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自得之学

 昵称7xesp 2016-03-18

自得,《孟子》、《中庸》、北宋大儒程颢皆有所论,到明代大儒陈白沙才明确把自得视为学问及涵养宗旨,其弟子湛若水更指出心学即自得之学,认为自得之学是儒家正学。王阳明曾说:“晚得于甘泉湛子,而后吾之志益坚,毅然若不可遏。则予之资于甘泉多矣。甘泉之学,务求自得者也。”
自得之学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知行分离的空谈,要求人们无论是在求学问还是道德涵养中,都要保持“独立、主动、实践”。不会有脱离“学问思辨行”,凭空来个自得的。脱离“学问思辨行”,却自以为自得者,实际上是自失、自迷。湛甘泉的“随处体认天理”,王阳明的“致良知”都属于自得之学。(摘自湛柏欣:《心学随笔》)
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如孟子、程颢和朱熹等人所提出的治学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力倡以主体的体验来获得认知,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国 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舜 之君世, 许由 之巖栖, 子房 之佐 汉 , 接舆 之行歌,其揆一也。” 宋苏轼《岐亭》诗之一:“远林草木暗,近舍烟火湿。下有隐君子,啸歌方自得。”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相将自得,迨召起少司马,公(袁可立)欲坚卧不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