 3.耇:(gou苟)《书·君奭》:“耇造德不降。”《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诗·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耇。”《尔雅》:“耇,老寿也。”《说文》:“耇,老人面冻黎若垢也。”这里用为长寿、年老之意。 4.攘:(rǎng嚷)《书·康诰》:“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墨子·非攻》:“攘人犬豕鸡豚。”《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丹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这里用为窃取、偷盗之意。 5.牺:(xī西)《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诗·鲁颂·閟宫》:“享以骍牺,是飨是宜。”《周礼·牧人》:“共其牺牲。”《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自惮其牺也。”《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说文》:“牺,宗庙之牲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圆》:“宗庙曰刍豢、山川曰牺牲。”古代用于祭祀仪式的整只猪、羊、牛等牲畜称为牺牲。 6.牷:(quán泉)《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礼记·祭仪》:“牲牷祭牲。”《说文》:“牷,牛纯色。”这里用为牲畜毛色纯一之意。 7.牲:(shēng升)《易·萃·辞》:“用大牲。”《诗·大雅·云汉》:“靡神不举,靡爱斯牲。”《管子·小匡》:“与诸侯饰牲为载书,以誓要于上下庶神。”《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谷梁传·哀公元年》:“全曰牲,伤曰牛。”《说文》:“牲,牛完全也。”这里用为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之意。 8.乂:(yi义)古同“刈”。《国语·吴语》:“而又刈亡之。”《大戴礼记》:“及后世贪者之用兵也,以刈百姓。”《说文》:“乂,芟草也。”《广雅》:“刈,断也。又,杀也。”这里用为杀之意。 9.瘠:(ji疾)或作“膌”。《左传·昭公十三年》:“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韩非子·内储说上》:“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本意为身体瘦弱之意。这里延伸用为受害人之意。 10.诏:(zhào赵)《管子·立政》:“观地宜,明诏期。”《礼记·曲礼》:“负剑辟咡诏之,出入有诏于国。”《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说文新附》:“诏,告也。”这里用为告知、告诉之意。 11.迪:(dí敌)《书·盘庚中》:“故有爽德,自上其罚汝,汝罔能迪。”这里用为行、出走、出逃之意。 12.刻子:众说皆为箕子。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名胥馀。商代贵族,封于箕。曾劝谏纣王,被纣王降为奴隶,囚禁。 13.靖:(jìng劲)《书·盘庚》:“自作不靖。”《诗·小雅·小明》:“靖共尔位。”《诗·小雅·菀柳》:“俾予靖之,后予极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靖以待命犹可,动必忧。”《淮南子·精神》:“清靖而无私虑。”《说文》:“靖,立竫也。”这里用为安静之意。 14.顾:(gù固)《书·多方》:“大动以威,开厥顾天。”《诗·商颂·那》:“顾予烝尝,汤孙之将。”《楚辞·屈原·涉江》:“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里用为顾虑、考虚之意。 15.遁:(dun顿)《管子·法禁》:“遁上而遁民者,圣王之禁也。”《国语·楚语》:“晋将遁矣。”《说文》:“一曰逃也。”《广雅·释诂三》:“遁,避也。”这里用为逃跑、逃走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