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孟子》、《中庸》、北宋大儒程颢皆有所论,到明代大儒陈白沙才明确把自得视为学问及涵养宗旨,其弟子湛若水更指出心学即自得之学,认为自得之学是儒家正学。王阳明曾说:“晚得于甘泉湛子,而后吾之志益坚,毅然若不可遏。则予之资于甘泉多矣。甘泉之学,务求自得者也。” 自得之学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知行分离的空谈,要求人们无论是在求学问还是道德涵养中,都要保持“独立、主动、实践”。不会有脱离“学问思辨行”,凭空来个自得的。脱离“学问思辨行”,却自以为自得者,实际上是自失、自迷。湛甘泉的“随处体认天理”,王阳明的“致良知”都属于自得之学。(摘自湛柏欣:《心学随笔》) 这种方法论力倡以主体的体验来获得认知,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
|
来自: 昵称7xesp > 《易经老庄孙子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