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的丙察察,美的不能再美了!

 BH4AYP 2016-03-18



 丙察察,每个越野人心中必须完成的一条道路。它是无数越野人的梦想,因为它是属于越野者英雄的诗篇,还因为它是勇者铭刻在记忆中永久的勋章!


  这条路从树木葱郁的高山峡谷到绝壁千仞的悬崖危岩,一路穿越原始森林,雪山草甸,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路况元素!可算是中国境内为数不多,综合地质条件丰富多样,风景指数、未知指数、危险指数都很高的极品穿越线路。


  第一次知道独龙江和丙察察是在6年前。当时,走进怒江大峡谷,由于路况及车辆等其他主客观因素,止步于秋那桶。今年得知丙察察2016年即将全线封闭修路的消息,对于这样一条国宝级的越野线路,在水泥柏油路铺装之前不走上一下,总是一生的遗憾!


  今年6月,我和“悍匪”、“阿海”、“老黄”、“坏人”还有“一无所有”几个兄弟不约而同敲定计划,迅速商定不加人不召集,2个车8个人,一个熟悉和默契的小团队,一起去过太多的地方,有时候我们甚至不用说,便会各司其职!于是在2015年的7月2日,一起踏上了去往独龙江和丙察察的道路,去完成当年未完成的梦想!这一等便是5年。



DAY 1资中--楚雄



  一条跑过很多次的路,据说今年年底昭通到昆明将全线高速贯通,以后再也不用夹在货车中穿来穿去了!一路上相机也没有摸出来,实在没有什么可拍的,除了两次偶遇,丁达尔光从云层中穿出来,以及红烧云映红天边!




DAY 2楚雄--大理



  原本今天计划赶到六库的,由于V93的雨刮器连杆接头的胶垫软化变形脱落,主驾驶这方没有雨刮,想想高黎贡山的雨就心悸了下,没有雨刮怎么跑啊!叫悍匪他们先去洱海晒太阳,我和一无则在楚雄等了大半天,换好雨刮来到洱海时,已近黄昏。洱海明月海上升,坐在客栈的躺椅上,听着阿海自弹自唱,一下便安静下来,其实就这样也挺好!




DAY 3大理--六库--福贡



  一切就从洱海的五彩斑斓开始吧!



  相比5年前,从六库到福贡,怒江大峡谷有很大的变化。一是两岸新修的房子,二是很难再看见原始的溜索,留下的少数几根都是供游客体验的需要付费的旅游项目。沿途的旅游指示牌清晰明确,老姆登的滇红茶再也不是50元一斤就能买到了。




  此次故地重游,少了许多兴致。唯有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缝中行走时,当耳边再次响起怒江的咆哮,当视线里是裹挟着泥沙的江水奔腾而下,一切有关怒江的记忆顺着蜿蜒的峡谷省道奔涌而出!





DAY 4福贡--贡山--独龙江乡



  早上醒来,黄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的打在前挡玻璃上。一路慢慢开,天空上是怒江的阴霾,峡谷中是高山的薄雾。到了贡山一过茨开怒江大桥,雨就停了,接下来一直到丙察察也没有碰上雨,好运气啊!



  从贡山到独龙江的路况好的可以开跑车!一路油润,都是山野气息,山高密林,云遮雾绕。



  露天餐点,背景是高黎贡山的云雾和峡谷,可以看见山间的贡独公路。在这样的地方饭吃起真的很爽!其实关于旅行,真的在乎的只是跟哪些人,在乎的只是在路上的感觉,一杯汤或许就是一辈子的记忆!



  天空阴沉沉的,车子缓缓的行驶在去独龙江的盘山公路上。塌方依然是随处可见,平整的柏油路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独龙江公路的险峻和危险!



  空气实在是太好,大夏天呼一口气,能感觉到肺里的凉爽。阿海拿出吉他随意的坐在前杠上,清脆的吉他声和高黎贡山的云雾混合在一起,在林间缭绕,有些感觉不在现场很难还原。




  独龙公路,这条紧紧贴在悬崖边上,最窄处仅两米多的公路,从土路到公路,它等了50年。从公路到开通隧道,结束半年封山,又等了15年。




  路的尽头住着4000多口人。那里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唯一聚集的地方。因为有了路,这个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民族一夜间从原始社会跨进社会主义,纷繁的外在文明冲撞着这个古老的乡村。这个被公路拥抱、唤醒的村庄,终于样子笨拙、步履蹒跚地开始拥抱外面的世界。



  过完隧道,担当力卡山在云雾中不得所见。下山的路和清澈的独龙江呈现在眼前。下完山就是独龙江乡了。地图上,它在云南、西藏与缅甸交界的那个弯弯的小角上。把鼠标拖住,放大,再放大,才能看到短短的一条弧线。当我们看到崖壁上三个鲜红的大字,独龙江乡就到了!




  独龙族没有文字,没有当地人的陪同,很难交流。我们在一个当地独龙族兄弟的带领下,去拜访独龙族纹面女。短短1公里的路程,过了大桥就在路的右边。走进屋内,火熏烟绕,柴火架上被烟火熏得漆黑的水壶冒着热气,老人和她的老伴有点吃惊的看着我们进来,瞬间又笑了。



  看着我们拿着相机,老人急忙从绳子上取下一张黑黑的毛巾擦了下脸,然后用颤抖的手整理了下鬓发。看到这一幕很感动,举相机的手有点颤抖!回来查资料,得知老人的名字:肯国芳,90多岁。岁月依然掩盖不了她当年精致的五官,年轻的时候肯定很漂亮!




  独龙族的纹面缘由:独龙族都是近亲群体,要么就是非常不好,要么就是特别漂亮,用一个词来形容独龙人就是小巧玲珑,个头不是太高,看起来挺精致的。因为这个民族的人数比较少,在过去其他民族非常强大,就会来掠夺女性资源,去做交易,有为奴的,有为妾的,在这个过程中,独龙族汉子太少,没有抵御能力,独龙族女性为了繁衍独龙后代,不能外出,这样的情况之下,独龙女人,宁可自己把面容毁了,也不让其他民族掠夺走女性资源,所以就自毁门面,后来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演化,大家觉得这些图案也很漂亮,本生独龙人信奉原始宗教,把蝴蝶,蜜蜂,一些小昆虫都纹到脸上,解放之前,所有独龙族女性都纹面,现在最年轻的纹面女,60岁。独龙女是现在的活化石。




  回乡里的途中,路边悬崖上,看见野生石斛,开得好漂亮,下车就往峭壁上爬,野生的高黎贡山石斛,晚餐,独龙牛肉烧萝卜、独龙鸡汤炖高黎贡山野生石斛、独龙江鱼汤。拉仇恨的节奏啊!



DAY 5独龙江乡--贡山--丙中洛



  独龙江的夜晚安静的迷人,一夜睡的很好。即便就住在马路边,新修好的独龙江公路在夜间也听不见车来的声音。睡到自然醒,吃一碗方便馄饨,然后,拿着相机出门。清晨的独龙江,阳光翻越高黎贡山从山顶斜射下来,江面是幽蓝的薄雾,江水是湍急的音符,鸡鸣狗叫间再无其他声音。天空中惊奇的出现了龙的图案,仿佛就是挂在空中神奇的图腾!我很认真的认为这就是一幅画,仅此而已。



  一个好的天气,对于摄影注定是一个收获的日子。即便是繁杂的画面,有了阳光的润色,都变得生动起来。独龙江乡的所有房屋都被统一规划,以后这里就是旅游集散中心了。本来计划今天去龙元和月亮瀑布转转的,结果失去神秘感的独龙江提不起大家的兴致,那就离开吧。再见,独龙江!




  阳光把高黎贡山刻画得丝丝入微,弃别了昨日的阴霾,高山峡谷的所有细节都被还原了出来,远处的担当力卡山清晰可见。带不走高山的风,带不走天空的蓝,独龙江把最美的一面送给了我们!




  中午在贡山吃了炒饭加满油便向丙中洛出发,依然是100的门票相比5年前涨了20,但还是值得的!再次见到怒江第一湾,江水还是浑浊的黄色,下次是不是应该考虑冬天进来了,冬天的江水碧蓝幽绿,低处便是金黄的灌木环绕,不过那样“怒”就不在了,雨季才是怒江的本色。



  被十大神山环绕的丙中洛坝子正是一年中最具生气的季节,满山的绿,远处的卡瓦格博居然羞涩的露了出来。依旧是合影,石刻旁的三角梅5年间貌似没怎么长!




  丙中洛住部队招待所是正确的选择,价格110元,干干净净,安全卫生,床上的铺盖都有股阳光的味道,空调制冷效果也不错。把澡洗了,把衣服洗了,然后躺在床上看贡山的画册。待到下午5点左右,太阳光不那么强烈,出门去贡当神山转转!




  去贡当神山的路口就在部队加油站对面,一直到山上白塔处都是水泥路,很好跑的。走到半山腰阳光正好,往坝子上望去,坝子上的稻谷被射得青翠欲滴。走到白塔处,没有停,继续往山上的林场小路走,路越来越窄,越来越烂!大家在台子里说就当丙察察热身了。越往上走看得越远,风景越好,视野变得开阔起来,直到尽头都是山石悬崖才调头下山。




  重丁教堂依然是丙中洛最值得来的地方之一。五年前,卓玛天籁般的唱诗声把我们一群人完全震撼到无以复加,当藏族、怒族、普米族、独龙族穿着各种五颜六色的民族服饰和用各种声腔的唱法在教堂里混合表演的时候,你会觉得无比的享受,这种独特的视觉听觉体验只有在怒江才能看到听到。




  这次来不是周末,所以无法再看到当年的唱诗盛况,连教堂门都是关闭的。知道教堂门的钥匙在丁大妈那里,去丁大妈家把她叫出来。五年了,丁大妈一点不显老,烟瘾还是那么大!打开门,重丁教堂独特又漂亮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大下午的日光覆盖在教堂顶的十字架上,给重丁教堂笼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轻轻推开教堂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依然是五年前的样子。干净、整洁、明亮,微小的尘粒在光线中翻飞,空气中散发着惹人安静的气息。




  合影的时候我对丁大妈说,我们5年后还来这里,她难得的笑了。教堂出来,到镇上资中人开的餐馆里吃了桌家乡菜。晚霞就在不经意间把怒江的天空粘染得金黄绚丽,我和悍匪就这样烧着烟望着天空,无言无语。




  回到招待所碰到了一匹来自浙江的绿马,马主人“游子”,常年单车单人,我们一起围座在怒江的天空下,听着阿海的吉他声: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DAY 6丙中洛--察瓦龙--梦扎村



  睡得不怎么好的一夜,想着天亮后将正式进入丙察察,心中难免期待,毕竟想了好几年。早上醒来刷朋友圈看见浙江“游子”已经提前跑了。我倒不慌不忙,收拾妥当出发。等了5年的丙察察,我们来了!



  时间早了些,石门关的光线暗暗的,阳光要翻越高黎贡山到达这里,光线诡异又漂亮。7月的雾里村绿得渗人,保持着过去的样子,一副世外桃源、古朴如初的感觉。云层很厚,心中所期待的晨光并没有出现!




  过了秋那桶检查站,柏油路终于没有了,来到了五年前止步的地方。停车站了会,完全感觉不到以前的危险,路基和路面都宽了很多,平整度也不错,只是怒江依然咆哮着。穿过秋那桶村,便进入人烟稀少的那恰洛峡谷。




  那恰洛峡谷属于怒江大峡谷的上段,从丙中洛至那恰洛一带约65公里长,峡谷的落差达3000—4000米,上午的光线怪得很,阳光穿不过来,整个峡谷有点沉郁,而当阳光完全布满的时候,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公路顺着崖壁蜿蜒向前,这一段路开着很舒服,两岸植被茂密,风景不错。路边特别的藏族民居,与在西藏看见的藏族民居完全不一样,想必是多元素文化融合的结果。墙壁上漂亮的色彩和线条还有丝毫不怕人的山羊,甚是有趣。房屋前挂着弩,可见狩猎的风俗至今仍在延续着。




  在松塔村附近就会看见丙察察上非常著名的拍摄点,这条著名的瀑布没有名字。实景其实远比照片更好看,太阳从瀑布顶上半遮半掩的出来,射出星芒,把天空的蓝染为渐变色。车、路、景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副我所钟爱的画面。在丙察察上随意一个车过的身影,都是一副醉人的画面。



  丙察察上著名的老虎嘴,从这里开始路变的越来越窄,路基时而有时而无,尽量靠着崖壁走。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身后紧跟的小游鱼一行,看着熟悉的2.5T的柴哈,心里涌上了亲切感,把频率调到438.000上很自然的招呼了起来,这一招呼便是几天的相处。




  滇藏分界线示牌,这里几乎每一个可以留名的地方,路牌、公告牌、崖壁、电杆,从这里开始就进入西藏了。西藏松塔村及其以北地区的干热河谷早在几万年前就已形成,干热河谷是高温、低湿的河谷地带,是横断山脉深度切割的特殊地貌、局部小气候和奇特的“焚风”自然现象综合作用的结果。




  怒江中上游地区两岸山脉与江水海拔高差大,地形封闭,水汽凝结时,引起热量释放和水汽湿度降低,并使空气温度增加。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度损耗,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




  干热河谷这一段也是我个人认为是丙察察上最精华的路段之一,路面窄,悬崖高,落差极大,很考验心理素质。当然,也是创作的最佳地段。一路小跑,长焦广角齐上,拍的很爽。




  车便是崖壁上的舞者,车轮书写着越野者的诗篇。崖壁上色彩和肌理有了车的衬托,变得极美。车从山腰间驶过,奏出动人的旋律,这样的路难道不值得你来感受下吗?来吧,最后的丙察察!




  灰越来越大,铺天盖地,根本不敢开窗。干热河谷山势从上往下延伸着,空气着弥漫着燥热与干渴,路变得越来越烂,轮胎碾过坚硬的碎石。对于狭窄的路面,会车无疑是很过瘾的事情。坦途往往要把右前轮搭在崖壁上才能弱弱的错车。




  一路爽翻了的各种坑坑路,到达龙布村铁桥附近,把柴哈拉在一起合个影。天蓝的过份。过完龙布村,便是著名的小流沙。





  为了拍通过小流沙的片子,差点被石头打到脑壳,有惊无险。回头看看小流沙,黄褐色的山体中突显一块银灰,其实蛮漂亮的。丙察察上连货车随意一摆都是一张艺术照。好看!





  当看见仙人掌的时候就看到了一片巨大的灰白色砂石瀑布,这就是传说中美丽却又危险致命的“大流沙”,丙察察线上最为著名的死亡路段。




  一堵巨大的滚石流,犹如瀑布一泻而下,直插江底,200米长,却是让无数人“谈之色变”的200米。飞石不断从70度斜坡滚落怒江,一阵风过,大小飞石从天而降。每天下午的5点至晚上的7点,是这里风沙最大的时候。据说曾有不少车在这里被砸烂,还有的被滚石流推进了怒江,人车全无踪影。




  即便如此,还是无法掩去“大流沙”的美,第一眼看见还是有些震撼的!当看见漫山遍野的仙人掌,丙察察的第一段就快结束了,遗憾不是果实成熟的季节,要不就可以尝尝仙人掌果实的甜美味道。



  察瓦龙乡——丙察察线上的第一个节点,从丙中洛到察瓦龙的89公里也是最危险的路段。下午2点平安到达察瓦龙,来到其中最有名的四川饭店,四川饭店“老陈”无疑是丙察察上的名人,几乎所有最新的路况都是从他朋友圈和嘴里得知的,他家的饭店也成了大家路过打尖的最好落脚点。店内满墙满窗的写满贴满数年来或自驾或骑行或徒步的各类小广告和豪言壮语。其实,在丙察察上这更像是一个家!


  出了察瓦龙,由于修路各种堵车。所有节点上的车辆散散落落的全部聚集在一起,陕西的车队,河南的车队,四川的,湖南的,广东的,丙察察真够火!



  不停的堵,不停的等待,无奈的看着渐黑的天空,和怒江两岸陡峭的崖壁发呆。



  终于动了,一辆辆车就像打了鸡血。在丙察察赶夜路并非明智的,可有什么办法呢,节点上的车辆组成了20台车左右的车队,一路向前。夜色中通过怒江钢桥,所有的车都自觉的等待,有顺序的通过,无人超车,无人鸣笛,恪守着对路的敬畏!过了怒江钢桥便进入了伯舒拉岭的南部山脉,车队在夜色中艰难的向上跋涉着。路是真心的烂,爽到骨子头的烂,数不清的回头弯,一段动力决定一切的路!




  黑暗中,只有昏黄的车灯光在前车翻滚的尾尘中均匀的起伏,在伯舒拉岭山脉的原始丛林中穿行,再无机会拍上一张PP,晚上10点终于抵达梦扎村。车队所有的秩序被瞬间崩溃,抢房间,抢住宿。我们和湖南浅浅,浙江游子组成的临时小团队,团结的聚集在一起,分享我们的大通铺。终于可以吃饭了,终于可以喝酒了,疲惫伴着兴奋!


  我想,很多年以后我们都会记得,在丙察察这个遥远偏避的藏族小山村里,一群人在黑暗中放肆的笑着,光着屁股对着满是星星的夜空呐喊,然后揣着一身被冷得起鸡皮疙瘩的身体,打着喷嚏,钻进被窝,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DAY 7梦扎村--目若村--察隅县



  脚臭味、噗鼾声、磨牙声都敌不过极度疲倦的睡意,枕头上不知是前夜哪个女娃儿睡过的,有香水淡淡的味道。在旅途中学会适应,学会忘记,学会感动,任何一个过往,就如这样的夜晚,其实也是非常浪漫和旖旎。




  一夜睡的极香,我和悍匪、阿海三人起得最晚,就着冰冷的雪水刷牙洗脸,吃着一股柴火味水泡的方便馄炖,胃里顿时暖暖的。




  从两辆车变成了四辆车,和来自浙江的“游子”、湖南的“小游鱼”和“浅浅”,组成了新的团队,出发。从梦扎村出发继续行驶在伯舒拉岭山脉的原始丛林中。舍曲河谷有着纯净湿润的空气,早上的微光从树林间隙中投射下来,把桥面映得一片油润,泛出淡淡的光。




  相对于干热河谷,舍曲河谷沟壑纵深,冰川雪水逸动着冰蓝的色调从路边流过。车队穿行在深谷沟壑中,路虽然还是起伏不平却是泥土垫底,没有灰尘,所以能打开窗户尽情的呼吸森林中的空气。舍曲河依然泛着不真实的色彩,一种惊艳的蓝。丛林仿佛无尽的深远,舍不得跑快,大家都不说话,伴着发动机均匀的呼吸声,安静的掠过丛林幽径。




  遇上施工,便会有这样的等待,车停在路边死掉的大树旁,拿出躺椅,座下,烧烟喝茶。极为短暂的过程,却又形成一种特立的时空感。一切不想,所有压抑的纠结的不忿的,学会在旅行中忘记。




  游子是一个有性格的旅行者,单人单车,拍照的时候不需要你说,便会自然和景致融为一体。不知道他的内心有什么,为什么总是一个人?旅行中的相识即是一种缘分,珍惜和所喜欢的陌生朋友在一起的并不长的时间,不用追究一些什么,喜欢便一切都顺眼!




  舍曲河谷是一条名不虚传的景观走廊,从热带季风林、亚温带、高山温带,景观在伯舒拉岭山脉间跳跃,运气不错的时候能看到木孔雪峰。由于同时受怒江干热河谷热气流和木孔雪山冷气流的双重影响,使得这个狭窄的沟谷气候变化频繁,降水量大,同时,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




  在丙察察著名的地标处合影是必须的,高山环境的调调是极为干净的,几个色调相差甚远却又相互交融,车和环境很融洽。



  下山途中远远看见目若村,我们中午打尖的地方。吃完饭继续前进,翻过丙察察线上的最后一个垭口——折拉山垭口。远处的阴云黑压压的,冰蚀峰林有着层次分明的过渡,中景一个小海子,近处稀稀拉拉的花儿开在草甸上,很漂亮的一个点。



  垭口的气温很低,不过,此时车上却温暖如春。翻过折拉山,眼前出现了一片高原花海,开得花枝招展,开得繁杂凌乱,美得一塌糊涂。绷紧的神经,难得的放松下来,尽情的跳吧!



  越过海拔4764米的折拉山口后,便顺着山谷急速而下,在明期村森林区时,便有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带,那就是松萝沟。松萝有多种称呼,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成悬垂条丝状。明期的松萝丝长浓密,面积大,几乎布满山沟里的所有树木上,风吹之时,随风飘逸,予人一种梦幻般的享受。




  不觉间,接近300KM的丙察察就这样走完了。路途中许多感动的小故事,比如帮助一对开着RAV4的花甲老夫妻,比如黑夜中在伯舒拉岭的悬崖峭壁上抄收到游子的信号报告,比如为小游鱼每次冲坡的加油鼓劲等等,我都无法用文字来还原,自己的习惯养成也让每次外出的片片越拍越少。丙察察是值得你来的,不然真的会后悔。




  这次的线路跑下来能感觉到内心的满足和梦想的满溢。仅以此文献给在丙察察穿越中一起结伴同行的兄弟姐妹们,感谢你们,因为,一路有你!总是感谢旅行,总是感谢陪伴,我们仍在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