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华人健康网】,发表于2015年12月29日 手抱着孩子,千万不要过度用力摇晃,甚至不要认为把孩子放在电动摇床上持续摇晃,就不会出事。因为这一些错误行为,有可能酿成摇晃婴儿症,甚至致死。 根据台湾儿科医学会甚至引用近年来世界上文献与学术研究,已经认定摇晃婴儿症候群是一种儿少虐待引起的病症,值得家长注意! 摇晃婴儿,常造成小孩脑损伤、失明、瘫痪等 1名6个月大女童小真,半夜送来林口长庚医院儿科急诊时已无呼吸心跳,经插管急救后仍回天乏术。头部电脑断层显示有硬脑膜下出血,眼底检查发现双侧视网膜出血。 经询问后,父亲承认因平日女婴容易哭闹,为了让女婴安静,于是经常在女婴哭闹的时候予以用力摇晃。女婴诊断为“摇晃婴儿症候群”(shaken baby syndrome),急诊医师立即通报儿保小组作后续处置。 林口儿童重症加护科夏绍轩主任表示,不仅手抱婴儿用力摇晃可能酿祸,即使轻微的摇晃例如电动摇床,就可能造成摇晃婴儿症候群。摇晃通常都是无数次快速地摇晃,摇晃时,头部以颈部为轴心,恐造成脑部很多方向的受力及加减速度而受伤。摇晃不一定要有头部的直接碰撞,但头部的撞伤也常合并发生,婴儿摇晃症候群常造成小孩的脑损伤、失明、瘫痪、抽搐痉挛,乃至死亡。 已经涉嫌虐待儿童 婴儿摇晃症候群已经不单仅是意外事故,因为台湾儿科医学会引用近年来世界上文献与学术研究,已经认定摇晃婴儿症候群是一种儿少虐待引起的病症。国外资料显示,摇晃婴儿症候群占所有儿虐案件10%,死亡率可达25%。2009年美国儿科医学会已经建议以受虐性脑伤(abusive head trauma)取代摇晃婴儿症候群一词,这是最严重的儿虐形式之一。 林口长庚医院院从2014年8月成立卫生福利部指导的儿少保护医疗示范中心以来,短短1年内就通报381个疑似因为遭受虐待或疏于看顾的个案,平均一天超过一例。其中因为父母/监护人的疏忽而造成伤害的个案占最多 (73.2%) ,更有7个个案因窒息而死亡。其次是身体虐待 (14.7%),其中摇晃婴儿症候群就有20例,更有2个个案因而死亡。 为婴幼儿打造安全友善的生活环境 根据统计,大部分的加害者都是未明,已知的加害者里最多的是父亲,其次是母亲,以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这些孩童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最亲密的人身边,理论上应该是最安全的,但却也是大部分伤害的来源。所以,有必要为婴幼儿打造安全友善的生活环境。 新生儿为什么不能摇晃? 1岁以内宝宝颅脑还在发育期,婴幼儿的头部约占全身重量的25%,且婴儿脑部比成人柔软、脆弱,加上颈部肌肉较柔弱无力,所以在被摇晃时,会造成孩子脆弱的脑组织不停地和颅壁发生碰撞,从而导致脑部血管挫裂引起脑出血。 医生表示,因为晃动而造成孩子的颅脑损伤属于比较极端的案例,但是医院每年都会收到这样的病人,而且都是受伤比较严重的,有的甚至留下了终生的残疾。 怎么摇晃才正确? 特别提醒:正确地看护孩子,重要的一点就是“轻抱轻放”,在宝宝的颈部可自行挺直前,抱的时候务必以手掌托住其颈部。 正确的摇晃方式是将宝宝贴在大人身体上,大人靠腰部而不是靠胳膊来摇晃,让孩子随着大人一起轻轻摇晃,这样是没问题的。 千万不要用胳膊摇晃宝宝,将宝宝离开大人身体晃过去又晃过来,甚至是抡过去抡过来。另外,不要上下剧烈抖动。 还有这些哄宝宝的危险动作,绝对要避免! 除了大力摇晃宝宝外,家长们还要警惕这些危险动作,万万不能做呀! 1)不要以剧烈摇晃的方式安抚宝宝。 2)在空中抛接宝宝。 3)将宝宝抛到床上。 4)抱着宝宝旋转。 5)让宝宝坐在大人膝盖上,往后用力翻躺。 6)不要过度依赖摇篮,控制使用的时间与摇晃的程度。 总之,小婴儿身体各处还很脆弱,千万记得轻抱轻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