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五册古诗
说明: 我有时用“头字记忆法”来学习,就是取每句诗的头一个字,然后把这几个字连成一句话,如此句画不通顺,我便利用了谐音,谐音字此时起提示原字作用。 一些图只有经过谐音、借代才能画出来,这也叫图像记忆法,只要你习惯了,你的形象思维能力就在提高,记忆就能习惯得到形象的帮助而提高!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菊花》 元稹 (想象
菊花圆整,秋辨不是此花!)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注意有三个花) |

一、二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诗人缠绵痴迷于菊花的“爱菊图”;三、四句则为我们揭示出诗人酷爱菊花的原由,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句子。元稹这首诗能在平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看似平淡,却含蕴极深,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阅读部分)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图:王安在石上)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鹿柴(zhài)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音提示:奴才,空蛋反复照……你胆大妄为!

【注释译文】
1、鹿柴:养鹿的地方,“柴”同“寨”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译诗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前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众鸟高飞尽"本来画面是应该没有鸟的,但我画了,这只是为了提示“众鸟”记忆。)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江蛋
君出。饭中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头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留长倾,倾 一天才疯! (倾:倾述)
注释:
芙蓉山:今湖南桂阳,宁乡等地均有芙蓉山,未知实指何处。
一二句:写旅客投宿时之所见所感。意谓暮色苍茫,山路漫漫;天冷地冻,茅屋贫寒。白屋:犹茅屋。多指贫民住的简陋屋舍。
三四句:写主人与旅客之所见所感。意谓主人听见柴门犬吠声,出来一看——风雪之夜有人投宿;旅客听见柴门犬吠声,喜出望外——风雪之夜有处可投宿。
赏析:
这是“五方长城”刘长卿描绘的一幅“寒山夜宿图”。诗中没有明写人物,却感到其人呼之欲出;没有直抒情怀,但觉得其情动人肺腑。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解】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谐音读画 :(曈-童
除-出)
联想诗
《爆竹》
老铁
心肠乌黑热脸蛋,星火悄悄慢来到。
忽而暴喧震耳响,碎身也曾闹一遭。
小学第六册古诗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图:煤台)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稚(zhì)子
莓(méi)苔(tāi)
记:塘、胡(子)令能
告诉路在?
宿建德江
孟浩然

我猛浩言:我日日惹(野)江青,叔见得讲!
(图1:移舟泊烟渚!你可想象水中间小块陆地上
薄烟 煮、柱)渚(zhǔ)
【诗文解释】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时旅人又增加了新愁。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 |
【词语解释】
泊:停船靠岸。
烟渚:烟渚,指烟雾迷漫的小沙洲。
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旷:空阔远大。
|
【诗文赏析】
诗人羁旅在外,黄昏泊船,蓦然而生思乡之愁。这首诗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亲切生动,别具一格。

|
也可想像:
揍 村童野,犯人已成大人!
注释】
①耘田:除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参加。
⑥傍:靠近。
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看清插肾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②浥:湿润。
③客舍:旅馆。
④柳色:柳象征离别。
⑤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