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可谓稀世瑰宝,记录了西周珍贵史料,训诰辞令最完整,赏赐封爵为最高等级,是可凌驾于《尚书》中任何一篇的西周档案实录。《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重器。铭文共32行,500字(重文9字,合文9字),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毛公鼎》之文字属于大篆系列,此类文字多见于青铜器,亦称“金文”,又叫“钟鼎文”。近代书家李瑞清尝云:“《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以儒生之《尚书》这样的经籍大典作喻,可见《毛公鼎》在古史、古文字学与书法艺术上都具有重大价值。 《毛公鼎》笔法精严,结构劲健,疏密有致,成行成列,显示出周代审美文化追求整齐、规范的独特面貌。线条极尽浑凝拙朴,表现出上古书法的典型风貌,强有力的线条与井然有序的章法排列显示出一种理性的审美趋向,这时的“有序”是先民们最高的理想,有趣的是在他们向整齐的装饰之美迈进时,周人的进退有节“莫不令仪”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毛公鼎》可谓气度辉煌,细审其笔法,转折自如,圆融婉通,字略修长平整,灵秀自然中不失规矩严谨,气色温和,笔势稳妥,处处彰显出彬彬有礼之貌。郭沫若曾把《毛公鼎》铭文拓本收入《西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有云:“此铭全体气势颇为宏大,泱泱然存宗周宗主之风烈,此宜宣王之时代为宜。”可见在有序性之外追加了气势宏大、泱泱风烈等审美之感。磅礴恢弘、皇皇巨制的《毛公鼎》是西周先人遵循“秩序”的象征,也是西周先人崇文尚实审美思想的再现。就整个商周书法史来讲,《毛公鼎》是金文“笔法”整饬的集中体现。初习金文莫拘泥于笔顺,顺手顺势而为即可。铭文均为拓片不能体现墨书笔意,临摹要像古人,就是一个“度”的把握,要充分发挥现在的笔墨优势,在总体精神风貌与原本一致的基础上去营造一种全新的气象。 学习金文大篆最好的途径就是逆流而上,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从清代邓石如篆书《千字文》和吴昌硕临《石鼓文》入手,掌握篆书的书写笔顺,打好线条关,结字关,而后在稳扎稳打写《毛公鼎》等金文大篆效果更佳。 《毛公鼎》的点画繁多,基本点画笔法归纳起来可为点、直(横、竖)、曲三种。 基本笔法-点 点者,字之眉目。所谓画龙点睛之笔是也。一个点写得好坏,关乎一个字是否出彩。《毛公鼎》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有隐有显,有的则是独立的圆点或团块。如果书写得法,则会锦上添花。 (一)横点 横点的写法:从点的中心落笔,先向左逆锋后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横点后收笔。如图1。
▲图1 (二)竖点 竖点的写法:逆锋入笔向下运笔,收笔可回锋,或逆入平出露锋均可,二个竖点以上时变换笔法。如图2。 ▲图2 (三)斜点 斜点的写法用笔同竖点,不同点在于作左右斜势即可。如图3。
(四)圆点 圆点的写法是:顺势入笔绞转360度合围,不要修饰。如图4。 ▲图4 (五)团块点(肥笔) 团块点的写法是:同圆点写法。不同点在于顺势入笔绞转作椭圆,即橄榄球形合围,不要修饰。如图5。 ▲图5 基本笔法-直 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画、竖画。其基本写法:一是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中间部位粗细基本一致。二是逆入平收,头圆尾尖,即逆入平出而露锋的。《毛公鼎》横画、竖画呈方圆并用状态。因此,横和竖并不全是一条笔直的线,除位于中心的竖用直线外,其横、竖画往往呈微微的弧形,很有动感。 (一)横画 《毛公鼎》横画较多,作为主笔表现形态各异,或长或短,富有感染力。其写法多种。主要有四种: 一是逆锋起笔,收笔自然回锋。如图6。而“四”(左图)第一、三、四笔均是。 ▲图6 二是逆锋起笔,顺势收笔,不作回锋,显头粗尾细状。如图7。 ▲图7 三是顺势入笔,入笔即铺毫,顺势收笔,无须作逆锋和回锋动作。如图8。 ▲图8 四是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两横以上的横画,作变化。如图9。 ▲图9 (二)竖画 《毛公鼎》竖画较多,作为主笔表现形态各异,或长或短,或依或斜,富有情趣。主要有四种: 一是竖。或逆入平出而露锋,或直入平出。如图10。 ▲图10 二是列竖。或逆入平出,或平入平出,或出现微微的弧形,两个以上时,形态各异,方圆笔并用。如图11。 ▲图11 三是斜竖。或逆入平出,或平入平出,或微显弧形,两个以上时要有变化。如图12。 ▲图12 基本笔法-曲线 《毛公鼎》中弧的运用最为广泛,可分为上弧、下弧、左右内外弧、角弧、半圆弧、圆弧、方弧以及弯曲弧(也可称不规则弧)等。一般的弧两笔即可完成,以字的中心为轴,目测好对等距离后,第一笔先从下弧的左边起笔向右下行笔至中间地段时驻笔,第二笔同第一笔,起讫处一致,对称自然即可,关键是会合的搭合处要自然而然。 (一)圆弧 行成圆的合围之势的原则上统称为圆弧。书写圆弧时要注意捻管绞转,上下左右相对匀称。可两笔完成,搭接笔处不留痕迹,圆转流畅。《毛公鼎》的圆弧,出现方圆笔兼用。如图13。 ▲图13 (二)半圆弧 没有行成圆形合拢之势的原则上统称为半圆弧。书写半圆弧时要注意捻管绞转,可搭接笔,弧度相对匀称即可。如图14。 ▲图14 (三)弯曲弧 弯曲弧或称不规则弧,曲画变化大,书写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行笔。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完成。转折处注意调整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腕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如图15。 ▲图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