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盖在书画上玺印 您一定瞧瞧!

 tjhx0526 2014-10-22
俺喜欢历史,觉得不能将知识一股脑踢回老师,俺又在文化单位做事十几年,怎么着也染点文化人气味道吧,就写了些半文半白的酸字,(俺的【原创】“高丽棒子”的真正含义/历史考证。)让大家见笑了,
这一回俺大白话了,戏谈了,嘿嘿。。。。。
今儿,戏写点故宫藏画之事,就是乾隆老爷子在这些画上盖私印-玺印,您瞧瞧!
-------------------------------------------------------------------------------
咱叫乾隆,北京人儿,祖辈是贵族。

咱可高兴了,你们的电影呀电视呀,天天演咱,兴奋得让人喘不过来气,可又噼哩趴啦埋汰咱,老拿咱和女人们一些瓜葛扯个不停,说三道四;其实咱也没有办法,那帮俊俏闺女,小媳妇一瞅咱挺有钱,又挺有势,就动了心思。。。。,咱相貌堂堂,何况咱也替她们摆平过不少寻衅滋事的歹人,所以就那个了,嘿嘿。。

唉!咱这一辈子就相中了一个女人,说起来心里怪酸的,就是紫微她娘。。呜呜。。咱对不起。。对不起。。让她苦等了那么多年。。。呜呜呜。。。要不是小燕子机灵,怕连女儿都见不到了,呜呜。。呜呜。。
好了,好了,咱不哭了,让咱擤擤鼻涕,继续说下去---

咱也做过好事,你们热热闹闹瞧见的那些字儿画儿,都是咱操心留下的。

不瞒您了,有的字儿画儿是咱祖爷康熙和韦小宝合伙弄的,有的书儿画儿是咱爹雍正抄别人家没收的,剩下的字儿画儿是咱自个儿征来的。

咋说来着,噢,对了,说咱征来字儿画儿都抢的,骗的,纯胡说八道,那个呆头呆脑朱耷和尚的八幅画儿就是咱花二两银子买来的;嗨,您别说,一提起这事情,咱牙根现在还直痒痒,吴静庵,就是那个小白脸吴静庵用幅假的《富春山居图》蒙了咱,唉!咱真是丢尽了人。。。。

咱娶了三十几房姨太太,家里有婆子,阉人,管事的,看护院子的,闲人眼珠子太多了,说不定哪天老鼠爱大米,偷了一二张字儿画儿,岂不是割咱心头肉吗?

所以咱就编个名单,心里好明白些,怕遭文化人嗤笑,给名单取个名字,也让咱愁了好一阵子,你说叫“宝贝”吧,又不是扯上女人了吗?叫啥“珍宝”之类吧,又显得咱没品位,好在纪师爷提醒,也茅塞顿开了,从书中找来几个像模像样的,一般人弄不明白,又不敢吱声的字儿,叫《石渠宝笈》和《秘殿珠林》——您听听多文雅!

咱也迷信,原想刻六个大印一起都盖在每个字儿画上,六六大顺嘛,后来刻匠刻坏了一个,气得咱差人把他给赶跑了,所以只剩下了五个大印。纪师爷给取的名,叫。。叫什么来着。。噢,对了,叫“乾隆鉴赏” ,“乾隆御览之宝” ,“石渠宝笈” ,“三希堂精鉴玺” ,“宜子孙” 。
咱官大,天天有人巴结咱,送这东西,送那东西,送字儿画儿就更不老少,咱也不懂这些,管他好的,坏的,真的,假的,一股脑全部受下,师爷又给弄到《石渠宝笈续编》《秘殿珠林续编》里面,又刻了“石渠定鉴”,“宝笈重编”, “秘殿新编”,“珠林重定“四个大印。

甚至存放在咱家五间大房子处的字儿画儿,纪师爷也让人替咱刻了五个大印“乾清宫鉴藏宝”,“养心殿鉴藏宝”, “重华宫鉴鉴藏宝”,“宁寿宫鉴藏宝”,“御书房鉴藏宝”。
听听,弄得咱头晕目旋,脑袋都大了,咱再也懒得搭理他了。

多少年了,咱的心里一直不舒服呀,咋也猜不透你们津津有味地光说咱的风流事,咋不唠叨唠叨这事,

咱啥心情,知道不?

咱可对得起你们了,您说是不是!!!唉。。。人啊。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注:
(1)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好弄文舞墨, 琴棋书画, 样样精通.
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
(2)乾隆皇帝,生性风流, 不仅嫔妃成群, 而且六下江南, 踏遍秦淮花巷, 尝尽苏杭风月. 一部清代野史, 多半由乾隆风流故事写就.
电视剧还珠格格为戏说娱乐。

(3)明代八大山人朱耷作品在清朝很昂贵,江苏镇江一酷官为升迁用二两纹银强索八幅画,呈上司。后转乾隆帝。

(4)宜兴收藏家吴正志得到《富春山居图》。吴又传给其子吴洪裕。吴洪裕对此画极为珍爱,在临死之前,命家人焚毁此画为他殉葬。正当此画被投入炉火时,又被其侄子吴静庵从火中抢出,结果烧去了起首一段,此后《富春山居图》下落不明。

乾隆十年冬,一幅题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画转入宫内。其实此画只是《富春山居图》的临摹本。但乾隆御览后,高兴异常,认为这就是董其昌所收藏的那幅《富春山居图》;并在画上题到: “偶得黄子久《山居图》,笔墨苍古,的系真迹。”乾隆帝得此假画后,简直爱不释手,从乾隆十一年到六十年,他先后在画上题跋55处之多,其中十一年一年内就题了八次。

(5) 乾隆帝将自己喜欢的作品放于“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宁寿宫”,“御书房”,五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