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不要把仪式感,当成救心丸

 becky16 2016-03-18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


文 | 闫晓雨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7:41 千万不要把仪式感,当成救心丸 来自十点读书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夏萌朗读音频


两个月前,我去采访H。


在今日美术馆附近的一个咖啡厅里,迎面而来的姑娘比综艺节目里更为明艳动人,白色衬衣,牛仔裤,开机前的几分钟里还特意去换了双银色碎星高跟鞋,干练而不失风情,举止谈吐满满都是职场精英女性的自信力。作为一名从媒体圈子摸爬滚打出的资深旅行作家,H的故事听起来,有些传奇,有些刻意,总像是一场精心策划好的个人营销事件。


一个姑娘,单枪匹马,深闯欧美,去时写字拍照,归来爆红网络。


这样的桥段,怎么看,不都很像那些公关公司处心积虑推波助澜炒作出的内容吗?我把这些疑问以开玩笑的方式抛给H,她倒毫不在意,一五一十给我讲起她那光影斑斓的旅行经历。


三年前的H,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国工作,进入的媒体,在全国排位上炙手可热。凭借着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对新闻本身极高的敏感度,H在职场上可谓风生水起,她本身就是个超有好奇心的人,对待工作上的大事小事,都恨不得用尽全力抽丝剥茧把它解决掉。很多个深夜,在其他姑娘看韩剧刷微博和男友约会的时候,H都在演播室里就着冷掉的盒饭通宵盯岗。不可否认努力总有意义,不到一年,连升几级,接踵而来的名利和高薪令同龄人望尘莫及。


H用一年的时间,做了别人几年的事情。也用一年的时间,豁出了别人几年的精力。到底还是个20多岁的姑娘,高压之下,H的心态逐渐有些落差。


她发现,为了工作,她忽视了太多。


经常熬夜加班的身体变得免疫力低下,常年出差飞来飞去绕遍了大半个锦绣中国,却抽不出时间回趟家。有一次,飞机都降落到了陕西故乡的土地上,最后只因接到临时任务而愣生生选择了告别家门口。


当然,最让她难过的,是她相恋多年的爱人,在某个热气腾腾的清晨里对着加班完毕推门而入的她说,“我们分手吧”。说罢,起身轻轻拥抱了她,叮嘱微波炉里有刚刚做好的饭菜。


男孩走后,H面对着空荡荡的屋子觉得有些陌生,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多久没有好好注视这里了。房子对她而言,不过是加班过后倒头大睡的栖身场所,那些过去对于爱情、家庭和自我的少女情愫,早已像那些不够完美的策划稿一样,被丢到了垃圾桶里。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这看似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其实早已千疮百孔。没有什么是瞬间冷却掉的,在日复一日的聒噪重叠和盲目前进中,迷失的不只是爱情,还有自我。


对!我一定要找个契机重新开始,调整状态,逃离过去。


不如?


去旅行吧。


换个陌生的环境,兴许内心的一切疑惑就可以解答吧。接下来的一周,她冒冒失失去和领导提了“长期休假”,暂别了那份风光无限的工作,不顾身边家人朋友的反对,只身一人倔强奔赴向了所谓的心灵自由之途,先是自驾穿越美国八大城市,然后中途飞往大不列颠,终于赶在英伦的浪漫黄昏里站到了大本钟下。

 

那的确是一段与众不同的日子,没有烦人的工作,没有糟糕的人际。


有的只是悠闲,安逸,贯彻灵魂的放松,对事物全然不同的认知。


轰隆隆的地铁里有穿着背带裤的大叔在看书,奇怪的食物素材搭配并不可心,却别有一番风味。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上有很多街头艺人,他们唱歌弹琴,还会拖着过路的漂亮姑娘一起手舞足蹈跳恰恰,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在这里,H以不同于现实生活里的另一种身份(寻找一切的人)去体验那些从未体验的,经历从未经历的,拜访完伦敦所有独立咖啡店的老板之后,她觉得,自己即将要迎来全新的人生。


“是旅行教会我,不再焦虑”——她把类似这样的感悟发在社交媒体上,配图精美,泰晤士河的波粼逆光而上,正是H低头微笑的模样。


很快,她的很多旅行语录被网友们顶上热门,和H一样,大部分躲在北上广格子间里的青年们内心都充满焦虑。除了所谓的诗和远方,好像再没有什么能改变生活的力量。有出版社跟着热点找到H ,说要为她出一本主题为“寻找自我”的旅行书,肯定大卖。


果不其然,这书后来销量极高。


我扬扬手里的书,朝她竖起大拇指,比赞的手势。她却摆摆手一副愧不敢当的表情,“可是,现实和书中所写还是有些出入呢”。


旅行结束后的H,回到原来单位,满心雀跃底以为生活已然焕然一新。上班第一天,她从欧洲带回来的巧克力分给同事吃,吃完之后,却被老板告知,因为离职太久,所以她之前的工作现在暂时由其他人接手了。而H要面临的是,被调到新的部门,重新开始过去的工作,被糖果色包裹好的童话旅行救赎梦就这样破灭了。


还是要加班,还是要熬夜,还是要挤在地铁里接起不那么喜欢的客户电话,并赔以笑脸。


很长一段时间里,H的心都深陷浪漫旅行和冰冷现实的夹缝中。


不过好在,H在慢慢埋头努力工作的循环之外,通过成果重新拾起了那久违的热情、成就感和对新闻本身的自我观点。当你不再想改变自己的时候,也许正在改变自己。当你不再试图通过仪式感来拯救生活的时候,也许生活已然复原。其实在事物进展的过程当中,从来都没有“转折性时间节点”这么一说,质变本身就是量变的所属部分。而,我们经历的每段变化都是道弧。


没有任何一段旅行有义务去拯救你的人生,也没有任何一种仪式感能够让你立地成佛。


时间不会让一切变好,能够真正改变生活的,只有你自己。


后来的H,静心投入工作,做制片拍了旅行真人秀节目,创办了年少时就喜欢的传媒公司,也梳理清楚了自己过去在生活空间上的矛盾,制定好一套属于不同阶段的“选择标准”:


  • 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不能走单行线,在依据特定情况下对症下药的寻找解决办法,并为之努力才是。

  • 永远不要指望通过任何辅助事物来让你变得更好,旅行,爱情,物质,这些所有外力的前提都建立在内心独立之上。


仪式感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


千万不要把对成长的寄予,全部押在仪式感这件事上。仪式感并不是一个日子,一种装饰,而是综合你内心所有思考之后的郑重决定。就好像H的书中所言,去旅行不会给你答案,但可以给你解题的思路。在那个离你很远很远的地方,帮你砖砖瓦瓦,拾回那个离真实很近的自己。


要相信: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一点就通的醍醐灌顶,只有不断摸索的柳暗花明。


-背景音乐-

《いのちの名前》

《恋恋风尘》

-作者-

闫晓雨,不称职媒体人,互联网试水军一员。如果你愿意,请把故事讲给我听,微博@闫晓雨Esse,公众号:小镇姑娘。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