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经典真题

 诗心竹梦 2016-03-18


真题集中突破:

1、甲架好枪支准备杀乙,见已患绝症的乙踉跄走来,顿觉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甲收起枪支,但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仅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仅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过失致人死亡罪


2014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第9题卷二

犯罪中止的特征是时间性、自动性、客观性、有效性,即要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为中止的行为,且有效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甲已架好枪,说明是在犯罪过程中,见乙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遂收起枪支,此为自动做出中止行为,由于甲处于未开枪状态,对乙尚未造成任何伤害,所以收起枪支这一行为就已经构成了有效的犯罪中止。之后甲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没有杀人故意,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

(区分中止和未遂,取决于犯罪人是否有值得鼓励和奖赏的理由。本案中甲主动放弃犯罪行为,属于中止而非未遂。)

所以C项正确,AB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多选题)关于犯罪停止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总经理)召开公司会议,商定逃税。甲指使财务人员黄某将1笔500万元的收入在申报时予以隐瞒,但后来黄某又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缴纳应缴税款。单位属于犯罪未遂,黄某属于犯罪中止

B乙抢夺邹某现金20万元,后发现全部是假币。乙构成抢夺罪既遂

C丙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儿后,惧怕承担刑事责任,又将婴儿送回原处。丙构成拐卖儿童罪既遂,不构成犯罪中止

D丁对仇人胡某连开数枪均未打中,胡某受惊心脏病突发死亡。丁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第54题卷二

A项:总经理甲召开公司会议,商定逃税,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构成单位犯罪。财务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员黄某的中止行为为个人行为,不代表单位意志,故单位属于犯罪未遂,黄某属于犯罪中止。故A项正确。

B项:违禁品也可以作为财产犯罪的对象,无论是现金金币还是假币,都是财产犯罪的对象,它本身不影响财产犯罪的成立,行为人只要抢夺了财物,转移了财物的占有,就构成抢夺罪的既遂,只是由于涉及到的是假币,一般不以其数额定罪量刑,而是以其数量和情节定罪量刑。故B项正确。

C项: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包括偷盗婴儿。犯该罪时,实力控制被害人是既遂,不要求有出卖行为,例外情况是出卖子女因为不存在拐到手的情形,则以卖掉为既遂标准。丙在偷盗婴儿时已经构成既遂,即使后又将婴儿送回原处,也不能改变其犯罪已经既遂的状态。故C项正确。

D项:丁欲杀害对仇人胡某,连开数枪,产生致使胡某被打死或者患心脏病(被害人的特殊背景)的胡某被吓死的危险,而这种危险最终被现实化了,客观上丁的开枪行为和胡某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丁主观上所欲打死胡某,所得吓死了胡某,对犯罪进程产生了错误认识,属于狭义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为具体事实认识错误。根据法定符合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只要在犯罪构成范围内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犯罪的既遂。丁主观上所欲打死胡某,客观上实施了对胡某连开数枪的行为,造成了致使胡某被吓死的结果,在故意杀人罪的范围内是一致的,且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丁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BCD。


3、(多选题)甲为杀乙,对乙下毒。甲见乙中毒后极度痛苦,顿生怜意,开车带乙前往医院。但因车速过快,车右侧撞上电线杆,坐在副驾驶位的乙被撞死。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驾车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中止

B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投毒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C只要发生了构成要件的结果,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立中止犯,故甲不成立中止犯

D只要行为人真挚地防止结果发生,即使未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也应认定为中止犯,故甲成立中止犯


2014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第53题卷二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时间在犯罪过程中,即在犯罪行为开始实施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均可中止;中止要求具有自动性,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中止要求具有客观的中止行为;中止要具有有效性,即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否则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ACD项:犯罪中止的成立,不仅要求有中止行为,还要求危害结果不能发生,也即中止行为要求具有有效性。但若在中止行为进行过程中,出现介入因素,最终导致危害结果发生,这时我们要判断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有无因果关系,如果有,则构成既遂;如果没有,则不构成犯罪既遂,就只剩下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以供选择;由于行为人毕竟采取了中止行为,不可能是犯罪未遂,只能定犯罪中止。

A项中,甲在将乙送医途中出现了车祸,车祸的出现这一因素很异常,并且直接导致了乙的死亡,切断了甲先前的下毒行为与乙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上述的分析,甲对下毒行为成立犯罪中止。所以,A项正确。C项中,若发生了构成要件的结果,但结果的发生不是由犯罪行为导致而是由介入因素导致的,甲可能成立犯罪中止。所以,C项错误。犯罪中止的成立与否并不取决于行为人防止结果发生的态度真挚与否,而取决于犯罪行为与结果的发生是否有因果关系、介入因素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大小。所以,D项错误。

B项:乙的死亡结果归结于甲的投毒行为,作为既遂结果的标志已经出现,甲成立杀人既遂。所以,B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