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外古诗阅读专项

 coco成长 2022-10-01 发布于天津

一、阅读上面诗歌,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的前两联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家园荒芜、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雁”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九秋蓬”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

(3)这首诗的尾联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三、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1.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2.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云山图》二首

沈周①

(一)

看云疑是青山动,

谁道云忙山自闲。

我看云山亦忘我,

闲来洗砚写云山。

(二)

侵晓溪山半是云,

草堂亦许白云分。

故人到此云相接,

欲去还须云送君。

【注】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

2.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王之涣《凉州词》)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3.诗人写云山,手法别致,富有情趣。请以“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为例,作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己亥杂诗(其二十八)

[清]龚自珍

不是逢人苦誉[注]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注】 苦誉:极力赞美。

1.依据一、二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龚自珍的这位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说说你在交友方面得到的启示。

六、

长相思·雨①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

1.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

2.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宅

白居易

小宅里间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

庾信①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注释】①庾信,六朝末期的一位大诗人,

1.“小宅”除了“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2.诗中提及庾信、陶潜二人,有何用意?

3.下列语句中,对自己住处的态度与《小宅》一诗最不相称的一项是(   )

A.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八、阅读元好问的《阳兴砦①》,完成小题。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②,几向此中行。

【注】①阳兴砦(zhài)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金末,蒙古军入侵山西,作者曾避兵阳曲山中。②避营马:避骑兵夺马。

(1)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砦周围环境具有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2)品析诗中“年年”的表达效果。

九、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完成小题。

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南安军[南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典故】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般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

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

①伯奏、叔齐扣马而谏;

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

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野望》侧重从(     )(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

《南安军》侧重从(     )(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

十、古诗阅读。

鄱阳湖①

吴国伦

欲向匡庐②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

千山日射蛟龙窟③,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

东南岁晚仍鼙鼓④,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释]①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伦,明代文学家。②匡庐:即庐山。③蛟龙窟:指鄱阳湖。④鼙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浪涌帆樯天际乱”中的“涌”,有的版本又写作“拥”。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学习任务。

刘伯川席上作

[明]杨士奇①

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②。

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注释]①杨士奇:明代大臣。他十四五岁时去拜访父亲的好友刘伯川,应刘伯川之请而作此诗。②琼瑶:美玉,这里指冰。

1.除了深山访友,诗人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请你用“深山访友”或“艺花邀蝶”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

2.这首诗调动了我们哪些感官去想象诗中的情境?结合诗句分析。(写出两种即可)

十二、读下面的一组诗,完成学习任务。

(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叶圣陶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二)露珠

[日本]金子美铃

谁都不要告诉

好吗?

清晨

庭院的角落里,

花儿

悄悄掉眼泪的事。

万一这事

说出去了,

传到

蜜蜂的耳朵里,

它会像

做了亏心事一样,

飞回去

还蜂蜜吧。

(三)我将来要做什么

[加拿大]丹尼斯·李

“你将来要做什么?”

大人问个没完,

“做舞蹈家?做医生?

还是做个潜水员?”

“你将来要做什么?”

大人老是缠着问,

好像要我不做我,

该做一个什么人。

我长大了做喷嚏大王,

把细菌打到敌人身上。

我长大了做只癞蛤蟆,

呱呱呱呱专门问傻话!

我长大了做个小小孩,

整天淘气,把他们气坏!

(选自《给孩子读诗》)

1.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配插图,把“我”画在哪里?你推荐下列哪一种创意?说明理由。

A.天上的月儿上        

B.水中的船儿上        

C.水中的月儿上      

D.我的创意:________

2.仿照示例,对《露珠》中的诗句提一个能打开想象的问题,再写出由这个问题引发的想象。

[示例]原文:谁都不要告诉/好吗?

提问:这是谁向谁说的话?

想象:或许是一个小姑娘在悄悄地对小蚂蚁说:“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谁都不要告诉,好吗?”

3.《我将来要做什么》这首诗会引起你的共鸣吗?为什么?

4.小文想写一首儿童诗,请以上面的诗为例给她提两条建议。

十三、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十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①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2.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十六、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①,荷锄觇②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注释】①远扬:桑枝。②觇(chān):察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田园图。

B.首联通过写斑鸠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侧面展现了浓浓的春意。

C.颔联描写了农民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通路的画面。

D.尾联中“忽”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杯又停住的样子。

2.诗歌展现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试结合颈联内容赏析。

十七、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1.本诗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颇具特色,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2.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写“登楼望水”,与许多写登山登楼登塔的唐诗一样,都是借景抒怀。

B.作者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故写本诗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

C.本诗为作者暮年所作,写登高望远,看到迎接他的归船,思乡心切,无心赏景。

D.全诗文句通俗易懂,景情并有,不着一“愁”,实则写“愁”。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

元·许有壬

春山碧。诗成马上应相忆。应相忆。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人生有别休多惜。但悲后会知何日。知何日。暮云心绪,断鸿消息。

(1)“忆秦娥”和“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分别属于这首词的_____和 _____。

(2)词中写“暮云”和“断鸿”有什么作用?

十九、古诗阅读

放舟蓬莱①阁下

戚继光②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晚年因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面“建改之广东”其后“张希皋等复助之,竟罢归居三年”此诗即写于此时。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二十、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去蜀注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注]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诗人失去在蜀地的依靠,结束相对安定的生活,被迫携家眷离开成都。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顾了在蜀地长达数载的生活,暗含不舍之情。“客”是客居、旅居的意思。

B.颔联用设问表达在兵荒马乱之时举家迁居的无奈与悲凉。“如何”意为“为何”。

C.颈联上句的“黄发”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所传达的感情相同。

D.颈联下句用“白鸥”这一意象表达离开蜀地后人似白鸥、转徙江湖的悲苦之情。

2.有人认为,《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不同,请你予以反驳。

二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景。在诗人们的笔下,草木仿佛都有了情思,成了精灵。

B.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像雪花般漫天飞舞,寥寥数笔,风光满眼。

C.黄莺频频地啼叫,在诗人戎昱看来,是它在离别之际,向久住的湖上亭告别。

D.韩愈诗语言轻灵,戎昱诗风格清新。两首诗构思角度新颖,读起来饶有情趣。

2.《晚春》中的“斗”字和《移家别湖上亭》的“系”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从拟人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赏析。

二十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序写时间,地点及词人出游的独特感受,交代写作缘由。

B.从“吟啸且徐行”中可以想见沙湖道上词人率性洒脱的情貌。

C.“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表达词人对权贵的蔑视与抗争。

D.这首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

2.“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对天气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二十三、阅读诗歌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下列作品和这两首诗情感基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春望》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石壕吏》 D.《绝句(迟日江山丽)》

2.两首诗写“花”,分别运用了衬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杜甫眼中,花是美丽的:一种是自由生长,一种是精心管护。由花及人,谈谈这组诗给你的启发。

二十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拳,屈曲。③拨刺: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这首诗通过“_____________”“风灯”“宿鹭”“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

2.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二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立秋

刘翰

乳鸦①啼散玉屏②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千家诗》)

【注】①乳鸦:幼小的乌鸦;②玉屏:屏风。

(1)本诗写景是按照由 _____到 _____的时间顺序展开的。

(2)请赏析“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两句诗的妙处。

二十六、古诗阅读。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注]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宵:夜晚。

(1)诗歌第一句从_____角度写离家之远,第二句从_____角度写战争之久。

(2)诗歌第五、六句描写了诗人的反常之举。请你指出这种反常之举,并联系全诗分析此举背后的原因。

二十七、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静: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1.选出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甲词以“问”贯穿始终,一问“神州”,二问“兴亡”,三问“敌手”,三问三答,简洁有力,结构严谨。

B.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帅千军,割据一方,暗含词人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

C.乙诗颔联描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隔水远眺山峦,皆在云罩雾绕之中,显得格外幽深。

D.乙诗颈联中的“依”字有“靠着、傍着”之意,仿佛夕阳对旧垒恋恋不舍,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为尾联情感的抒发营造氛围,极有韵味。

2.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中的叠词音韵和谐,意蕴深厚,请赏析“悠悠”一词。

3.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

二十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邢惇夫①

(宋)黄庭坚②

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

【注释】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实,字惇夫,河南阳武人。曾随父居随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赞其“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②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邢居实为忘年之交。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是写邢惇夫在随州生活时诗歌创作艺术更为成熟。

B.第二句写随州的大好河山激发了邢惇夫的激情,其创作更加自如。

C.第三句中的“白璧埋黄壤”暗指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

D.第四句意思是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友情、亲情。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十九、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①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②凝寒③?松柏有本性。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遭受。③凝寒:严寒。

1.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2.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

三十、秋霁①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平芜:平旷原野。

(1)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请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舟师

[明]俞大猷①

倚剑东冥②势独雄,扶桑③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④。

队火⑤光摇河汉⑥影,歌声气压虬龙宫⑦。

夕阳景⑧里归篷近,背水阵奇⑨战士功。

【注释】①俞大戬: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东冥:东海。③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④翀:通“冲”,舞动的意思。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⑥河汉:指银河。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⑧景:通“影”。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

B.“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

C.“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

D.“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

2.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

阶段

表现的情感

战前(首联)

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

战中(颔联、颈联)

战后(尾联)

三十二、)古诗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西归①绝句(十二首之二)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西归: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五年后,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诏还京途中。②书:友人李复言、白居易的书信。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说你是如何读懂诗人心情的。

三十三、

时人见寒山           

(唐)寒山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颠。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意思是,时人看见诗人,都认为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B.三,四句写诗人外部形象:不但貌不惊人,还胡乱穿着粗布衣服。

C.后四句说诗人虽然与时人有严重隔膜,但还是欢迎时人来“寒山”。

D.这首诗特色鲜明,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意蕴深厚、富有哲理。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十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①陈子龙:明末进士,反清领袖。②并刀:并州产的刀剑,以锋利出名。

(1)本诗首句“并刀昨夜匣中鸣”暗含了作者 _____的雄心壮志。

(2)战国时荆轲的《易水歌》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与本诗第三、四句都写到了易水,但两首诗的景与情并不相同,请加以比较。

三十五、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2.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三十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选自《全宋词》)

1.词中说“问我去何之”,“我”最有可能去怎样的地方?请根据词意概括作答。

2.同是溪边渔者,本词中的“渔翁”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垂钓者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简要作答。

三十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饥示子聿①

陆游

水云深处小茅茨②,雷动空肠惯忍饥。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生逢昭代③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八十到头终强项④,欲将衣钵付吾儿。

【注】①子聿:陆游的儿子。②茅茨:茅屋。③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④强项:刚强,不肯低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和食不果腹的窘况,“惯”字表明忍饥挨饿已成常态。

B.颔联告诫儿子,读书治学要禁得起外界事物的干扰,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C.颈联感叹生逢昭代,岁月虚度,诗人因此心生愧疾,感到死后也无颜见祖先。

D.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儿子子聿的诗,全诗谈治学,论诗歌,说希望,明白如话。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居竹轩

元  倪瓒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1.请简要赏析第二联中“侵”“覆”两字的妙处。

2.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屋主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十九.观书

(明)于谦①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②芳客,未信我庐③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

C.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

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

2.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

四十、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友三首(其二)

唐彦谦

寒灯孤对拥青毡,牢落①何如似客边。

却忆花前酣后饮,醉呼明月上遥天。

寄友三首(其三)

唐彦谦

客里逢春一惘然,梅花落尽柳如烟。

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②音书不肯传。

【注】①牢落:孤寂的样子。②底事:何事,为什么。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客居他乡,夜里独对寒灯、孤拥青毡时,不禁想起了与友人花前畅饮的场景。

B.“醉呼”句生动再现了诗人和友人醉酒后的狂放情态,反衬出诗人此时的孤寂落寞。

C.梅花凋零,柳丝如烟,“梅花”句在对春景的描摹中暗含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惆怅。

D.两首诗同是遥寄友人,都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之愁和对与友人欢聚的时光的留恋。

(2)诗人为什么“最恨东来雁”?你怎样理解诗人对“东来雁”的“恨”?请结合第二首诗简要回答。

四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_______________”一句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_______________”二字指秦汉故都咸阳。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②。

唤渠③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④,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兜鉴:古代战士戴的头盔。②胛:肩胛。③渠:他。④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诗连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了紧张的劳动场面。

B.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暗示农人对插秧这场“战斗”的厌恶。

C.雨中抢插秧苗的生活画面,既表现插秧的繁忙,又突出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

D.诗歌内容朴实,语言通俗,平白如话,撷取农村生活中的典型场景,自然又逼真。

2.《唐宋诗》中评价本诗有“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漫步山林,进入古寺。“照”字写出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反衬出诗人孤寂落寞的情绪。

B.颔联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似乎可以洗濯身心,放飞灵魂。

C.颈联“空人心”对应上句“悦鸟性”,点出如此空灵纯净的世界可以净化心灵,让人参悟这空寂中的禅意。

D.这首诗语言朴素、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进入胜景,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取胜。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东⑤。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类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之作,两首诗的情感基调相同。

B.“行子对飞蓬”与“征蓬出汉塞”中的“蓬”都表达出漂泊无定之感。

C.颈联既照应“万里”的漫漫征途,又引出“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

D.最后一句中“雄”字颇有表现力,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战斗场面。

2.请结合全诗,说说颔联的“一杯”中饱含诗人的哪些“心事”。

四十五、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下列对两首宋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紧扣“登”字,详细讲述登山经过:乙诗紧扣“题”字,简略描写登山所见。

B.两诗内容均与“山”有关,甲诗重在突出山高耸之势,乙诗重在表现山变化之形。

C.两诗所写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蕴含着“境界高低则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哲理。

D.两诗感情基调略有差异,甲诗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诗于清醒中寄寓孤独之忧。

2.下列对两首宋诗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侧重写景抒情,乙诗侧重咏物寓理。

B.甲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侧重写景抒情。

C.甲乙两诗都侧重写景抒情。

D.甲乙两诗都侧重咏物寓理。

四十六、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②试新茶③。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③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1.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

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

B.【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C.【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

D.【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诗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

四十七、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运用借代手法描写月到中秋,飞镜重磨的景象。词人不仅感叹时光流逝,也表示对自己满头白发的无奈。

B.“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词人,本词中“把酒问姮娥”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酒问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词的下片“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神舟飞船在太空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豪迈之情;“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典故出自杜甫,委婉含蓄,别有深意。

D.辛弃疾是一个词人,更是一位英雄。现实的种种不如意让作者一次次伤心失落,却让笔下的词焕发出倔强的神采,慷慨纵横。

2.作者想象丰富,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十八、

寿阳曲①·_______

(元代)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②。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③又添铺翠。

寿阳曲·_______

(元代)马致远

鸣榔④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⑤在捕鱼图上。

【注释】①两首诗歌均选自《元散曲一百首》。寿阳曲,曲牌名。②霁:雨停。③锦屏风:这里指像屏风一样的一排排山头。④榔:同“桹”,渔人系在船舷上敲击以驱鱼入网的长木棒。⑤撮:聚集。

1.请根据所写内容推断两首诗歌的标题,下面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是

A.边塞出猎   江头怀古 B.山中别友   晨起出渔

C.山市晴岚   渔村夕照 D.野渡新晴   绿杨春晓

2.两首诗歌都展现了美好的情景。第二首诗歌的情景中,有榔声、歌声,可能还有人们晒网时交谈的声音。如果第一首诗歌的情景中也有声音,哪两种声音最恰当?请简要描绘这个情景。

四十九、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56.从“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的    心境。

157.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诗画”之境?请简要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