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泡菜开花生出魔咒 右耳/文图 他们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我这儿,这一响不仅解决了一个家族问题,还解 开了笼罩在我身上的儿时阴影, 洗澡泡菜是四川人餐餐都离不开的小菜。早餐喝粥要它配,中午吃碗面,跟前也要摆一小碟清清口,晚餐就更不用说了,吃完辛辣刺激重口味的各类火锅,一边端起蛋炒饭一边就冲着服务员叫开了:小妹儿,捞点儿泡菜。 洗澡泡菜,顾名思义时间短,洗个澡你能洗多久。 在四川人的厨房里,谁家没有泡菜坛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家人不是外省人就是外星人,没有泡菜的餐桌如何清剿川菜的油腻,抚慰被各种麻辣刺激得浑沌不开的味蕾?泡菜在川菜中的地位堪比西餐最后上来的甜点,不用它压个轴,这顿饭就跟没吃完一样。
四川泡菜分两种,一种为老泡菜,多当佐料使,如泡椒鸡杂、泡椒牛蛙、酸豇豆炒肉,以及外省人熟悉的酸菜鱼等等,用的都是这类浸泡时间长,一般泡个十天半个月的泡菜。时间再长一些,就是泡菜爷爷了,又酸又咸,最多用来炖个汤,比如酸萝卜炖老鸭,直接食用是万万下不了口的。另一种叫洗澡泡菜,顾名思义时间短,洗个澡你能洗多久,这类泡菜短则一天,长则两三天即可食用,上面说的那种四川人餐餐离不开的就是这类。
泡菜好吃也好做,但很不好伺候。稍微不小心,开坛盖的时候坛沿水溅了几滴进去,下次起盖,一看,生花了。筷子沾了油污,没洗净进了坛子,又生花了。小时候因为马虎搞花泡菜坛,没少挨过大人数落。也是邪了门,别人怎么翻动它,它都挥挥衣袖半点尘埃不沾身,一坛汤色清又亮,低到尘埃里也开不出半朵花。但是,只要今天这泡菜是我捞的,我妈基本不用看就知道坛子里面肯定要生花。那时候“捞泡菜”三个字对我简直就是魔咒,害得我很长时间完全不敢碰那坛怪物。
所谓的泡菜生花就是沾了生水或油的泡菜水会长出一种霉菌,处理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倒进一点儿高浓度的白酒就能解决,但也不能经常加,加的次数多了酒味散不掉,吃起来有股酒糟味,只能全部倒掉另做。那几天餐桌上泡菜断了货,一家人眼巴巴地把你望着,最怕不知情的客人还来一句,“幺妹儿,把你们家的泡菜来点儿噻”。嗯,好的,叔叔你慢慢吃,我回房写作业了。
成年后嫁为人妇,洗手下厨做羹汤,寻思着要把泡菜带进小家庭,像外婆传给我妈一样,祖祖辈辈往下传,至少不要在我这儿断了线,以后见到长辈不好交代。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坛泡菜离开了它固有的环境,要做成功也真不是那么容易。不知道是水质的原因还是气候的因素,在北京试验了多次都以失败告终,好在有颗从哪里跌倒就要从那里爬起来的心,有一天,居然在一本上海人办的杂志上看到一种不用泡菜坛,也能做出来的洗澡泡菜。当即抄下方子,回家摆开架势严格按部就班,没想到,成功了,味道和泡菜坛做出来的没有差别,而且这方法绝不会生花。 别人怎么翻,它都一坛汤色清又亮,低到尘埃里也开不出半朵花。 所有的步骤只有两点与用泡菜坛不同,一是器皿用的是密封性强的玻璃瓶,不是泡菜坛;二是做好以后放冰箱冷藏,而不是放在室内常温下。玻璃瓶的密封性高出泡菜坛无数倍,不用担心坛沿水干了滋生细菌的问题。而低温冷藏,霉菌生长需要的温度不存在,杜绝了生花的可能性,即便不小心用了沾有油荤的筷子也没事儿。就是这么简单,他们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我这儿,这一响不仅解决了一个家族问题,还解开了笼罩在我身上的儿时阴影,真理自古在民间,不服也得服。 右耳私厨菜谱
洗澡泡菜
要诀只有一个:无油,无油,还是无油。
食材:红白萝卜、莴笋、青红辣椒、彩椒、长豆荚、蒜薹、藠头、鲜姜、圆白菜等茎状类蔬菜。 配料:八角、花椒、桂皮、冰糖、食盐、白酒、清水、野山椒成品半瓶。 做法: 1、 洗手,特别是女同胞,请彻底洗干净手上的护手霜等油性物质,保持手部的清爽干净。
2、 将食材洗净晾干,萝卜莴笋切成长条,青红辣椒用针扎数个小孔,长豆荚卷曲打结,蒜薹切成小段,生姜、圆白菜掰成块。 3、 在洗净无油的锅中放入八角、花椒、桂皮、生姜、冰糖、食盐,倒入清水煮开后,小火熬三四分钟,关火晾凉。 4、 玻璃瓶彻底洗干净,不能有任何油污,自然晾干后倒入白酒,晃动瓶子让白酒将瓶子内壁洗刷一遍,然后倒掉白酒,倒扣瓶子晾干。 5、 把晾干的食材(表面没水)逐一放进玻璃瓶,再加入半瓶野山椒(或一小碗老坛水),怕辣的就只倒进汤水不加野山椒,再将之前煮开晾凉的汤汁缓缓倒进,漫过所有食材,盖上盖子,放入冰箱,两三天后即可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