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说】班秀文:婴儿感冒发热 为何只用给母亲吃中药?

 leo953 2016-03-18





班秀文(中)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从医60余年,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疑 难杂病,对中医经典著作和历代名家学术思想颇有研究。用药常从脾胃入手,主张辩证审慎,用药精专。对中医妇科、儿科造诣尤深,崇尚肝肾之说,喜用花类之品。


北京已经停止集体供暖,广州也到草长莺飞时。可与此同时,流感也跟着“春天”一并来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预防感冒,特别是老者与婴孩。鉴于此,今日推送一篇对中医妇科、儿科造诣深厚的国医大师班秀文老对婴儿外感风邪防治经验



  婴病治母其实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只治其母”,另一个是“治母为主,母婴并治”。在具体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母婴体质的强弱,致病因素的寒热虚实及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



婴孩由于体质娇嫩、脏腑脆弱、抵抗力差,容易感受外邪的侵袭,更易为母病所感染,除了本身自病之外,还有所谓“母病及子”。《保婴撮要》:“生下半月旬内吐者,宜调治其母,恐婴儿脏腑脆弱,不胜药饵。”指出婴孩娇嫩,不能耐受药物的刚燥寒热的偏胜,所以“婴病治母”在儿科领域是很重要的。

“婴病治母”是中医学在儿科中的一种独特疗法,即药物通过母乳影响婴儿,达到给婴儿治病的效果这里的婴儿指的是以母乳哺养为主,不满一周的幼儿。孩子在这个阶段,体质娇嫩,脏腑脆弱,抵抗力差,很容易得病。与此同时,孩子的耐药性也非常弱,因而不能把药物直接作用于他们身上,只能通过母乳来间接治疗

“婴病治母”其实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只治其母”,另一个是“治母为主,母婴并治”。在具体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母婴体质的强弱,致病因素的寒热虚实及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

对于母体羸弱,气血两虚,乳汁少而稀薄,甚或夹杂酸味,致使婴孩因营养不良而面黄肌瘦、毛发不荣的情况,应当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之类的汤剂大补气血以调养母亲,等到母亲气血充盈,乳汁多且甘甜浓厚,足够哺养孩子了,那么婴孩自然就会强壮起来。


另外,对于母体感受温热之邪,火热偏盛而煎熬乳热,或者母体素来阳虚,或过食生冷而导致乳冷,以致损伤婴孩脾胃而又吐又泻的情况,同样应当以调治其母为着眼点。对于乳热者,当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之类以清热凉血;对于素体阳虚乳冷者,当用附桂理中汤温中扶阳;对于因过食生冷而乳冷者,当用平胃散行气和胃,或用藿香正气散理气和中。

 如果孩子的病情较急,那么不仅需要治母还要治婴,即“治母为主,兼治婴孩”。如果是由于母亲过食寒冷而导致乳冷,从而使婴孩吐泻频作,病势较急,那么既要让母亲禁食寒冷之品,内服温中健脾之剂,又要适当给病婴灌喂理中丸或保和丸之类的药物,这样效果会更好。


如果母亲自身没有病,哺养又适宜,婴孩外感热邪而发热、咳嗽,那么这属于婴孩本身自得的病,按道理应治婴孩,但由于婴孩体弱,不堪受药饵之苦,所以不但治婴,还要用桑菊饮、银翘散之类的辛凉之剂治其母,使药力通过母乳的哺养,达到解表清热、宣肺止咳的目的。


最后提醒天下初为人母者,“治”并不仅仅治疗,还包括防病在内,因为一周岁以内婴孩的健康发育,主要取决于母亲对婴孩的保护,寒温是否适宜,哺养是否合理等问题。如果母亲疏忽大意,不注意季节的更替,衣被寒温不适,则往往容易感冒发热;如果母亲过食辛辣香燥,肥甘厚腻之品,或哺乳失度,使婴孩过饱或过饥,都容易造成婴孩的肠胃病变。因此,“婴病治母”,不论是对于已病的治疗,或防病于未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医健康荟小贴士


在上文中,班老提到了许多古方,这里择其要者辑录如下:

【八珍汤】


【出处】《正体类要》
【组成】 当归(酒拌)10克,川芎5克,白芍8克,熟地黄(酒拌)15克,人参3克,炒白术10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
【用法】 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食前服
【功效】 补益气血


 【清营汤】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
【用法】水煎服,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每日1剂,分3次服。
【功效】清营透热,养阴活血。


【藿香正气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30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60克,藿香(去土)90克,炙甘草75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100毫升,热服。如欲出汗,覆盖衣被。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 理中丸】


【出处】《伤寒论》
【组成】人参6克,干姜5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桑菊饮】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4克,桔梗6克,甘草2.4克,芦根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版权声明:本文节选自《大国医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