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勃拉姆斯和《小夜曲》

 玉兰云雾215 2018-07-01

2915461_d6axp2j_l.jpg

“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一生共写下了两首《小夜曲》。他最为珍惜的一定是第二首A大调第二号《小夜曲》,因为这首曲子是写个他心中最爱的人。

1853年,21岁的勃拉姆斯在魏玛的引荐下,见到了他十分崇拜的大作曲家舒曼和他的夫人克拉拉,正式拜舒曼为师。谁也没有想到,甚至连勃拉姆斯自己都被吓了一跳,他居然对师母克拉拉一见钟情。

虽然当时的克拉拉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且比勃拉姆斯大14岁,但在勃拉姆斯眼中,克拉拉却是个充满魅力的女性,她浑身散发的光芒深深地令勃拉姆斯迷醉。毕竟自己爱上的是师母,是他敬重如父亲的老师的妻子,基于道德束缚,理智还是压制住了感情,他只能将这份爱恋深埋于心。他觉得像现在这样,只要远远地看着她幸福地生活,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克拉拉的生活并不如自己期望的那样幸福,他的丈夫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和狂躁忧郁症,在勃拉姆斯造访的五个月后,舒曼就试图投入莱茵河自杀,所幸被人救起。在此后几年内,勃拉姆斯一直同克拉拉一起照顾生病的舒曼,以及他们的孩子们,直到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医院里死去。

此时的勃拉姆斯依旧很在意世俗的眼光,为了不让自己的爱欲浪涛漫过理智的大坝,他决定离开克拉拉所在的城市,去别的地方定居,想以此方式来减轻内心的爱恋。他也试图去接受另一段感情,却始终敌不过对克拉拉的思念。

勃拉姆斯开始偷偷地资助克拉拉全国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他也曾无数次的给克拉拉写情书,当然始终没有寄出去一封;他一直和克拉拉保持书信联系,随时关心和鼓励克拉拉坚强地生活;他一生所创作的每份乐谱手稿都寄给克拉拉;他为了克拉拉一生未婚,只是始终都没有向克拉拉开口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他把这种爱慕和思念换成了美丽的音符,全部都写进了自己的乐曲当中。

1307514740170.jpg

1859年,舒曼逝世后的第三年,26岁的勃拉姆斯写下了他的A大调第二号《小夜曲》,然后在9月13日把这首《小夜曲》的第二、三乐章寄给了克拉拉。这一天,正是克拉拉40岁的生日。收到这份生日礼物后,克拉拉给勃拉姆斯回信写道,“这首曲子美得像我正在看着一朵美丽的花朵中的根根花蕊”。

1896年,勃拉姆斯接到了克拉拉去世的消息,于是连忙从瑞士赶往法兰克福参加葬礼。由于过度悲伤,行色匆忙中他竟然踏上了方向相反的列车。当他意识到自己与目的地越来越远且尽力赶到法兰克福时,葬礼已经结束了。

或许是天意使然,他竟然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勃拉姆斯一个人孤单地站在克拉拉的墓前,他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起了这首《小夜曲》。生平第一次面对着心中的爱人倾诉这43年来无法言语的情愫和思念。

从克拉拉的葬礼回来后,勃拉姆斯老泪纵横的说了一句话:“从今后再也没有爱哭的人了!”克拉拉去世的第二个年头,勃拉姆斯带着对克拉拉深深的思念,抑郁而终。而在他去世前的一段日子里,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见任何人,并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演奏了克拉拉生前最喜欢的《小夜曲》,孤零零地坐在钢琴前任由泪眼婆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