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课误区谈

 江山携手 2016-03-17

5月25日东丽区举办首届作文比赛颁奖会。为推进作文教学研究,此次会议上小学和初中各拿出一节课,并邀约我与王晓龙老师做点评。

观课中多一些联想。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短板。语文的课时大部分被阅读教学占用了,而教师少教作文、学生少写作文也具有普遍性。服务于应试的功利性需要,宿构和抄袭等不正风气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读写结合本来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基本规律,而现实语文则偏执阅读,弱化写作。

作文教学的研究需要强化。作文课需要对学生作文行为进行干预,怎么上有效的作文课,值得思考。

过去中学段有徐振维老师执着于作文课的探索,小学段于永正师也常执教作文示范课。两师上作文课,主要流程如下:其一,设置情境,给作文任务安放在一个必要的生活环境中,由此触发学生的写作注意力。其二,激活思维,把有用素材进行取舍;或者借助生活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其三,具体写作后,即时交流,提供写作指导。教师为学生作文提供的辅助支持主要体现在作文的可变性要素,如素材的筛选,构思的梳理,确定立意,以及作文技术的指点,作文心理的补偿等。

虽然文无定法,但是教师干预学生作文行为还是有必要的。

就常见作文课而言,在作文训练中要防止两个倾向和误区:一是教师干预过度,什么都告知学生。要知道作文是实践活动,任何告知距离行动和取得行动效益都有很远的距离。二是教师教师把作文指导视为知识化的过程。教无定法,文无定法,这是基本规律。一文一练,在一点上寻求写作突破就是最大的效益了。不要希望用一节课把所有的写作规律都教会学生,也不要期望教师的讲解可以取代写作。这样看,好看的作文课,未必有效益。作文需要构建一个场,学生在这个积极的场中,用积极的心态表达,在表达中寻找语感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契合点。这才是作文的训练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说,阅读与作文在课堂形态上有本质性不同。

作文课不是给人看的,而是给学生的写作提供支持的。

因为课堂的特殊场合,必须要压缩实际写作的时间,而扩张写作指导。于是会出现两种迹象。一是知识传授太多,二是特别强调共性需要,对于个性写作的关注显得不足。

作课追求教学行为的可观赏性的局限,在作文教学中表现最为突出。即,教师总是习惯于做一个写作权威,去训戒学生不该怎么写和告知学生应该怎么写,于是再课堂中灌输若干技法和所谓规律。写作的行为却往往被挤压,给几分钟,长的给十几分钟来写。然后就开始交流评价了。

我不以为这种教授知识的作文课是特别有效的。写作规律应用于作文,其转化是一个慢慢生效的过程,不能急。

在作文教学中第一关注在写作本身。写不写,爱写不爱写,以及会写不会写,才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为此,要看一堂课学生写不写,爱写不爱写,以及写作之后,我们是不是提供了全员关注和及时恰当的评价指导。

作文的主体性特征更为明显。

进行作文训练不能急功近利。作文不仅发展语言,更与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发展同步,也就是说,文与人是统一的。离开人的发展关注,尤其离开人的社会化关注,就不存在所谓的作文。作文训练,有两点最为重要:兴趣和习惯。

兴趣决定了他的写作是自然的,文字需要从心里流淌出来;习惯决定了这种写作是不是持久的。若写作建立在有兴趣的基础上,而且行为持久,这样的时候,教学干预才可能是有效的。

语文教学弱化写作有多样原因,如东丽区这样搭建写作平台,鼓励学生写作,支持教师加强作文教学研究非常必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