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朋友聊了一会儿天,朋友感叹说,现在的人都很焦躁,失去了平常心。
什么是平常心?想到了佛教南宗禅马祖道一说的一段话:“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为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接接物尽是道。”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偏执、不造作、不沉湎,心无挂碍,自然适意地生活,就是得道,就是解脱。不一定非得出家礼佛,不一定非得烧香念经。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慧海禅师说:“用功。”又问:“如何用功?”慧海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问:“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慧海禅师说:“不同。”问:“何故不同?”慧海禅师说:“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日常生活就是道场,吃饭睡觉就是修炼。世上人为俗所累,失去了平常心,要追逐功名利禄,要照应各种人际关系,百种思虑,千般计较,寝食难安,吃饭不是为了吃饭,该睡觉时翻来覆去睡不着。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怎么样才能解脱,怎么样修道,禅师说:“本自无缚,不用求解。”对通达的人来说,行住坐卧都是道。百丈怀海禅师说,求佛求菩萨求法,都是舍本逐末:“只如今粗食助命,补破遮塞,渴则掬水吃余外,但是一切有无等法,都无纤毫系念,此人渐有轻分明。”其弟子黄檗希运说:“直得动地雨花,何如归堂向火。”把禅讲得天花乱坠,都没有用。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天冷了烤火,这才是禅。禅宗有“即心即佛”之说,佛性不要向外求,真正的佛在自己内心。有人向马祖请教佛法,马祖喝道:“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一切具足、不假外求的自家之心,与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有相通之处。天地万象都随我心而生,如能以淡泊之心面对人间世,
无执于物,无执于我,就可自由逍遥,与天地精神往来,时时处处都有佛。
禅需要参,道需要修,但禅又不是参来的,道又不是修来的,只要保持自心不受污染就行了。马祖说:“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凡夫。”什么是污染?马祖说:“道不属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在红尘俗世之中,要保持自心纯净又实属不易。平常心就是不被污染之心,是无分别、无偏向之心,不执著于是非,不纠结于善恶,不即离于净秽。平常心就像镜子一样,什么东西都可以照,美的丑的善的恶的净的秽的,但镜子本身还是那么干净明亮。
平常心是物物而不物于物之心,不受任何外在的东西束缚。平常心不可修得,不可勉强,有意识去修去求,就是执著了。有的人为了静心而打坐念经,这实际上又是有分别心、偏执心了。参禅的最终目的就是消灭分别心、偏执心,消灭攀援之心、追逐之心,消除妄念,解脱烦恼。有了平常心,就能安于自然平易的生活,就能从容淡定面对艰难困境甚至无常死亡。以平常心了悟佛法真意,身还是原来的身,还是凡人,但内心则发生了质变,变得前所未有的平和,有着从未体会过的充实,那种满足那种快乐无以言表,人生格调亦为之一变,只觉得草绿花红,水清天澄,一切都那么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