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欧阳询竖钩变化写法字例—“浮鹅”不必都出钩

 鳳舞抚仙 2016-03-17
 
唐·欧阳询竖钩变化写法字例—“浮鹅”不必都出钩
 
[转载]“浮鹅”不必都出钩

  欧阳询楷书有三个明显的点画特征:三点水、竖点和竖弯钩。学书者甚至是外行人,也可以据此区分或证实其所见之字是欧体而不是颜、柳、赵体。
  欧体三点水的两撇一挑源自行书,欧公将其引入楷书,成为楷化行书;竖点与竖弯钩原是隶书写法,欧公同样将其“隶书楷化”,可见欧公是博采众长的高手。学习欧体,当然要认识和掌握这些特定的写法,否则,写出的字既不象欧,也没有“拟之者贵似”。
  其实,照猫画虎某帖,时日久了,掌握该帖的某些特点并不难;可如将其特点当规律、规矩,一程不变,就有些“死学”的路子了。
  欧公创造了这三种点画写法,他自己也不是每逢必用、一程不变的。他的三点水,虽多数是两撇一挑,但也间或用传统的两点一挑。现在有的人写竖弯钩一味拖抹,一概“鹅尾”,好像欧楷的竖弯钩只有这样一种写法,而且只有这样写才正宗,才是地道的欧体。也不管这一笔放在具体那个字上是否“和谐”。有人忘了,或是没注意,竖弯钩出现在字的右侧时,为避免右出太长,这个“鹅尾”是可以省略不出的,只写竖弯就好。这样,既可以缩短笔画的长度,也是一种变化。
  其实,竖点也是如此,既然其来自隶书,所有上点就都可以非横即竖,只是要看用的是否“和谐”。
  如实表现古人的规律写法,虽然无错,却太墨守成规,其创作无异于背临;把古人的东西认真学到手,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才算是用心的创作,真正学书法。也许这种创作的效果超不过古人,可创作的方法却是和古人一样的。能否在学古人的形象与技术时,也揣测一下古人的想法,学学古人的境界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