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的情书

 圆角望 2016-03-17

    电影《梦幻曲》剧照。四届奥斯卡影后凯瑟琳·赫本扮演克拉拉。

    在一部电影里我看到这样的镜头——温馨小屋,阳光热烈。他深情款款地对她说:“你可知道一首名叫《献词》的小诗吗?我帮它谱了曲。”

    他的双手开始在琴键上翩翩起舞,优美流畅的旋律如河水流淌:

    你是大地,我在那里生活,

    你是天空,我在那里飞翔,

    在那里我永远将苦闷都埋藏。

    “这是我送给你的结婚礼物,是特别为你创作的,也是我仅能为你做的。”她依偎在他身旁,情不自禁伸出手,像从前那样,他们默契地在键盘上联手弹奏出美妙的音符。

    这是好莱坞黑白电影《梦幻曲》里的一幕。他是罗伯特·舒曼,德国作曲家。她叫克拉拉·舒曼,德国女钢琴家。

    认识她那年,他刚满20岁,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法律系学生。他不喜欢法律,一心想成为钢琴家,毛遂自荐请求跟随当地最有名的音乐教师维克学习音乐。

    爱才惜才的维克把他带回自己的家,于是,他认识了她。她是维克老师的爱女,5岁跟从父亲学琴,9岁就举办了独奏音乐会。那一年,她才11岁。

    练琴的间隙,他常带她一起玩耍。她喜欢听他讲故事,当他创作出新作品,总会第一个让她试奏,彼时,他俩最爱玩耍的游戏是四手联弹。爱情就这么暗地滋生了,破土而出的气势,压也压不住。

    一边是爱徒,一边是爱女,没想到这份爱情却遭到维克老师的强烈反对。维克希望女儿能够成为一个享誉世间的音乐家,嫁给一个有钱有名望的人。显然,还没有混出大名堂的舒曼不是合适人选。

    学法律出身的他最终想到去寻求法庭的帮助,历经4年磨难,1840年,21岁的克拉拉嫁给了30岁的舒曼。

    在乡村教堂里,克拉拉头戴桃金娘花冠,舒曼把他作曲的26首歌曲编成了歌曲集《桃金娘》,送给克拉拉当作新婚礼物,其中第一首就是开头提到的那首《献词》,歌词来自于浪漫主义诗人吕克特。舒曼在谱曲时,通过节奏速度音高的变化,谱写出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炙热而急迫的情感初期,舒缓呢喃的稳定期,以及幸福落地后更为澎湃的激情,细腻、唯美,深深地打动人心。

    婚后,两人的日子琐碎而幸福。然而噩运来得猝不及防。舒曼精神出了问题,他经常性的头疼,出现严重的幻听。1854年的一个冬日,处于恍惚状态的他竟然跳入莱茵河,所幸被人发现,这次自杀未遂后,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两年后,舒曼在精神病院里孤独地死去,离去时年仅46岁。

    舒曼走后,克拉拉身边不乏追求者,其中之一是她的蓝颜知己,舒曼的学生勃拉姆斯。

    克拉拉不是不爱勃拉姆斯,只是在她心中,始终抹不去舒曼的身影。“即使化为尘土,克拉拉,你死去的最爱依然填满你我之间任何一个缝隙,直到死亡再度降临为止,这样,我怎能拥有你?”这是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内心独白。从此,他俩天各一方,再也不见。直至死去,两人都保持着单身。舒曼即使化为尘土,依然填满克拉拉的心房。

    也许,无数个月凉如水的夜晚,克拉拉都在心中回忆过那个多年前的盛夏,那间充满甜蜜之爱的浪漫小屋,那些跳跃着萦绕着恋恋不散的美妙音符……

    一首意境优美的爱的《献词》,是舒曼写给克拉拉一生的情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