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 哈尔滨的老街,处处皆有典故,步步都是过往

 清水0702 2016-03-18

重温哈尔滨:走过你来时的路

哈尔滨,一座印刻着中国近代史的城市。几个世纪走来,时光在她身上留下了太多的印记。逡巡在哈尔滨的街道上,处处皆有典故,步步都是过往。重温哈尔滨十条老街,它们或许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或许旧貌新颜,但那份历史的镌刻,总不会变。


百年老巷——天一街


天一街,旧称裤裆街,当属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之一。1870年有哈尔滨村民许成谟在此开设当铺,开始了它的兴盛之路。这条街由太古街到裤裆街开始分道,一条通往道外边的渡口,一条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园、九站,呈“人字形”,由此便有了“裤裆街”的名字。

裤裆街两侧居民多为山东人,打鱼、跑船、行商、种地。为加强同乡情谊,互济有无,聚居在这一带山东同乡正式建立山东会馆,为山东同乡谋了许多福利。所以裤裆街两侧山东文化最为浓烈。最具山东特色的小戏馆、说书馆、茶馆、酒馆布满街巷,更显一派繁荣之景象。

如今,天一街早已从市区地图上消失,但山东人的创业精神、功绩将绵延下去……
石头马路——地段街


哈尔滨的石头马路出名,有一年朱自清来哈,曾惊讶地说:“这里的路都用石块筑成,在街上走从好些方面看,确是比北京舒服多了”。1898年修建中东铁路,为了沟通道里与南岗、香坊之间的交通,工程局首先在松花江边与南岗之间修筑一条石头马路,于1899年建成,它是哈尔滨有史以来的第一条石砌马路,就是在整个东北,也是独领风骚。

在这条街上,曾先后设有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华俄学塾、俄国红十字医院、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分行等十几家工商企业。经过多次修建,如今早已成为道里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昔日沼泽——新阳路


1917年俄国“十年革命”爆发后,大批俄人由赤塔、海兰泡、海参崴逃亡来哈, 1918年俄人着手开发这一地区,建立了“纳哈罗夫卡村”。所以也有人说,这里偏僻荒凉,故称“偏脸子”。
 
1932年哈尔滨洪水之后,日伪开始筹建贯穿“偏子脸”的大马路。为实现日本帝国主义长期霸占东三省的美梦,便以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命名这条路——大同路。
 
最初的大同路,是由两条用方石铺成的马路组成的,它东起自现在的新阳广场,西至现在的康安路。每条马路路面宽约4米,两条马路中间是宽阔平坦的土台,两边种植着杨树,人行道是由方形水泥板铺成的,靠近路边也种植着杨树。
 
解放后,大同路去掉了屈辱的名字,经过两次改建,新阳路面貌一新,成为哈尔滨同三肇、黑河、大庆、同江等北部边陲联接的纽带。
泾渭分明——国境街


国境街就是今承德街。1898年,由于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的修建,将香坊、南岗、道里划为铁路租界,所谓“哈尔滨铁路城”及其美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仅限于此区。而将傅家店、田家烧锅圈出,是“哈尔滨铁路城”的城外乡村。

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俄人与华人以“国境街”为界各设警署,分别治理,得有"国境街"的由来。1926年,中国地方当局收回"哈尔滨自治市"的管理权,才改"国境街"为承德街。
烧酒飘香——安埠大街


香坊区最古老的街道,当属1895年形成的安埠大街。这条街道的形成起因,还要从著名的田家烧锅说起。

相传大约在1805年左右,山东黄县的田保辉兄弟6人在其祖父和父亲的带领下,辗转来到哈尔滨。他们开荒种地,并积年有成,开设了第一家烧锅。香坊水质好,酿酒有奇香,田家兄弟待客又和善,遂使田家烧锅远近闻名。当时路经哈尔滨的人,不喝一口田家烧锅酒,算是不到哈尔滨啊!渐渐地便走出了一条路。

1900年义和团兴起,义和团勇土将田家烧锅夺回并与俄军展开战斗。此事后,此街渐成集贸中心,故取名“安埠”,即有“安定”之意。最初在这条街上,有三聚永、洪发合、永升魁、永聚恒、天增典等杂货店。后经过几番改造,这条路逐渐成为了香坊区一条主要的商业街道。

龙脊龙背——大直街


南岗,犹如一条巨龙,千百年来静卧在汹涌的松花江之滨。是一块兴城建都的理想之地,但直到1898年,才受到俄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赏识。

1899年,铁路工程局首先对南岗进行了重点街道规划,其范围北至铁路街,南到马家沟河,大直街横贯南岗区的中心,笔直而宽阔,被称作“大直街”。

在大直街两侧主要是两类建筑,一类是刺破青天的高层建筑,如圣·尼古拉大教堂、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中东铁路俱乐部、秋林公司等;另一类是掩映在榆树丛中庭院式高级住宅和单元式普通员工住宅,它们主要分布在花园街、夹树街和民益街两侧。

大直街宛如“子午线”将这座“东方小巴黎”一分为二,一半临江,一半着陆,演绎着都市生活的五彩缤纷。
历史在这里聚焦——红军街


丁字形的中东铁路的交叉点就在站前广场。1899年10月,在现在的哈尔滨火车站行李房处设立车站,当时的站舍十分简陋,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办公室、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车站前这条短短的街道便被称为车站街,也就是日后的“红军街”。

可历史却似乎格外喜欢这条街道,短短的却演绎了许多重大事件。1909年10月26日清晨,韩国义士安重根正是在这里刺杀了伊藤博文。

这条街道的建筑同样出彩,新艺术风格的哈铁招待所,曾经的俄国“军官克路市(俱乐部)”、俄国总领事馆。那座当年赫赫有名的华俄道胜银行,还有英国领事馆……历史来来去去,车站街迎了又送,直到1945年,苏联红军来了,才留下了"红军街"这条街名。
青史照长街——兆麟街


和许多街道一样,兆麟街的由来也是基于实用性的需求。19世纪末,中东铁路工程局为了解决哈尔滨机务段供水塔的水源,在街北临江处,修建了铁路水源地,并将这条街取名水道街——这就是兆麟街的前身。

在这条街上,修建了哈埠第一座市场——道里区八杂市;1923年,哈尔滨广益中学建立(今哈尔滨第一中学);二十年代末,英商汇丰银行哈尔滨分行建立(今哈尔滨市教育局处);三十年代初,修建了当时道里区最大的饭店之一——宴宾楼饭店。自此水道街楼宇渐起,规模初具,日渐繁华。

1946年春,李兆麟将军壮烈得牺牲在其创办的领导的中苏友好协会。丧礼后,水道街正式命名为兆麟街,道里公园改为兆麟公园,井在李兆麟将军的遇难处悬挂一块“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遇害地”匾额,以资纪念。
沧桑巨变——中山路


在100年前,中山路原是田家烧锅通向南岗的乡间无名小路,大约于1890年左右形成。那时路两侧多为荒草野地,一派草莽初辟的景象。

1898年6月9日,一艘汽船的长笛打破了这条乡间小路的宁静.一队骑着马驮着器材的“洋人”出现在这条小路上,在路的尽头田家烧锅安设了修筑铁路的大本营。为尽快沟通香坊与南岗的交通,中东铁路工程局首先拓宽铺垫了这条路。那时的中山路僻静、粗放。沿路两侧是一抱多粗的大桷树,枝叶参天,绵延数里,蔚为壮观。

1946年5月18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成立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这条街改为中山路。从这以后,这条街迅速发展起来。如今的中山路,沿街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已成为哈尔滨政治经济的中心和都市风格的象征。
洋味十足——中央大街


哈尔滨最富有“洋味”的街道当属中央大街。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当时称为“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般。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顿时显得华贵起来,当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不计其数,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也是颇有名气的。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街上,各国商品一应俱全,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

1928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现在的中央大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近年来,中央大街更是富丽堂皇,成为哈尔滨最著名的最富有特色的商业一条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