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何必如初见,但求相看两不厌 | 婵琴

 真友书屋 2016-03-18


年少,我与母亲讨论过一个这样的问题,因为我当时处于学业流动成长的阶段,有些联络说散就散,离后就是永别。就问她,人如何才可以保持长久的联系,并相看两不厌。


她告诉我,你的一生遇见很多人,但最终留下印象的不过几个人而已。因为你是流动的身份,于不同的地方成长。有些人只是暂时出现,然后不再联络,你必须适应这种模式;而有的人,可能就像旅途中的过客,转身成背影,终生再难见,你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还有的会在彼此的生命中出现一段时间,开始可能会成为朋友,但后来会因为这样,那样矛盾,冲突,或者各自需要赶路,最终陌路,不再联系;而最后一种,就是可以固定在你人生中保持长久记忆和印象的人,你们亦师亦友,彼此珍重,他们是你人生因缘路上的有缘人,这样的人必定稀少,但足以珍贵,需要被接纳,可以维持相看两不厌的状态。


我在成年后,细想所有情感的维系模式,确实如此。这些思维和言谈也影响了我日后在交付一些关系时,总会多出一份理性,看似漠然,其实是不想给对方造成失望与辜负。难以做到热烈,似乎总是能感受到所有热烈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某种泛滥的躁动与急迫的不自然。


被人所爱,及有能力去爱人,总归是好。比如,偶尔会与一些女子表达对彼此的敬重与爱慕,发自真心的亲爱。会被说出“我爱你”。这样的小心思传递出的是在节制,有过一些交往后,作出的表达。世间温柔,交情冷暖,心有念想。但,一切都刚刚好。


只是很多时候,在一些工作上,大家只是陌生,有人又是亲爱的,又是姐姐。是那样的热烈,你总是不知如何回复才好。这些表面看其实也没什么,有人性格不过就是热烈,可以理解。关键是,很多这样的关系,往往再最后,散的总是很决绝,疾迅。还来不及弄清楚是对方不够好,还是自己犯了什么错。就不知所措,莫名其妙,说断就断。


这样的关系,更具体点表达,就是好的时候,掏心挖肺,两肋插刀;不好的时候,可以做到360度大转弯,立马不认人,翻脸如翻书,比谁都快。甚至有些,在很短的时间就又似乎成了仇人,老死都不愿意再相往来。像儿童的游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一个成人的成熟大抵应该是建立在某种定力与敦实基础上诚恳挚重地交付彼此,感情往来也不例外。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我所理解的,大抵就是所有的情感到了一个临界点后,不知道如何控制距离,尊重自带恭敬心,这样一来二往,就会出现麻烦,困扰,曾经的如漆似胶,相见恨晚成为了冤家对头,互不祝福,彼此相待,难得好散。


曾经见过一对黑暗中所谓有“爱”的关系。认识的时候,所有甜言暧昧道尽,如同液体般粘稠没法分开。后来很快,就可以恶语相对,互不示弱,不过是两个自私的人在不懂自控,约束的前提下,玩出的一场不够漂亮的游戏,几分笑话的味道。


他们就好比三分钟热度的情感到最后往往也如烟火绽放,看似很美,则是乌烟弥散。如此雷同的还有恋人,但凡相识,就觉得无限美好。甚至后来发展成爱人,伴侣。两个理性,冷静,具备智慧解决问题和能力的还好,可能会让感情一个平稳甚至升温的状态,保持现实安稳,恩爱有加。但并非所有的都会这样,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关系到后来相互争吵,撕破脸皮,全然不相让。毫无如初见,两看互厌倦。有的只是两颗被伤害后的心,在一个屋檐下各自怜悯,互相埋怨。


之前的相见恨晚,演变为后来的“遇到你真是倒霉;我当初怎么瞎眼,怎么会找到你这样的人;我们分离,你得偿还或弥补我什么什么;我没错,是你太过分……”,诸如此类种种,一片狼藉的感情,收拾局面往往尴尬,伤他害己,祭奠了初见的选择。


人性情绪的不够稳定和智慧不够能量,最终出来的结果往往就是相互伤害,磨损,想做到成全似乎都是很难的。初识的美好成为了最秃败的纪念,和心头无法原谅的苦痛。


之所以形成以上病灶,大抵有几个方面的原因,觉得是亲人了,就可以不管不顾,相互所求和期待。觉得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我为你生儿育女,你就得为我负责到底。你的责任是挣钱,我能做到就是怎样负责美貌……而且这种思维已经生根,形成了执着的表象,在现实中索要。


人最怕的就是执着了。有些事执着了就会着魔,有些人执着了就会有怨愤。这种关系显现在朋友,亲人,同事,各种社会和人际关系中。因为太过执着,相识如初见,荡然全无存。留下的只是冰冷的失落,难受与无以解脱的痛苦。


在我看来,最好的关系,是保有理性的认知,也有智慧的了解。这种认知与理解是建立在对彼此熟悉,交往后,通过一些细节的交流,共事后确定出来的。有对彼此的理解,领受,接纳,欣赏后的愉悦。这样的关系因为没有太多的约束和执着、欲望及要求,反而能细水长流,天荒地老,相看两不厌。


要知道,每一个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都有它的意义所在,如做不到友谊长存,人情有始终,至少可以做到彼此不被伤害。提前是保持智性,中性,趣性,恭敬心的态度去交往。不要盲从的火热,虚妄的夸耀,以无求的心赋予彼此生命中重要的意义。多看看对方的好处,优点与功德,如此大抵是可以做到相看两不厌的。


成人之后交往,大抵该是如《菜根谭》里所言:“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世间所谓的人情冷暖,若以洒脱,恬淡,不执著之心去交往,也不失为一种气量,也属于自然,简单的态度。如此一想,所有情感终局,彼此何必让记忆如初见呢,若能相看两不厌,算是不枉在各自生命中停留过的意义所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