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读 | 慈母多败儿,搞得这位父亲使出这样的绝招教育爱子

 欢天喜地来读书 2016-03-17

  1一幅画·三句话

  郑重正在押金斗蛐蛐时,贴身小厮挤进来在他耳边道:“少爷,老爷回来了。”郑重随口答道:“哦,老头子这么快就回来了,想必是茶叶都卖完了。哈哈,又为我置下了一大笔产业。”小厮又道:“怕是赔本了,老爷心情很坏,一到家就命人出来找你。”郑重依旧斗着蛐蛐,淡然道:“做生意有赚有赔,很正常嘛,老头子就是心思重想不开。你别催,等我斗完了这局。”最终,郑重的五十两银子又进了别人的腰包,他气恼之下抓起自己斗败的蛐蛐往地上一摔,跟着一脚踏上去,然后冲胜者道:“我回家拿银子去,咱们下次用一百两押注!”

  郑重回到家来到郑炳成跟前,道:“爹,您回来了。这趟生意做得怎样?”郑炳成满脸沮丧,长吁短叹道:“完了,咱家完了。”郑重惊问:“怎么了?”郑炳成说他这次几乎是倾尽家产到各产地进了祁门红茶、黄茶君山银针、绿茶碧螺春等一大宗极品茶叶,运往京城去卖,不曾想连月阴雨,稍一疏忽茶叶进了水,等运到京城茶叶都发霉变质了。贴进去的二十多万两银子全都打了水漂。

  郑重听罢傻了,呆立在那里,张着嘴说不出话。

  郑炳成病倒了,躺在床上日渐消瘦,请来大夫看也都表示无能为力摇头而去。

  这天郑炳成把郑重叫到床前,语重心长道:“重儿,为父的大限到了,要寻你娘去了。你都二十了,该长大了,你身上的不良习气该改改了。为父现在也没什么财产留给你,就送你这幅为父的亲笔画儿《丑石翠竹图》作个念想吧。”

  郑重接过画儿展开,画的是几块丑石间生出了三竿修竹。笔法简约,却也清朗劲峭,尽得竹子的神韵。特别是那竹叶充满水墨画的写意味道,不似竹叶胜似竹叶。不过这些意韵在满脑子花花世界的郑重眼里全都没有,他看到的只是一些干了的墨汁印。他心底里很是失望:父亲临死怎么就送这样一幅画给自己!但表面他却装出一脸庄重,又小心翼翼卷上。

  郑炳成有气无力地道:“你听好了:一、此画不要轻易示人,否则你会后悔!二、不要卖掉此画,否则你会失去更多!三、只要你看懂此画,那么你就有救!”话到最后是声嘶力竭喊出来的,以至嘴角流出了血,可仍是声若游丝。说完就断了气。

  2穷落魄·思求解

  安葬了父亲后,郑重也不觉得怎么痛苦,反而有获得自由的快感。郑重是在父亲四十岁、母亲三十五岁时生下的,夫妻俩是喜不自胜,对这唯一的宝贝疙瘩宠得无以复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郑炳成常年在外做生意,儿子就由夫人教养。郑夫人对儿子百般顺从,让郑重自小形成了一种乖张霸道自私的性格,及至到了学龄,教书先生被他气走了七八个,他整天就是游手好闲,惹是生非。十八岁那年郑夫人教训了他几句,他就大撒泼对母亲说了很多难听的话,结果把心脏本就不好的郑夫人气得猝死。从外地做生意赶回来的郑炳成这才深深地意识到,他们对儿子太溺爱了,他开始对儿子进行严厉的管教,可是效果并不好,一则儿子长大了,性格习气已经形成,很难改变;二则他依然要在外忙生意上的事,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过郑重对郑炳成还是有些怕,至少当着面不敢放肆。每次郑炳成出外做生意,那就是他遇赦可以任由撒欢玩乐的时候。现在郑炳成永远的“出外”了,郑重从此彻底无拘无束了。虽然郑炳成没有给郑重留下什么大宗遗产,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家的大房子,房子里的各种物件,都值不少银子。所以郑重照旧吃玩嫖赌,早把父亲的临终交待抛到九霄云外。

  兴业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只一年的工夫,郑重便把家中琳琅满目的物件典当光了,徒剩四壁。最后他又在斗鸡中孤注一掷地输掉了房子。

  准备离开房子时,想到自己从此无家可归,郑重在恐惧中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的临终遗言,想起了那幅画。他记得父亲交待完那三句话就去了,他要料理父亲的后事,于是就把画轴塞到了一个旮旯里,他本就对这幅画一点好印象没有,再加上忙于玩乐,也就没去管它。现在他钻到那个旮旯里去找,一通摸索画轴居然还在,于是抱在胸前拖着步子出了现在属于别人的房子。

  在一座破庙里,郑重展开画儿,丑石、修竹依然清晰,历历入目。凝视画儿琢磨父亲的遗言:此画不要轻易示人,否则你会后悔!——说明此画藏有秘密,一旦被人窥破就占去了先机。是什么会让自己后悔呢?不要卖掉此画,否则你会失去更多!——说明此画的潜在价值很大,可是父亲画画只是业余爱好,在画界毫无名气,它的价值在哪里呢?只要你看懂此画,那么你就有救!——这句话的暗示最明显了,弄懂此画的内涵自己就有救了,那会是什么呢?他把这三句话翻来覆去琢磨,认为这幅画可能是一张藏宝图——父亲生前也许私藏了一笔财宝;也可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秘密,藉此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父亲为人以诚为本,他说此画能拯救自己,那就一定是真的。

  蜷缩在破庙一角的郑重在饥寒交迫中下定了决心:弄懂父亲的遗画!父亲虽是商人,有空却喜读书与画画,十足一个儒商。要想弄懂画的内涵恐怕不仅要掌握绘画的技法与鉴赏,还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这些都需要自己去钻研了。可是自己现在连吃住都成问题,还怎么去钻研这些?他想到了父亲的好友邵伯伯,也许他能拉自己一把。

  郑重来到邵府见到了邵伯伯,没有提到父亲的遗画,只说他想发奋读书,搏取功名。邵伯伯听了哈哈大笑:“你什么货色,我还不清楚?除了吃玩嫖赌骗,你还会什么?如今一点家底被你败光了,就妄谈什么读书博功名!是手上没银子花天酒地了,想从我这儿讹银子是真吧……”一通训斥让郑重无地自容,他转身离开时听到邵伯伯说:“眼前还是学点实用的技术,填饱肚子要紧!”一句话点醒了他,他嗯嗯应着跑了出去。

  他去篆刻坊想学篆刻,被拒;他去木匠铺想学木工活儿,被拒……

  3白馒头·金钥匙

  一次次地被拒,弄得他灰头土脸自卑到了极点,他耷拉着脑袋走在街市上,一阵香味钻入他的鼻孔,勾引得他的饥肠骚动起来,他寻香看去,是一家馒头店,热腾腾地散发着蒸气。他禁不住走过去盯住他从前不屑拿眼瞧的馒头。“是要馒头吗?”老板招呼。“是,不是,你要帮手吗?”郑重试探着问。“不要。”老板回答得干脆。“那你收徒弟吗?”郑重再问。“不收。”老板的话音刚落便听见扑通一声,郑重在饥饿与一次次被拒的打击下,终于撑不住倒下了。

  老板给他掐人中喂热汤,弄了半天才把他救醒过来。“这不是郑大少爷吗?”“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他这是咎由自取,活该!”围观的人议论纷纷。

  “老板,求你收下我吧!”郑重再次请求。老板说:“做馒头每天要起早,冬寒夏热,你受不了的!看在令尊郑老板曾经帮过我的份上,你饿了来我这儿吃个馒头,不收钱的。”郑重给老板跪下了:“我不想再吃白食,看在家父的面上,你收下我吧!”老板赶紧拉起他:“别这样,我收下你就是。”

  郑重什么都不会干,不过他倒真是肯学,老板就一点点教他,慢慢地郑重成了老板的好助手,同时也基本掌握了做馒头的技术。像这样的馒头店、包子铺,在这条不长的街上,还有两家,他们的馒头也无甚特色,所以生意勉强维持,除去两人的吃喝,基本没什么剩余。正是这个缘故,其貌不扬的老板都奔四十了,还是光棍一根。尽管如此,老板每月还是开一点工钱给郑重,郑重就用这点钱去买书买画,一有空就琢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就请教来店里吃馒头喝稀饭的读书人。他虚心求教的态度让人愿意给他讲解,老板见他如此好学也不说什么。

  郑重在馒头店呆到快一年时,可怜的老板突发急症死了。于是他就接手了这个馒头店。为了尽早从父亲的遗画中找到拯救自己的“宝贝”,他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购画。他广交读书人、画师以及三教九流人物,馒头店几成一个文艺集市。良好的文化氛围,再加他的刻苦好学,郑重轻松闯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关,成为了一名秀才。

  又是一年夏末,眼见秋闱将近,一些秀才约他去省城考个举人光宗耀祖,他说自己才疏学浅,还是多啃几年书再去。其实他是囊中羞涩,出不了远门。郑重所居的小镇离省城甚远,前去应试,食宿等一应费用可是个不小的数目。他结交的都是些穷人,是没什么钱借给他的。

  郑重想起父亲的话“只要你看懂此画,那么你就有救”,现在只有寄希望于这幅画来救自己了。可是父亲的遗画他不知看了多少遍,他看到的还是石间生长的三竿竹子,除了能体味到笔法的妙处和清朗的意境,此外别无所得。为此他冥思苦想,愁肠百结。

  这一日又有几个天南海北的文人秀才聚集在郑重的馒头店,大家谈天说地。这时一个瘦高中年人打开包袱,取出一个雕刻有竹林七贤的竹筒,又从竹筒里取出一张卷着的宣纸,开口道:“我上月路经河北曲阳,在曲阳北岳庙发现一块石碑,爱不释目,向方丈百般恳求,又敬献了不少香火钱,最终拓印下一张,今日与诸位朋友雅集也是有缘,于是拿出与大家分享。”说着自上而下徐徐展开宣纸,首先出现的是六个篆体字:关帝诗竹圣迹,再出现的是并生两竹,一直一弯,竹叶分为五层,疏密有致,别具一格。

  郑重见了心中大震,因为这些竹叶的画法与父亲遗画的风格是一样的!

  只听中年人介绍说,北岳庙的方丈告诉他,当年关羽羁留曹营,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次次前去曹操相府辞别,都被相府门上挂的“回避”牌挡住了,于是他画了一幅《风雨竹图》明志,让大将张辽转交曹操,而自己挂印封金而去。曹操看到竹图,并从中看出了隐藏在画中的诗,感佩其忠义,命人追送,赠以盘缠征袍。后人依图刻碑,流传至今。


  说到这里,中年人道:“诸位兄台,现在考考你们,谁人能读出画中藏诗呢?”众人围上去看了半晌,都是或摇头或冥想。

  郑重按捺不住地道:“兄长就不要难为我们了,还是请你揭开谜底,让我们长长见识。”众人纷纷附和。

  中年人呵呵一笑道:“你们看这两杆并生翠竹,一呈风状,一呈雨形,故名‘风雨竹’,竹叶搭配巧妙,乃是一首五言绝句。”随着手指的滑动吟道,“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妙!实在是妙!”众人发出一阵赞叹,唯独郑重盯着竹叶发呆,心里却乐开了花。他知道已经找到了打开父亲遗画秘密的金钥匙。

  4刨母坟·铺路石

  郑重关起门来,废寝忘食地一通钻研之后,终于看懂了父亲的遗画《丑石翠竹图》。

  父亲用竹叶巧妙地隐藏了一封家书——

  重儿:

  你能看懂这些,说明你有救了,吾心甚慰。若为生计烦愁,刨开你娘坟顶的土层,你会发现一个檀木匣。望好自为之,切记切记!

  郑重狂喜,心想这下自己赶考的花销有着落了。此时是子夜,但他顾不得了,家里没有锄头铁锹,他拿着炒菜的锅铲就出了门,踏着露水,借着惨淡的月光,摸到娘的坟上,他先给娘磕了三个头,说完“不孝儿惊扰了您安眠”之类的告罪话,便爬上坟头开始刨,坟顶土层一点点矮下去,手中锅铲碰到一块硬物,他改用手刨,最终从土里抠出一个檀木匣,匣上有锁,一时打不开,于是抱回了家。

  在家里,郑重费了一番工夫,撬开了锁。他的眼睛准备迎接珠光宝气时却只看到了一个磨损得残旧的线装本子,此外别无他物。他将残本抖抖也无金叶子掉出来,不禁大失所望,一个破本子怎能救燃眉之急?

  他耐住性子,看封面写着“铺路石”三个字,十分不解,心下大奇,翻开看,只见第一页头几行写的是:乾隆二十七年六月初九,通州李庄李三秋之子李向霄患病无钱医治,得恩人郑炳成纹银十两救命,大恩大德,没齿不忘。

  一路看下去,都是此类得到郑炳成救济的人的留言,而且时间都是集中在乾隆二十七年六到八月间,救济地点越到最后越接近自己家乡,特别是最后一条留言,救济对象就是他认识的赵旺财老汉,老汉每次来镇上都会到他这里买馒头。当年的日期是八月二十八日,老汉穷得揭不开锅,得到五两银子的救济,老汉写下了这样朴实的话:为了报答郑老板,日后买东西就到郑家开的店铺里买。

  八月二十八日是当年父亲从京城返回家的前一天,父亲每天都会撒出多笔救济银,最少的二两,最多的达到一千两,一共撒了两个多月,而且是从京城撒到省城再到家乡,总计三十多万两。

  郑重至此恍然大悟:父亲当年做生意根本就没有亏本,而是大赚了一笔,但是他沿途全部施舍掉了。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在后记中郑炳成写道:在京城做生意时,一日腹痛厉害,请同仁堂名医诊断,说我身患不治之症,只有三四个月的活头,于是准备携银还乡,想到犬子不孝,溺爱使其成为纨绔子弟,花钱如流水,家财不能留给他,否则贻害无穷。于是决定沿途撒银,请人家留言时笑说“人生无常,他日若落难讨到你门上,能赏口饭吃就行”。然后参照关公《风雨竹图》的笔法精心作了一幅《丑石翠竹图》希望导引儿子走上正途。若重儿能看到这里说明他有救了,这积下的功德就是他的福报,可以帮他渡过难关,奔出好前程。

  捧着残破的线装本,瞅着一旁的《丑石翠竹图》,郑重是泪如雨下……

  来源 | 微故事文摘,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