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今古人死之别称

 雨中笠翁 2016-03-18
 
 

 


 中国今古人死之别称


 


单字:

殒殇殁殂殪陨卒崩薨夭亡故澌逝没

双字:

陨落陨队陨命陨踣陨首殒越殒命殒亡殒灭殒世殒坠灰殒星殒星坠殉难殉国殉身殉职殉义殉道殉亡归天归西归山归泉归室天遏天札天誓天夭长逝长眠长往长辞长去大行大去大薨大限气绝气尽气散丧元丧终丧乱丧命丧亡丧生夭逝夭折夭亡夭昏阵亡身亡病亡暴亡骤亡客亡没世就世下世顺世谢世过世逝世弃世压世长逝溘逝夭逝病逝羽化迁化遁化隐化恒化老了走了去了丢了终了已故亡故病故物故亡命毙命断命没命绝命非命捐命遇难罹难蒙难落难断气绝气没气咽气就义赴义客义捐身献身捐躯捐馆示灭示寂不讳不禄作古千古国殇长眠百年上仙下殇灭度升天奠楹圆寂凤殒故去物化驾崩奄隔牺牲永别安息寿终疾终登仙升仙强死数尽就木返真宛其短折梦桑倚槐丘首徒豆湟盘成佛登遐弃养解驾迁形迁神完蛋成仁自尽杀身自绝屈亡早逝无常仙逝

三字:牺牲了不行了离开了过去了过世了走远了长眠了回去了升天了呜呼了光荣了回老家翅辫子捐舍馆弃堂帐山陵崩启手足见阎王壮烈了少活了

四字:做老人了做古人了回老家了上西天了归西天了辞人生了百年之后见马克思见上帝了辞去人世辞别人生与世长辞与世长别与世告别告别人生寿终正寝寿终内寝成为物教溘然长逝无服之殇呜呼哀哉一命呜呼杀身成仁太阳落山

一、等级

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驾崩、山陵崩等。

2、薨:诸侯死曰薨。

3、卒:士大夫死曰卒。

4、不禄:士死曰不禄。

5、死:庶人死曰死。

二、宗教

6、圆寂:佛教用语,指僧尼死亡。

7、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称(指佛或僧人)。

8、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端坐死亡。

三、避讳及谦称

9、百年以(之)后:死亡的委婉说法。

10、见背:(书面语)指长辈去世,委婉的说法。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11、?:婉词,指人死。

12、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词,指人死亡。

13、仙逝:婉词,称人死。

14、归天:填沟壑: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四、褒贬

15、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16、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

17、见阎王:指死,含有贬义。

18、蹬腿:(蹬腿儿)指人死亡(含诙谐意)

19、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

20、见鬼:指死亡或毁灭。例如:让这些害人虫见鬼去吧。

21、翘辫子:死(含讥笑或诙谐意)。例如:袁世凯做皇帝没几天就翘辫子了。

五、中性

22、殁:(书面语)死。

23、殇:(书面语)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24、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25、亡故:死去。

26、断气:停止呼吸,死亡。

27、逝世:去世,多用于名誉、地位较高的人。

28、上西天:指死王,带有点不好的意味。

29、老死:由于年老体衰而死亡(区别于病死)

30、升天:称人死亡(迷信)

31、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32、下世:去世。

33、猝死:突然死了。

34、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

35、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在封建社会,天子之死叫“崩”、“驾崩”,意思是指皇帝的车驾崩了。也有称皇帝之死为“晏驾”、“崩殂”、“弃天下”、“升遐”等。对皇帝之死还有另外一些叫法,如“宾天”、“上宾”或“龙驭宾天”,意思是说,皇帝死后到上天那儿作陪位宾客去了。皇后、皇太后、太上皇之死的叫法与此相同。

而对于诸侯或相当诸侯的封国国君、封爵王侯以及贵妃、公卿大臣之死则称作“薨”。

大夫之死被称作“卒”,这种叫法从西周一直到唐宋以前都是如此。唐宋以后,普通百姓的死,才敢称为“卒”。

西周时,“士”这一阶层的人死称为“不禄”,而平民百姓之死则是直言不讳地通称为“死”。

受佛教轮回观念的影响,信佛教的人认为人死之后,还有来世,来世中又有天堂(天府)、地狱(地曹)之分。反映在“死”的别称上,就出现了诸如“归天”、“厌世”、“下世”、“上仙”、“归净土”、“入冥”,甚至直言“下地狱”、“见阎王”、“上西天”等。

革命志士、爱国忠臣、民族英雄的死堪称英烈,所以人们就用“殒(殉)国”、“殉难”、“殉节”、“殉命”、“殉身”、“捐躯”等来称誉。

对于那些死于非命的奸臣、祸孽、恶人、强盗、土匪等,人们往往称之为“毙命”、“毙”、“殄绝”、“绝”、“入鬼录”、“灰灭”等。大众化的贬词还有:“一命呜呼”、“蹬腿了”、“断气了”、“完蛋了”、“见阎王了”、“下地狱了”,等等。

佛门弟子之死,则谓之为“舍身”、“圆寂”、“示灭”、“迁化”、“示化”、“化”、“迁神”、“迁形”、“超生”、“捐身命”、“归净土”、“撒手悬崖”、“捐躯归命”、“舍寿”等。道士则用“解驾”、“归道山”、“遁化”等别称。

关于“死”的别称,还是如下这些大众化的中性别称用的最多,如:亡、殁、没、丧、终、故、殒、逝、不起、绝命、弃手足、弃堂帐、捐馆、捐馆舍、物故、溘逝、弃养、亡躯、作古、谢世、弃世,等。

古代人未及15岁而死,称“夭”;未成年而死,称“殇”;此外还有“短折”、“夭折”等别称。

至于还有一些叫法如:杀、磔(殛)、诛、戮、战亡、病没、弃市、伏诛、伏法、就义、正典刑、正法、凌迟、戮首、腰斩、寻短见、自缢、自溺、遇害、遇难、牺牲等,都属于死的方法不同,不能视为死的别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