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志成城”语出何处

 老刘tdrhg 2016-03-18

              “众志成城”语出何处_词海拾遗

                  .“众志成城”的由来

     “众志成城”一词,出自《国语.周语》。说的是东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景王铸大钟的故事。周景王因为个人喜好行乐,于二十三年下令,把全国的好铜收集起来,铸造两口大钟。单穆公劝谏道:“不可如此!大王两年前因铸大钱废小钱,己经搜刮了民财,给百姓造成了很大损失,现在又要造大钟,这不仅劳民伤财,而且用大钟配乐,声音也不会和谐的。”但周景王不听,过了一年,两口大钟铸成了,一曰“无射”、一曰“大林”。乐人献媚禀告天子说:钟声和谐。景王对伶官(即宫中管乐舞的官)州鸠说:“钟声果然和谐啊!”州鸠深知景王铸钟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他没有附和景王,便回答说:“那还不知道呢。”景王问:“为什么?”州鸠回答:“君王制作乐器,如果天下百姓都为之高兴,那才可以称为和谐。现在为了铸钟,搞得民疲财尽,没有不怨恨大王的,臣不知道和谐在哪里?凡百姓都喜好的事情,很少有不成功的;凡百姓都厌恶的事情,很少有不失败的。所以,谚语说:‘众志成城,众口铄金。’如果万众一心,什么事情都能办成;反之,如果大家都反对,就是不怕烈火的金子,也会在众人的口中消熔。大王在三年时间里,耗费大量钱财做的两件事情(即铸大钱、铸大钟),恐怕至少有一件事情是要失败的。”景王说:“你老糊涂了,懂得什么?”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20年),景王驾崩,大钟所奏音乐并不和谐(见《国语.周语》)。而“众志成城”、“众口铄金”却从此传播开来。

                  .“古拍今震”说明什么

     “古拍今震”一词形容的是拍马屁达到了最高境界,至今也让人震惊。拍马屁能拍到最高境界的,从古至今不在少数,仅史书记载的,汉初就有两个。一个是刘邦的保镖周牒。汉朝建立后,几个异姓王纷纷被刘邦以“谋反”罪消灭了。到陈豨造反时,己经没有什么亲信大将可派,刘邦要御驾亲征了。命令一宣布,周牒当场就哭得稀里哗啦的,他说:“当初秦国攻破天下时,秦王都没有亲自出征过。可如今皇上却要经常御驾亲征,难道没有人能替皇上分忧了吗?”这番表白太贴心了,刘邦大为感动,认为只有周牒“爱我”。当即破格允许周牒今后进殿门可以大摇大摆地走,不必弯腰小步快行(“快趋”是进殿的规矩);杀了人也不判死罪。

     不过,最牛的马屁大王还是鲁国薛县(今山东枣庄薛城北)的叔孙通。叔孙通曾是秦朝的待诏博士,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烽火遍地。秦二世胡亥赶忙召集博士儒生讨论当前局势,三十多位不识时务的博士儒生上前说:“局势很危险啊,国家就要完了,陛下赶快派军队去镇压吧!”秦二世听了非常不高兴,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此时,拍技高超的叔孙通适时地跳出来说:“诸位的议论都错了!如今天下统一,社会和谐,兵器己经销毁,并铸成铜人以示不复使用。况且,上有英明的领导,下有严格的法律,人人奉公守法,四方都来归附,怎么可能有叛乱呢?那明明是一些偷鸡摸狗的小毛贼,无足挂齿,派公安干警去抓捕归案就行了,没有必要忧心忡忡的。”秦二世听后非常高兴,喜形于色道:“说得好!”然后,二世又问诸博士儒生的看法,诸生或说是造反,或说是偷盗;于是,秦二世下令,说造反的儒生下狱,说盗窃的儒生罢官。而拍马屁的叔孙通却得到了帛二十匹、锦衣一套的赏赐,还升为博士。不过,会拍马屁的叔孙通可不是傻瓜,他知道秦朝就快要完蛋了,下殿后,便回家收拾金银细软逃亡了。后来,叔孙通几易其主,最终跟了刘邦。叔孙通最初穿儒生装,刘邦不喜欢,他便改变着装,穿起了短衣便装的楚服(因刘邦是楚人),刘邦很喜欢。叔孙通为汉朝制定了宫廷礼仪,汉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建成后,群臣按叔孙通制定的宫廷礼仪进行朝拜,刘邦高兴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了。”后来,叔孙通先后出任过太常及太子太傅。

     通过“古拍今震”的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拍好马屁的几个特点:第一.要看准局势,了解对方需要什么,不要拍到了马腿上;第二.要感情充沛,要掷地有声,要出人意料,标新立异才能有奇效;第三.要舍得用词,要敢往狠里说,不要心虚,就像自己真是这么想的一样。有了以上三点,拍马屁一定会大获成功。

                  .“打光棍”在江湖中含意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打光棍”,就是俗话说的,没有老婆的男人。而如今又演变成了,凡没有结婚的的男女,都可以自称为“打光棍”,分为“男光棍”、“女光棍”;并且还弄出个什么每年1111日的“光棍节”。可是,在过去的江湖上,“光棍”和“打光棍”却是有另外的意思,而且含意很深。譬如在明末清初出现的“洪帮”(与“青帮”相对,民国时期两帮合一,又称“青红帮”)里,“光棍”和“打光棍”都是表示很有骨气的词汇。“光棍”在洪帮的暗语里表示“反清复明”,如果说某人“打光棍”了,就表示其秘密加入了洪帮,参加反清复明运动了。据《洪门志》、《洪帮秘史》介绍,“光棍”的“光”,是“明”的意思;“棍”字析为十八昆,即十八省昆弟。“光棍”二字的含意为,大明王朝的十八省昆弟,勿忘大明江山。再一层意义是,“光”者明也,“棍”者直也,即,光明正直之人。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 “以人为本”的来龙去脉        (随感杂谈一   共六十一篇)

三. 闲话中国的太上皇             (随感杂谈二     共七十篇)

四. 贤德宽厚的东汉马皇后          (随感杂谈三     共七十篇)

五. 班超出使西域建奇功            (随感杂谈四     共六十篇)

六.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七.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八.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九.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 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一.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二.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三.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四.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二篇)

十五.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十六.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