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民版军舰”与“军版民船”——民船标准军舰和民船改装型军舰(4)

 天涯逸客 2016-03-18

另外,很多国家海军的医院船和补给舰,都是由民船直接改造而来,事实上,在邮轮上加装直升机平台,往往就能使她们变成很好的医院船,不过若是想要获得更大的医院船则可以用更夸张的办法,比如美国海军最大的“仁慈”号医院船由大型油轮(对,就是运输原油的油轮)改装而成,而体形比邮轮更庞大的集装箱船如果能装上大量集装箱式医疗模块和直升机平台,也是很合适的大型医院船。补给舰就更容易想到了,用大型油轮改造而成的舰队补给舰,经常是一些国家海军序列里个头最大的军舰。

甚至,一些国家最近建造的大型滚装船,上层建筑非常小,以至于几乎拥有了“直通甲板”,被一些媒体描述为“类似‘西北风’、可以改造为大型两栖舰的民用货轮……”,虽然她们并不能像“西北风”那样使用气垫船和机械化登陆艇,但只要略作改装,成为运载士兵和车辆并具有直升机运输能力的大型运输舰甚至直升机母舰则是完全可能的。

得失功过怎评说

  一直以来,不少文章都在反复提起一个看似美妙的说法:普通民船(滚装船、集装箱船)建造时间大约是驱逐舰及以上类型战舰的1/3,而且很多船厂可以建造这一等级的民船,却没能力建造哪怕是轻型护卫舰,因此按照民用标准建造军舰和用民船改造军舰,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海军舰队数量,从而让后起的国家很快成长为海军强国……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按照民用标准建造的军舰还是用民船改造的军舰,至今都无法克服两个固有弱点——速度和防护。从过去说,二战中的德国辅助巡洋舰们虽然有着重巡洋舰的吨位和火力,但最多只能与对方轻巡洋舰交战(几次德国辅助巡洋舰与盟军轻巡洋舰之间的海战也是德方迫不得已,因为被发现了又无法逃走,所以只能拼命一搏,虽然有时候可以获胜,但自己也损伤惨重),只要遇上盟军重巡洋舰,就算走到生命的终点,防护差、速度又慢,打不过也跑不掉,要么投降,要么等死。而到了现在,即使是按照民用标准建造的军舰(怎么说也是专门建造的),法国的“花月”级几乎不考虑与对方战舰交手,欧盟和北约也不至于让“阿布沙隆”级去首当敌锋,她们说到底只是主力舰队的补充。原因很简单,大型民用船舶的线形、民用发动机的功率和大吨位民船发动机舱的布置,本来就不是为了进行高速航行的,而少数的例外如高速游艇的个头又太小,军用价值不是很高;而民用船只的设计根本不必也不会去考虑对于炮弹、导弹等武器防护,虽然在马岛海战中“无敌”号没有挨着“飞鱼”是运气好的结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枚“飞鱼”至少不会让“无敌”号当场沉没,可就是这枚找错目标的“飞鱼”,却把个子和“无敌”号一般大小的“大西洋运送者”号送去了海底世界。至今为止,各国按照民用标准建造的军舰和用民船改造的军舰,大多是辅助舰只,尤其对于传统的海军强国和有志于成为真正的海军强国的国家来说,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需要的是长期的、踏踏实实的努力,而不是用大量行动显得迟缓且防护薄弱的“民版军舰”和“民船改装型”军舰来充规模和门面。

 

参加青岛国际海上阅舰式的印度海军补给舰,就是由大型油轮改造而成

当然,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各种集装箱式的武器和舰载设备模块进一步降低了按民用标准建造军舰和民船改造军舰的技术门槛,而随着一些新概念兵器的出现,“民版军舰”和“民船改装型”军舰的战斗力或许会更强,例如随着大型无人机、尤其是采用涡轮螺旋桨甚至活塞发动机的大型无人机的兴起,或许能让“大西洋运送者”号甚至“百眼巨人”号这样的舰船成为“无人机航空母舰”;如果我们将“金花”5号的飞行甲板更加延长,给她配上类似英国“螳螂”的大型无人机甚至美国规划中为“濒海战斗舰”配置的“翠鸟”水上武装无人机、“斯巴达侦察兵”一类的武装无人水面艇、类似俄罗斯“食人鱼”级的新型袖珍潜艇和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的话,那么我们或许会看到一种全新的战舰,一种科幻式的“基地舰”,这种构想如果成为现实,至少会对未来海上作战的发展产生影响。另外,高速穿浪船等新概念船型的出现,也为“民版军舰”和“民船改装型”军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