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古诗配画

 梵语伽蓝 2016-03-18

    

 谐音图像记忆法的谐音,只是为了图像不得不利用。记忆常常靠联想,与自己本来已经熟知的知识相联系。如果你了解图像记忆法,那么你将和我一样,古诗的记忆效率就能提高几倍或更多。右脑的形象思维,联想力、想象力在这样的学习方法中得到了开发与应用,这是一种一用多益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古诗配画                              

(上图有:肚 金 来虫 “荒”可以变慌  人连故乡水等图像提示)

【作品译文】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李白观诗画》  老铁     
渡来山江月下云,仍怜万里送行舟。

    记诗千古摇头诵,上口朗朗无丹青。

    今朝老铁诗绑匪,三撇两弄描彩笔。

    肚虫人水焉得走,惊傻看客弄糊仙。

 

 

(图2有:登(灯)、吴蜀(屋鼠)……谐音图像提示) 陈与义”可图2联想:臣与议。

 

【注释】⒈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⒉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⒊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⒋徙倚(xǐyǐ):徘徊。

⒌三年多难: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⒍凭危:只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

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

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行程万里 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登楼凭吊古人 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 看着远山的古树 青苍中 隐含无限的伤悲


附:课外古诗词背诵

长 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古诗配画

   葵(魁),园(圆)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华:同“花”。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⑴,徙倚欲何依⑵。树树皆秋色⑶,山山唯落晖⑷

                                      牧人驱犊返⑸,猎马带禽归⑹。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⑺。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古诗配画
【绘画注释】:图1“喜椅玉荷衣,图4怀采薇谐音提示。山山唯落晖 山山唯落灰,王绩变王直望!            

【作品注释】

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徙 :迁移。     迁徙)       依:归依。(不偏不倚)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古诗配画
【韵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
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
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想得到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图1联想与张丞相 好言)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古诗配画

(1有八、洞庭的提示,图3有楫(几),端坐的图像提示。)

作品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作品注释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hùn)太清:与天混成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济:渡。楫():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闲居。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古诗配画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古诗配画

译文:

 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

 


秋词    刘禹锡

 古逢秋悲寂廖,秋日胜春朝。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古诗配画

   秋   刘禹…… 自我言:晴空一便!  

鲁山山行

北宋·尧臣(想象帽似花)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古诗配画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梦游遇仙妹   老铁                                    (我画的鹿是临空一叫的。)

头字:适千山好幽静,霜落空人驾云。

      送人鲁山妹邀乘,一曲怀唱王母音。(即可帮助记诗,也可训练写诗。)

(自解:舒适的靠着千山好幽静,霜叶凛落树林空寂,忽见一人(仙妹)驾云而至,送人到鲁山的仙妹邀我乘她的云舟而去,我满怀深情地唱起了情歌,忽然听到王母娘娘呵斥的声音!)

注释                             

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è):心满意足。

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幽径:小路。

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何许:何处,哪里。

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鲁山山行是由北宋大诗人梅尧臣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梅尧臣是宋诗开山祖师。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也留给人不尽的余韵。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将白发唱黄鸡。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古诗配画

                    山下松萧萧,谁到门前休? 叔是山下溪沙!(看图3)

【作品译文】

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 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十一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古诗配画


 
   作者是一位爱国诗人,尽管年老体衰,仙居乡下,确认然盼望着为国尽力。一个深夜,分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
     ( 姨姨死风雨大作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古诗配画

 翻译:我居住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  

 请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只要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时,无意间看见了庐山。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飞回。   

  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又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头字联想诗:《结允》老铁

饮酒桃渊明,结而问君心。

采菊悠山飞,此中欲)  揖:(音伊)拱手礼。此表示夫妻对拜,还礼!

惬意蓬莱岛,霞光满天地。

迷糊一伸筋,睁眼徒四壁!

    描写梦里与仙女结合生活的美好情景与醒来时的失望,表述作者脱离社会,自我幻想,一身懒筋而家徒四壁的现状。

 

    (下册,其余在博客别处)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译】

亭亭:耸立的样子。

瑟瑟:寒风声。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

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本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罹:(音犁)①遭受灾难或不幸:罹难.②忧患,苦难。

【品评】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弟”则为我画的小石头,刘桢我画了山上“留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