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评论连载——论刘姥姥(打抽丰)

 殘荷聽雨 2016-03-18


打抽丰

第三十九回,作者写完凤姐挪用公款放债的事后,接着便是平儿回家,见到刘姥姥和板儿来了,句中特别点到“打抽丰”三个字。与之相应,第七十二回,作者写凤姐放债并引出贾府的内耗之后,接着写宫中太监到贾府来敲诈勒索,也就是“打抽丰”。

写完内耗,再写“外祟”,由此可以看出前后两大部分在结构上的对应关系。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初次出场是“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并带来“瓜果”(意味着“瓜葛”),文中写道:“平儿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刘姥姥和板儿来了。”

两次出场,作者都特意点到“来”字,它们之间的呼应不仅说明后者是前者的继续,而且还在于暗示否卦中的“小来”。刘姥姥两次“打抽丰”,第一次得银二十两,第二次得银一百两,外加一些财物。这些银子对刘姥姥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但对于贾府,却是“拔根寒毛”,根本算不得什么,贾府决不会因损失这一百二十两银子而败落。不过前面已说过,刘姥姥是个“母蝗虫”,是个灾祸的象征,她的“打抽丰”对于贾府来说是个不祥的预兆,将给贾府带来灾祸。第七十二回,宫中太监到贾府来敲诈勒索,就是刘姥姥“打抽丰”的印证。

在这回凤姐与来旺家说完放债的事后,接着讲了一个梦,说梦见宫里的娘娘派人来向她要锦,凤姐不给,那人就夺。凤姐“一语未了”夏太监派小太监来借银子,开口就是二百两,说是借,可从来没还过。


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


可见光夏太监所勒索的银子就不计其数。把小太监打发走后,躲在里面的贾琏才敢出来。贾琏无可奈何地说:“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还说:“昨日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万的财就好了。”贾琏的话已埋下伏埋,日后贾府垮台很可能就与因供奉不起这帮大太监终于得罪他们有关。

因为元妃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为了维护元妃在宫中的地位,就不得不笼络那些有权势的大太监,这些太监便趁此机会向贾府敲诈勒索。虽说贾家已窘迫到卖物、借当的地步,却仍不敢回绝他们。贾琏把这些太监叫做“外祟”,这起“外祟”,完全是因元妃而招致的,这也是“没有家亲引不来外鬼”。

凤姐的梦很有些蹊跷,梦中夺锦的那人,无疑是太监的象征,这个人到底是谁,凤姐的梦是什么意思,我们得分析一下。凤姐道:昨晚上忽然作了一个梦,说来也可笑,梦见一个人,虽然面善,却又不知名姓,找我。问他作什么,他说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我问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给他,他就上来夺。正夺着,就醒了。

“昨晚上忽然作了一个梦,说来也可笑”这句,脂批:“反说可笑”,看来脂批的意思是说,娘娘派人来要锦、夺锦这件事并不可笑。一个并不可笑的梦,而凤姐却说“可笑”,那么这“可笑”二字就不是针对梦的内容——娘娘派人来要锦夺锦这件事而言了,因此这“可笑”二字就只能是针对梦见的那个人来说的。这个让凤姐提起来就觉得“可笑”的人又是谁呢?通部小说,除了刘姥姥外便找不到第二个人了。因为在凤姐眼里,刘姥姥只不过是个逗乐取笑的玩物,一个“女篾片”,她唯一的价值就是“可笑”。尤其是经过游大观园后,刘姥姥的“笑”,给凤姐等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所以凤姐一提起梦来,便想到梦中那个人,那个人也只有是刘姥姥,凤姐才不由自主地道出“可笑”二字。

“梦见一个人,虽然也面善,却不知道名姓。”对这句,脂砚有条很奇怪地批语:
“是以前授方相之旧数十年后矣。”这条脂批,简直象梦中呓语,令人莫名其妙。但结合文本,仔细推敲,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这条脂批是在说明什么。文本“面善”二字是说凤姐梦见的这个人,觉得很面熟,是个早就相识的熟人。脂批中的“方相之旧”可与文本中的“面善”二字对上号。另外脂批里的“授”字,是说凤姐曾经给过东西他。就这样,我们试作断句:“是以前授,方相之,旧。数十年后矣。”后面一句且不去管它,前面的部分可这样解释:这是一个因为以前曾经给过东西他的人,所以仔细辨认,是个老相识。而刘姥姥恰好是凤姐的相识,凤姐又曾经给过东西她。

最有趣的是文本中那句,“虽然面善,却又不知道名姓。”通部小说,既是凤姐的熟人,并且还送过东西给过她,然而凤姐却不知他的名姓的,也只找得出刘姥姥这么一个人来。因为书中的刘姥姥根本就没有名姓。刘姥姥夫家姓刘,女婿家姓王,至于她本人姓什么,谁也不知道。“姥姥”二字是因她年纪大,人家随她外孙的叫法称呼她,“姥姥”并非她本人的名字。刘姥姥既然无名无姓,凤姐当然无从可知。或许要问凤姐为什么不直接道出“刘姥姥”三个字来呢?因为凤姐她说话的对象是贾琏和来旺家,而这两个人对刘姥姥是一无所知,既然如此,凤姐又何必道出“刘姥姥”来,然后再向他们解释一番呢?所以凤姐干脆不提,这也是会说话的人的一种技巧。另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作者决不会轻易点出“刘姥姥”而因此泄露了自己的“天机”,他只能用这种打谜的方式,再佐以脂批的暗示,让读者联系文本的前后内容,自己作出判断。

综上所述,凤姐梦见的那个人,既“可笑”,又“面善”,而且凤姐还曾经给过东西他,再加上又“不知名姓”,把这些模糊的意象综合起来,我们隐隐约约地看到了刘姥姥的轮廓。象刘姥姥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竟然没有名姓,岂不更具有象征性么?

再说“要锦”,第四十回游大观园时,在潇湘馆,贾母由窗纱说到“软烟罗”这类锦。凤姐取了一匹来,众人看时,“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意思很明白,就是想要,又不好明说。随后贾母与凤姐又谈到另一种做衣裳用的锦,于是贾母对凤姐说:“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第四十二回,刘姥姥走时,平儿把凤姐送给刘姥姥的东西一一点给刘姥姥看,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给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以上这些情节说明,刘姥姥确实向凤姐要过锦,而凤姐也确实送过锦她。

至于“夺锦”,寓意就更深了。秦可卿魂托凤姐时说过,元春选妃将给贾家带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王希廉说:“凤姐梦人夺锦是被抄先兆”。最富有辩证意义的是:“我问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元春选妃给贾家带来“鲜花着锦”之盛的同时,也给贾家招来了“外祟”。(贾琏语,“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元春选妃,贾家盛也在此,败也在此。作者用凤姐的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这个哲理。

还有个很重要的现象,刘姥姥在凤姐那里“打抽丰”的数目:“一进”是二十两,“二进”是一百两。而太监“打抽丰”的数目:夏太监是二百两,周太监是一千两。当然这是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数目,而实际数目则远不止于此。而这次所反映的太监“打抽丰”的数目恰恰是刘姥姥的十倍。另外,从小太监的话里可知,夏太监上两回“打抽丰”共得银是“一千二百两”,刘姥姥两次“打抽丰”共得银是一百二十两。其间也是十与一之比。把这些数字相比较,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便充分说明了刘姥姥“打抽丰”所具有的象征性。作者反反复复在这几个数字上打转,其目的也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抽柴”的故事与失火

刘姥姥二进荣府,她的第一个活动就是给贾母讲“抽柴”的故事,结果引起贾府一场火灾(第三十九回)。情节是这样的:


(刘姥姥)说道:“……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冷了,见现成的柴,抽柴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他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刚说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干的,别唬着老太太。”贾母等听了,忙问怎么了,丫鬟回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不相干,已经救下了。”贾母最胆小的,听了这个话,忙起身扶了人出至廊上来瞧,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贾母唬的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王夫人等也忙都过来请安,又回说“已经救下去了,老太太请进房去罢。”贾母足的看着火光息了方领众人进来。(脂批:“一段为后回作引,然偏于宝玉爱听时截住。”)宝玉忙着问刘姥姥:“那女孩儿大雪天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贾母道:“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呢。别说这个了,再说别的罢。”


刘姥姥的故事与贾府失火,这两件事同时发生,决不是偶然的巧合,它们有着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刘姥姥这个“母蝗虫”是灾祸的象征,她的故事同样也具有象征性。因为故事与火有关,所以贾府失起火来。贾母说得很清楚:“都是才说抽柴草惹起火来了”,即使是宝玉要听,贾母也不许再往下讲了。如果我们听信作者的话,以为刘姥姥讲故事是“信口开河”而不加以理会,那就真上了作者的当了。我们不妨象宝玉那样,也来个“寻根究底”。


《红楼梦》这部小说具有很大的蒙蔽性。这是因为作者要“将真事隐去”而不得不这样做。但作者并非发誓一定要写得让人根本就读不懂,因此他又时常给我们一些必要的暗示。就这样作者把真事和假事,隐瞒和暗示搅拌在一起。往往同一件事,正看是假,而反看却是真。第三十九回就是这种情况。


一个荒诞不稽的故事,在现实中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就说明刘姥姥的故事,具有象征意义。“抽柴烤火”的故事与贾府失火这件事,二者通过“火”,形成一种对应关系。由此推知,故事中的细节,与贾府失火的具体情况也会有所照应。


我们先把贾府失火的地方核实一下,一般认为失火的地方是丫头所报的“南院马棚”,其实丫鬟的话是不足为信的。因为贾母在廊下亲眼所见,失火之处是在“东南上”,而“东南上”就绝非“南院马棚”的方向,这是其一;其二:丫鬟报说,火“已救下去了”,而贾母所见是“火光犹亮”。显然丫鬟说的又是假话。


这正是作者用以瞒骗我们的“障眼法”。不过丫鬟之所以谎报,其原因前后都有所交待,那就是为了“别唬着老太太”,因为“贾母最胆小的”。此外文中还两次说到“不相干”,同样是出于对贾母的宽慰。再看贾母的神情态度,贾母是见过大世面的过来人,如果真是“马棚”失火,即使再“胆小”,贾母也不至于吓得“念佛”、“烧香”。单单一个“马棚”,烧了就烧了,也不至于让贾母“足的看着火光息了方领众人进来”。这就证明失火的场所决不是一般的地方。既然失火的地方不是“南院马棚”,而是“东南上”,那么这个“东南上”应是什么地方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贾家宁荣二府的位置分布,宁荣二府皆坐北朝南,并由东向西而互相连接。宁府在东,荣府在西,贾母的住处,又在荣府北面的最西边,即西北方。从贾母的院子朝东南上望去,应是宁荣二府前院的交界之处。


这交界处有一个特殊场所,便是“贾氏祠堂”。祠堂设在宁府内西边的一个院子里,它的另一边则与荣府交界。请看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贾母)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  府暖阁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候,然后引入宗祠。且说宝琴是初次,一面细细留神打量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扁,写着“贾氏宗祠”四个字,……


根据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家时所走过的地方以及这回宝琴初次所见,描出一简单的示意图:


所以贾母所看到的“火光犹亮”的“东南上”,应是“贾氏祠堂”的方向。当初,失火之处虽然众人瞒着贾母,然而贾母根据亲眼所见,不会没有自己的判断。第五十三回,贾母在宁府祭祀完毕,临走时嘱咐尤氏:“好生派妥当人夜里看香火,不是大意得的。”意思很明白,是为了防止火灾,因为眼前的祠堂、香火,令贾母想起那次听刘姥姥讲祠堂烤火的故事而发生火灾的事,所以特意叮嘱尤氏注意香火。


如果说因刘姥姥讲故事而贾家失火,是祠堂的祖宗们在向贾母发出警报的话,那么过了两年,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则是贾家祖宗见到自己不肖子孙,面临危机不知忧患,依然行欢作乐,因而发出了无可奈何的悲叹。当然,这幅景象也被纳入《携蝗大嚼图》之中。


第三十九回作者写完失火之后,脂批曰:“一段为后回作引,然偏于宝玉爱听时截住。”由此可知,后面刘姥姥接着为宝玉讲的关于女孩儿以及女孩儿祠堂的故事,与前面那段女孩儿“抽柴”的故事是一脉相承,有着内在联系的。首先我们看看这女孩儿是影射的谁。在游大观园中有这么一段情节:


(众人)一时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刘姥姥道:“嗳呀!这里还有个大庙呢。”说着,便爬下磕头。众人笑弯了腰。刘姥姥道:“笑什么?这牌楼上字我都认得,我们那里这样的庙宇最多,都是这样的牌坊,那字就是庙的名字。”


刘姥姥所说的“我们那里的庙宇”,就是指的她那个故事里的“女孩儿”的祠堂,刘姥姥把这祠堂叫做庙(见第三十九回)。元妃的“省亲别墅”——“女孩儿”的祠堂,这个对应关系告诉我们,“女孩儿”应是影射元妃。


女孩儿是否影射的元妃,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得再看看刘姥姥给宝玉接着讲的故事。刘姥姥说:
“那原是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有一个小祠堂里供的,不是神佛,当先有个什么老爷。”……“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像就成了精。”……“他时常变了人出来各村庄店道上闲逛。我才说这抽柴火的就是他了。我们村庄上的人还商议着要打了这塑像平了庙呢。”


这个故事中,茗玉小姐即抽柴的女孩是早卒,而且是“一病死了”;元妃也是“忽一得暴病”而早逝(参看第九十五回)。茗玉小姐死后,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为女儿建了个祠堂。茗玉也因思念父母而魂返故里。这就是刘姥姥说的,女孩儿成了精,在村庄店道上闲逛。


我们再看看文本第五回太虚幻境中写元妃的那首曲子: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首曲子是讲元妃死后,因思念父母,魂返故里,与父母告别。跟刘姥姥说的茗玉小姐相似。贾府建大观园立省亲别墅的石牌楼,是出于表示对皇室的尊敬崇拜,是一种礼仪。同时也表达了父母对女儿的思念。元妃死后,这个省亲别墅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个带有纪念性的,如刘姥姥说的那位茗玉小姐死后的祠堂、庙。


综上所述,所以说“女孩儿”是影射元妃。

“女孩儿”象征元妃,那么“抽柴”又意味着什么呢?刘姥姥的故事引起了贾家一场火灾,这是个凶兆。失火象征着消耗。一说“抽柴”便失起火来,当然与刘姥姥这个“母蝗虫”,这个祸祟有关,不过仔细分析,情况并不那么简单,严格地说应该是刘姥姥说“抽柴”,贾母说“烤火”,贾家才失起火来。小姑娘“抽柴”后必然回祠堂去“烤火”,“烤火”则“烧柴”,“烧柴”即“烧财”,所以贾母说“烤火”之后,这才失起火来。“抽柴”的女孩儿是指的元妃,元妃“抽柴(财)”主要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元春选妃省亲给贾府带来巨大的消耗。


黛玉在讲《携蝗大嚼图》时首先就提到盖园子的事,大观园和省亲别墅就是为元妃省亲而造的。盖这座园子总共花了多少银子,不大清楚,大概跟淌水也差不多。不过书中透露过这样一笔开销,仅是贾蔷“下姑苏聘请教习,采办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等”以及“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就花了五万两银子(见第十六回)。省亲时,“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临别时贾妃嘱咐:“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第十七至十八回)第五十三回贾蓉道:“纵赏银子,不过一百金子,才值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这两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两银子来!头一年省亲盖园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总之,元春选妃、省亲使贾府消耗了大量的钱财。


二是前面已说过,太监的敲诈勒索,也就是“打抽丰”,(“打抽丰”也就是“抽柴”)也是因元妃而导致的,这笔帐也应算在元妃身上。何况刘姥姥本身就是个“外祟”,她到贾府来“打抽丰”(“抽财”)又象征着太监的敲诈勒索。所以这个“母蝗虫”一说“抽柴(财)”,贾府就异常灵验地失起火来。女孩儿“抽柴”即元妃“抽财”,与第七十二回凤姐梦见宫中的娘娘派人来夺锦,都有着内在联系。

我之所以说“柴”是指的“财”,是因为小说中,作者在“财”字上玩了许多花样:第十五回,老尼对凤姐道:“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善才庵”,脂批,“才”字妙!)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小名金哥”,脂批:俱从“财”字上发生。)……”后文是凤姐敲了张财主三千两银子的竹杠,拆散了金哥和李守备之子的婚事,弄得人家一对男女青年双双自尽。且看这脂批,其意是说“金哥”的“金”与“善才”的“才”,这两个字“俱从‘财’字上发生”,那么“才”字,也就是“财”的意思。另外这财主姓张,即是“张财”,钱财张开的意思,这就正为凤姐敲竹杠作了准备。
  

我们再看第三十九回,作者写刘姥姥的出场:平儿“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刘姥姥和板儿来了,坐在那边屋里,有张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周瑞家的陪着是理所当然的,但作者为什么又要弄个张材家的陪着,而且还把张材家的放在周瑞家的前面,以张材家为主呢?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地位应在张材家的之上,名字也应该摆在张财家的前面,再说刘姥姥初次进荣国府时,还是通过周瑞家的向凤姐引进的(见第六回)。这是个反常的现象,看来张材家的颇有些特殊,为了弄明作者的意图,遍检全书,发现张材家在文中总共出场四次,提到她的有六回。头两次出来是向凤姐要钱的(见第十四回,第二十七回),这个行为的本身说明了“材”字与“财”字有关,意即凤姐把“财”“张”开,也就是说要凤姐拿钱出来。第三次出现在刘姥姥二进荣府之时,作者故意把张材家的放在周瑞家的前面,以此引起读者的注意。更重要的是,这样摆法,就使得“张材”(“张财”)正好承接上句的“打抽丰”三字。其道理如前所述,凤姐的“财”不“张”开,刘姥姥就无法“打抽丰”。也就在这段情节里,随后作者再次把张材家的和周瑞家的放在一起,不过这次周瑞家的就摆在张材家的前面了,她们的位置便理顺了,按这理顺了的位置,第四十五回,作者让她们再重新出现了一次。由此可见,上次位置的颠倒,说明作者是有意这样安排的。张材家的前后出现过四次,第三次是中心,其余几次都是为这次服务的。说到底,作者处心积虑地设计了张材家的这个人物,就是为刘姥姥“打抽丰”而安排的。“打抽丰”和“张材”联在一起,也就是“抽财”。随后刘姥姥讲的女孩儿“抽柴”的故事,也如脂批所说:“俱从‘财’字上发生”,这“柴”即是“财”,“抽柴”即“抽财”,正好与前面的刘姥姥“打抽丰”凤姐“张财”(“张材”)相呼应。

刘姥姥“打抽丰”与凤姐“张财”,一个是外在的因素,一个是内在的因素,对于贾府的消耗来说,二者缺一不可。这也是为什么刘姥姥讲“抽柴”,等贾母说完“烤火”后,贾府再才失火的原因。而且黛玉说的“携蝗大嚼图”的“携”字,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代表元妃的“抽柴”的“女孩儿”是个精灵,茗烟去找她的祠堂,结果回来说,“那里有什么女孩儿,竟是一个青脸红发的瘟神爷。”祠堂里坐着个“瘟神爷”,这含意太丰富了,又太深刻了,我们只能说是从中感觉到、体会到一种不祥的气氛和预兆,如果把它指实了,就只会是挂一漏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